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很多基层广电部门的办公大楼都已经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可从业人员却离百姓越来越远;采编播设备逐渐现代化高科技化,可自办节目却越来越缺乏生气。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归根结底就是:深入基层不够,不能发现更多能吸引人的真事;作风浮躁,不能引导受访者说真话说实话;缺乏真情,文风呆板,缺少群众喜欢的语言。作为主流媒体的一名从业人员,我的一点体会是要想改文风,必须做到"三真",即"采真事,说真  相似文献   

2.
《新闻战线》2012,(10):93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均可当记者"的新媒体时代,职业新闻人的救赎之道究竟在哪里?如何用脚、用脑、用心做新闻?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传播风格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社8月3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新闻文风改革暨‘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试图与传媒精英、高校专家共解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推荐算法开启了智能传播时代.针对算法运用引发的问题,我国已出台系列法规,确认用户拥有选择权、拒绝权、对重大利益影响的说明要求权等,并规定互联网平台的备案、公示、告知等义务.智能传播时代,对新媒体的运用应基于对"道"的领悟,即在传播手段、传播工具之上,认识和掌握规律.传播之"道",在于谋"势",在于"善用",在于保持敬畏之心.最重要的传播之"道",是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是服务"国之大者",构建有效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李志峰 《兰台世界》2015,(6):123-124
朱陆之辩是儒学史上著名的公案。朱陆之争的问题意识,可以《中庸》中"尊德性"与"道问学"何者优先来概括,其哲学的分歧集中在"性即理"还是"心即理"上。抓住朱陆之争的主线,是我们理解儒学、中国哲学发展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认知传播跨越认知科学和传播学两大学科的知识系统,其理论建基于两大学科知识结构关系的耦合处,这种耦合体现于传播学在社会实践经验方面与认知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中关注对象即主体人的心智活动这一交汇处,带来了当前传播学研究的"认知转向"以及认知科学研究的"传媒语境化"考量。当前广播电视研究面临现实层面和理论层面双重变革,认知传播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方法路径,以本体理论、内部关系理论和外部关系理论三大框架予以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整合视野,推动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从传统偏重形而上转而突出广播电视本体的专业化分析,拓展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科学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一桩桩牵动人们目光的举世盛事渐行渐远.然而,纸媒在盛事举办之际推出超大纪念珍藏版恍如硕大无比的符号篆刻在受众脑际时——它们一反"常态纸型"(一个对开张4个版)的传统做法,动辄就用四连张16版(即"长卷式"报纸版面),甚至不惜用32个"常态版面"拼起一个全景"拼图式版面"的创新之举,制造了许多令人惊喜连连的"异型张"盛装,组成了纸媒狂欢的一道道节日奇观.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多Agent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存在异质性消费者群体的虚拟市场,每个消费者Agent可以动态调整自己的购买策略。通过调整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前瞻性行为等参数,对目前最常见的两种易逝性高科技产品销售策略的效果进行了模拟,为易逝性高科技产品的销售策略得出了一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今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学学科要发展,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就必须进行改革。媒介融合的趋势一方面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跨平台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能够胜任整合营销管理者一职,既需要熟悉新闻流程和媒体工作,又需要了解新兴技术并懂得如何利用媒体平台最大限度发挥新闻内容的魅力。"道"和"术"的关系,对于我们解决未来广播电视人才培养也许有点启发。所谓"道"即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文化素养,"术"即新媒体使用技术和视听语言的呈现技术,"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瑾 《记者摇篮》2012,(8):57-58
从十几年前凤凰卫视的鲁豫"说新闻"开始,更多的广电媒体也陆续出现了"说新闻"的播音形式,而且到现在愈演愈烈。既然"说新闻"不是昙花一现的形式,那么在网络空前繁盛的今天,它在广播电视中有什么优势和影响呢?一、播新闻与说新闻通常讲,"说新闻"是指用日常说话的方式传布新闻,而"播新闻"被斥责成照本宣科播读新闻。多年以来,无论是传媒还是受众一度以为,只有宏亮的声音和一字一顿的节奏才能表明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然而,在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特点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高国际传播效能。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用互联网思维赋能国际传播,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积极担当作为,提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认为,充分认识新闻传播中"传与受"的关系,善于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传播关系尤为重要,即必须树立和增强传播关系意识。缺乏对传播关系的正确认知,忽视良好传播关系的建立,是影响"四力"提升的思维障碍,是传播效果不好、引导力弱、影响力小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善于亲近受众、善于尊重受众、善于了解受众和善于适应受众,懂得与受众相处之道,密切与受众的联系,建立起良好的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晓红 《传媒》2018,(5):17-20
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落地平台建设、媒介话语转型等方面,下了大工夫,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品牌的影响力还远不够大,平台落地的实际效率还远不够高,文化输出的感染力还远不够强,离拿到话语"主动权"还有不小的距离,其间有意识形态影响,也有观念方法问题.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不只是政府或媒体的义务,也是包括各类企事业机构、公民个体在内的责任.那么,如何讲又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笔者认为,究其根本,是在跨文化传播中促进认知和认同的问题,海帆奖评出的优秀案例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性息公开     
由于长期让性背负了太多的道德包袱,使得性形态成为中国的"社会黑洞":一方面是看不见摸不着;另一方面则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天然诱惑。看似漆黑一团却处处刀光剑影,让人爱而远之,畏而想之,左冲右突,进退两难。在这样的性文化背景下,性困惑在弥漫,性问题在蔓延,性犯罪在增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开媒介企图一再试探性话题的底线,而有人认为这是隔靴挠痒,有人则大骂世风日下。12月14日,国家广电总局紧急叫停号称将于2005年元旦播出的"中国第一档深夜电视"《面罩》,同时急令各地增强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管理力度。究竟有多少性信息可以公开?性息公开,究竟是让人变乖还是越学越坏?  相似文献   

14.
彼得·F·德鲁克曾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了解组织,就如他们的先辈必须学习耕作一样".什么是组织呢?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第三版导言中将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传播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西蒙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意义,从而揭开了组织传播研究的核心内涵.在美国,组织传播几乎涵盖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方方面面.它所探讨的课题包括组织的结构和概念、人际关系,交流、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5.
古琴,又名弦琴、瑶琴、雅琴,是世界最古老的拔弦乐器。瑶琴又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神器、道器,乃"圣人治世之器,君子修养之物"。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的诗文集大量地将琴道与丹道修行相联结,并非偶然。白玉蟾立足于"道心不二""即心即道""对境无心,对心无境"的本体论,主张真正的隐修是"隐心"而非"隐山",学道之人应当"在俗元无俗,居尘不染尘",以心契心,以道合道,在快活中修行。而古琴作为士人、道人养心之圣器,恰与白玉蟾识道、炼心的南宗丹道思想息息相通。白玉蟾视琴为道堂"气象清高"的标志、道人"和光混俗"的表征、道人隐心修行的圣器。琴心即道心,琴道即丹道。学琴与修道,理无二致,关键都是守住精气与心神,性命双修,以道为宗。而琴与剑、琴与月等物象又有天然的意义关联,其象征指向离不开琴士、道人之"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的精神诉求。而白玉蟾还有浓厚的神霄"谪仙情结",故而其鸣琴舞剑、对月调琴又有了寻求神人相感、体道归真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鉴于不少学者认为道家"反传播"思想,本文从言与义、言与辞、言与果的关系三方面分析道家的语言传播思想,从而得出道家并非"反传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被公众所广泛认知的"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内容作为无可置疑的著作权法涵盖客体是手机媒体传播的主要对象,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手机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巨大威胁。手机媒体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是著作权法学理论应用于手机媒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手机媒体内容的作品性为研究基点,探讨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征,进而界定了常见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8.
应瑶林 《声屏世界》2003,(11):52-52
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传播的实现者。因此,在播音创作时,把握着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样式,就显得极其重要。立足主持人语言通俗化,播报语言口语化、平民化,象人们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视听轻松,可以说这种“说新闻”也是主持人语言通俗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颇具特色。但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到位的模仿,造成新闻传播中人际传播的混乱,影响了传播效果。首先,语言的抽象性和线性传播的瞬息易逝,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而在播音语言表达上,“说”的样式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2):63-66
真相远在彼岸,调查何以可能接近真相?本文尝试粗线条地勾勒这一问题,文章以为,调查首先是一种"砌筑教堂"的信念,次之为用科学的调查技术铺设真相的"蛛网",同时,调查有"道"。  相似文献   

20.
杨航  张冉雨 《东南传播》2016,(10):57-60
奥运会作为全球第一大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通过全球媒介,集中向世界传递了主办国的符号元素与国家形象。本文采用DIMT符号体系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1]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进行"D-言"、"I-象"、"M-意"、"T-道"符号传播层次的梳理,分析各自的历史呈现策略、文化传播策略、人物-国家关系、城市-国家关系、灾难原素以及政治传播等符号表达。通过对比与参照式解读发现国家形象在符号传播中的异同,建议编排策略中应关注逻辑性与受众接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