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参考》2012,(21):25
正本刊讯(记者王化兵)7月11日,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最新诗集《诗意的时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健一公馆举行,众多来自文化、艺术、企业等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刘江先生好友一起品味他"情怀为尚"的诗意创作、志存高远的人生理念,见证了他对时尚事业始终如一的诚挚热爱。著名钢琴家赵胤胤、艺术家曾梵志、策展人柳之升、作家海岩、IDG全球常务副总  相似文献   

2.
上海某医院的宋医生在《健康报》上投诉:《中外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编辑部给他去信,拟采用他二千余字的作品,但要交纳审稿费50元。因他未如数交纳,作品被“打入冷宫”。(见1991年3月19日《健康报》)  相似文献   

3.
年逾花甲的上海《劳动报》编辑顾宪龄从事新闻工作多年。1990年,他将自己40年来的作品结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陈丕显同志亲笔题写了书名:《夏日的原野》。全书共22万7千字,分为“艺海行舟(评论、随笔)”、“满目星辰(新闻作品)”、“一代风流”(报告文学)”三大部分。顾宪龄近年身患重病,这本集子是他利用手术前后的空隙时间编选而成的。《劳动报》前总编辑邹一兵在序中写道:“顾宪龄是在手术后把他的《夏日的原野》的书稿给我的。那时,他还在病床上,很虚弱。我为他不倦的追求所感  相似文献   

4.
李松 《出版史料》2006,(1):64-64,65,66
1931年4月,徐悲鸿从南京到北平,路经天津,应邀到南开大学讲演后,与校长张伯苓谈起泥人张的艺术。随后,张伯苓陪他先到严修(范孙)家看了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所作的两件喜容(肖像),之后,又同去估衣街同升泥人画庄,购得民俗类作品卖糖者一、买糕者二、卖卦者一、胖和尚二。徐悲鸿回到南京后,写了《对泥人张感言》一文,刊于1932年上海《大陆杂志》第一期,成为评价泥人张艺术的重要文献。泥人张的高度写实技巧,令留学欧洲归来,以倡导现实主义为己任的徐悲鸿感到犹如他乡遇故知般的惊喜。徐悲鸿评价张明山为严修先人严振、严仁波所作的两件肖像作品…  相似文献   

5.
侯咏萱 《今传媒》2020,(4):151-152
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作为新古典主义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他艺术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佛罗伦萨画派和人文主义以及其生活时代的影响。他坚持追求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感,主张艺术要忠实于自然,同样"美"对于安格尔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甚至是他艺术风格的全部,他致力于追求古典艺术中那种理想与完美的形式。"真实"和"理想之美"作为其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艺术观念,也完美地融入在其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6.
6月6日上海青年记者协会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尹明华新闻作品研讨会”。36岁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科科长尹明华,1984年从上海柴油机厂被招聘到电台从事编辑工作。他在负责“早新闻”节目之余,辛勤笔耕,采写发表了新闻报道、评论、大特写、报告文学、小说等达30多万字。今年初,他揭露广州新大地宾馆名仕发廊敲诈上海顾客剑蕾烫发费763元一事,号称“中国第一发”事件,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会上介绍的他的诸多作品中,这组报道人们最感兴趣。他的报道对象、上海雷允上国药公司职工剑蕾到会讲述了她的切身体会,使研讨会气氛更加活跃。这里发表尹明华和剑蕾的两篇文章,以及上海记协主席王维短论一篇,相信同行们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7.
3月24日的《温州都市报》以《(非典时期的爱情)并非爱情》为题登载了一则消息,报道了浙江温州籍男模陈某给媒体来电,称在荷兰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奖的一幅《非典时期的爱情》摄影作品存在着严重失实,侵犯了他的名誉权。他就此已向法院起诉,要求作赔偿精神损失,恢复其名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上海公安文化丛书之一的《穿越橄榄林———钱承飞作品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1月出版,社会学家邓伟志为该书作序。钱承飞系上海法治报交通安全周刊编辑部主任,本书收入他近几年各种题材、样式的新闻作品50余篇,尤其是交通法治类的新闻作品写得很有特色,有的曾在上海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杂志》2018,(1):I0001-I0004
诺贝尔奖给石黑一雄的颁奖词这样说:“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幻觉和深渊,的确是石黑小说关键词,诺贝尔奖要颁给石黑,总还是有充足原因。本辑四篇文章,从面到点为您解读石黑一雄的作品,以及他过往历史在他作品中的投影,他的日裔身份,他的乐人前史,他的从影经历,以及,他的大众艺术履历。  相似文献   

10.
兰台小灵通     
《云南档案》2015,(2):60-61
<正>近日,云南省著名画家邵培德向省档案馆捐赠了《品茗听香图》、《蕉风绿》两幅四尺的中国画卷。邵培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进修班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进修班,现为云南省美术馆(云南画院)二级美术师,受聘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昆明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他的作品在国内多次展出,屡获大奖,2002年中国画作品《流年花季》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     
全国新闻摄影佳作评选揭晓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新闻摄影一九八五年作品评选会议,已于三月二十二日结束。这次评选会是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上海新闻摄影学会、上海感光胶片厂联合组织的。四千多幅照片中评出了入选作品三百幅(组),并从中评出金牌奖三个:《总书记访农家》(赵德苏摄)、《井下抢险》(胡洪波摄)、《战友情深》(周明清摄),银牌奖十个,铜牌奖二十一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新年伊始,广东文坛便有新讯传来,实力派作家王心钢又出新书了。身为作家,尤其是像王心钢这么勤于笔耕的实力派作家,出书早已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但这本书跟他以往出的书却很不一样。众所周知,王心钢一向以写纪实性长篇文学作品见长,写了好几部有影响力的传记,如《张发奎传》《薜岳传》等。2013年,他的纪实作品《潜流》(与人合作)还荣获了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由此被很多人定性为写实作家。  相似文献   

13.
春节前就不断听闻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将要访问北京的消息,但是从春天到夏天,他还没来。他的电影(多数借助DVD在民间流传)、摄影作品(中国巡展),甚至诗集(《随风而行》)先来了,还有这本新出的、由法国《电影手册》杂志选编的访谈和短文集。  相似文献   

14.
《繁花》如它的书名一样,是一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作品,经验、欲望、历史混杂在其中,再凭借着鲜明的文体特色,在2013年风头一时无两。金宇澄是有洞见的,在“上海”已经被作为一个现代意义的符号树立了近百年的今天,他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在地性经验实现了让“上海”成为上海,于是这是一场溯源性的写作,目的地是张爱玲所说的上海的“底子”—一市民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5.
梁馨予 《大观周刊》2010,(45):48-4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刘南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他的作品贴近生活。灵感源源不断。数十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至今势头依然健旺。  相似文献   

16.
剪影·技法     
1 2008年3月25日,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上海揭晓。盖蒂图片杜摄影师尤里尔·赛奈的作品《格陵兰岛——全球变暖的温度计》获得自然及环境类新闻组照铜奖。图为2007年8月28日,一名男子(左下角)在格陵兰岛伊路利萨特镇附近欣赏风景。  相似文献   

17.
裴高 《新闻记者》2008,(11):53-54
荣获第十七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好人崔永元>(<解放日报>2007年9月14日发表,作者为该报记者严欣、陈俊珺),是一篇描写认真践行"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座右铭的主人公的特写.文章深入细致地描述了崔永元在"深刻的为人之道"指导下做好事做好人,揭示了他对于慈善机制的思考,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具较高水准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1949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日,上海近代城市化的百年进程从这一天转入一个新天地。不出十年,在沪的工业企业也经受了转变身份的洗礼。其间,荣毅仁恰似一位迎着时代大潮而上的冲浪者,起落得当、一往无前。他于1950年春,在上海接任近代华商最大棉纺织家族企业(申新棉纺织公司)总经理,数年后,他又当选上海市政府副市长,这段不寻常经历中自然少不了些耐人寻味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黎明 《档案时空》2003,(9):24-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英国人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亮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时,肖克向索尔兹…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32):68-68
★《往事回首录》 (全三册) 周而复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年10月  定价:88元     这是周而复先生临终封笔 之作,他一生经历了左联、抗 战、延安整风、解放战争、三 反五反等历次政治运动,始终 身处风口浪尖。周而复今年1月去世,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上海的早晨》。★《贝聿铭谈贝聿铭》(德)盖罗·冯·波姆  文汇出版社2004年8 月  定价:24元    世人熟知贝聿铭的建筑,却很少了解他这个人。与德国记者及纪录片制作人波姆的对话,是他首次详细地谈论自己的作品和人生。中文版还收录了本书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