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何为     
对于教师,人们有许多美好的比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还有一句非常朴素的语言,也道出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这里成了“水桶”,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桶,而是盛装知识之水的“水桶”。“工程师”“蜡烛”  相似文献   

2.
胡江霞 《培训与研究》2001,18(1):60-63,68
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者,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者。教育发展,教师先行。本文从教育现代化特殊的要求出发,探讨了教师职能转变的趋势,提出了由“经师”向“人师”,由“学科教师”向“一专多能教师”、由“执行型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基本主张,为教师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提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教师被尊为“人民教师”,体现了人民给教师以重托,教师为人民而执教。所以,教师形象,美喻多多:曰“红烛”,曰“春蚕”,曰“园丁”,曰“人梯”,曰“人类灵魂工程师”,又曰“教师是学生前进的路碑,学生是教师人格的丰碑”。我不知道天下还有哪个行业的人被赞以如此之多的美喻。  相似文献   

4.
教师研究的现状透视及定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研兴校”理念的驱动下,我国中小学教师研究已由最初的起步走向了“繁荣”。然而,“繁荣”的教师研究却正处于“高原期”,而且暴露出不少问题。对照“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深入探讨“教师正在从事着什么样的研究”和“教师应该从事什么样的研究”,是合理诠释“教师即研究者”的应有之举,也是提高教师研究水准、提升教师素质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5.
<正>鉴于集团教师潜力有待挖掘的现状,集团通过多层面调研,引导教师成为“卷入者”,多角度征集“真问题”;引导教师成为“发现者”,多渠道解决问题;引导教师成为“研究者”,多维度开展研讨;引导教师成为“共享者”,让教师由原来集团分配的“任务式成长”转变为基于自我的“需求式成长”等策略,实现了成长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营造了教师常态化、团队化的专业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6.
教师流动趋势与师资市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流动趋势与师资市场构建郑日金,方家喜“下海”、“赶潮”、“捞世界”使被称为“圣地”的校园活起来了,一向以“静”、“稳”为思维和生活方式的教师开始走南闯北了,流动教师已成为一个社会群体教师流动已是一个社会现象。教师流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教师流...  相似文献   

7.
赵惠华 《教书育人》2001,(22):18-19
长期以来,人们把各种角色的社会要求集中概括在教师身上,给教师这个职业罩上了许多美丽的光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似乎成了社会上完善“至善”的角色,被隆重地推到了令人难以达到的理想化境界。然而,面对现实,这些描述性的美好赞语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们对教师职业最崇高的一句颂扬。然而,多年来,这句光辉的赞语却给教师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朝着“完人”、“至美”的方向不断努力。为了与“光辉”保持一致很多教师背上了沉重…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苦的,需要一定时间,仅仅靠行政命令是不能完成这个转变的。我们的体会是:只有教师的“心动”,才会有教师的“行动”,有了行动,还要让教师“激动”,换句话说,让每一个教师成为研究者,必须让广大教师想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不但重视教师教育问题,而且建立了独树一帜的教师教育“生活化”体系,包括“生活化”的意含、构成与相应的教师教育实践。以此反思当代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情意低迷”、“教师实践性反思能力缺失”、“教师教育实效性偏低”的现状正可反证“生活化”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最高赞扬,也激励过无数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但是这种“毁灭自己”地“照亮别人”既不公平,也不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而且靠消极地“毁灭自己”所发出的一点泪光也不足以“照亮别人”了。时代发展已越来越显露了“红烛”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教师甘做“红烛”。不做“红烛”,不是让教师舍弃献身精神,而是不要再像“红烛”那样去“毁灭自己”,要做能主动充电的“蓄电池”。其实,“蓄电池”精神不仅包含了“红烛”的奉献精神,更强调“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便可较快地获得知识,或者说在教师的“解惑”下,学生学习便可获得捷径。但是,教师在明白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明白“主导”绝不能变成“主宰”。“主导”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了“怎样教”及“怎样学”的问题,或说“怎样教得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校始终以教科研促学校发展为主线,确立了“学研并重,先学后研,研教结合”的工作思路。采取“追名师”、“推骨干”、“促教师”的工作策略。厚积薄发,通过活动带动让教师“校内红”,竞赛拉动让教师“校外香”,为实现教师“出色”、学校“出名”、学生“出众”的学校总体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也谈教师“下海”唐茂远看了陆全润的《恳请教师莫下海》一文,心里很不是滋味。教师“下海”在社会上褒贬不一。教师为何“下海”,陆文回避了,只以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职业使命谈教师不该“下海”,谈得深刻,谈得诚恳。可是作为教师,难道这点道理也不懂吗?从报...  相似文献   

14.
“教书育人”应当是“通过教书来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最熟悉的,往往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提起教师这种职业,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作为教师,在陶醉于“工程师”美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塑造)人类灵魂”这个词语。珠不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是对人民教师的尊重,更是人民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程华 《上海教育》2006,(7A):45-46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李建求 《职教论坛》2002,(19):40-43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本文拟对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建设的基本策略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作为中国职教界特有的名词,“双师型”教师一般有两层含义。大多数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这是“双师型”教师的第一层含义。基于这一理解,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按“双师型”素质、能力的不同,将“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7.
乔占国 《内蒙古教育》2005,(9):22-22,27
笔者有幸观摩了一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示范课,感觉不少教师的“问题式”课堂教学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教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师问生答。二是学生看课本自主学习后,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解答,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实际上是教师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后发现教学效果一般,于是好多教师对“问题式”课堂教学产生了怀疑: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教学”出了错,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影响教师“育人”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和学生是一个高校的主体,而教师“育人”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产品——学生。高校教师“育人”积极性受众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从教师的自身和学校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师“育人”积极性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教师“育人”积极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名师”等等,是当下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及媒体给予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美好建议。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直至“名师”是不少教师心中的梦,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可是,静下心来琢磨一下,真正成为“专家型”“学者型”“名师”的教师确实是凤毛麟角。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不妨抓住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精心打磨,持久努力,  相似文献   

20.
“爱”是人类的灵魂和生命。“师爱”是教师真、善、美的表现,是教师的师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心灵美的体现、是教育之本,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师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师爱”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师爱”的本质是奉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