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现代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介入、改变着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社会下形成的舆论传播模式。文章从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入手,结合新媒体背景下舆论传播主体的变迁,从舆论形成机制、舆论传播方式、舆论的作用机理等三个方面的变化来深刻阐述新媒体背景下舆论传播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被打破,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从信息的接收者变成信息的传播者,导致网络舆情能够瞬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裂变效果。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快速发展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网络舆论的无序传播也为国家和政府制造了难题。本文从新媒体与网络舆论的内涵出发,研究新媒体下网络舆论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逐个分析,指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舆论特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舆论,广义上泛指一切在新媒体中传播的社会舆论.由于新媒体大多以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为基本构成要素,媒体形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接收终端的不同呈现方式上,因此,狭义的新媒体舆论即指网络舆论,即社会公众以网络为传播平台,对其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所发表的一致性意见,是公众意见经由网络传播的结果.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互动、即时传播等特性使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纸媒等传统媒体的失语越来越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娱乐新闻报道方面,新媒体以压倒性优势抢夺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引导着舆情走势。本文基于乔任梁去世事件,通过纸媒对娱乐事件新闻报道进行的内容分析及网络舆情分析,探寻纸媒这一传统媒体是如何一步步丢失娱乐事件报道的舆论阵地和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传播主动权、舆论场及舆论推手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运用,网络空间逐渐成为重要的舆论场域。一方面,网络传播拥有的优势传播特性使之成为突破时空屏障的强信息交流平台,被认为是消灭信息壁垒和传播盲点的利器;另一方面,在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舆论因素的复杂性三者的共同作用下,网络舆论混沌和网络传播失实现象泛滥,而网络群氓现象便是其中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新媒体传播环境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舆论传播的特征和影响,遵循新媒体传播的规律,寻找引导舆论传播的对策,使民间舆论走上理性传播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杜洁 《东南传播》2018,(5):64-67
一直以来,医患矛盾由于其社会敏感度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公共议题.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新媒体用户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力量支撑.移动化、交互性的新媒体在网络社区构建了新的传播格局,其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营造了新的舆论影响.大众对舆论双方的权力围观成为了新媒体网络社群舆论事件的传播内核,促使舆论场成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三级推进机制.提高用户的舆论理性围观意识,避免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效应的出现成为当前医患矛盾网络舆情传播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爆炸式的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影响力,政务新闻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始终保持舆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成为传统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泰州发布”“微泰州”为例,分析和探究了新媒体政务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欢 《新闻传播》2023,(2):108-110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信息传播途径更多,传播效率更高,同时也使网络舆论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在此期间,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引导和管控力度,及时应对新媒体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地制定舆论信息传播规则。本文主要结合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并提出新时期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方法,在有效控制网络信息基础上使网络传播模式朝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确保舆情变化可控,并有序、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在社会范围内传播和谐声音。  相似文献   

10.
当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民意表达,舆论传播的新兴重要媒体平台,而各类网络公共事件的频繁曝光也引起了线上线下的强烈反响,造成了一波接一波的舆论浪潮。因此怎样在新媒体背景下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还原真实的民意,真实的舆情,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从新媒体环境和特征着手,分析网络舆论的舆论现状,再结合典型事例,力图谋求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越来越多的网民利用新媒体对社会时事热点发表意见,数量上的不断积累,最终会导致舆论“龙卷风”的出现.本文以“颐和酒店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形成的关键因素及传播的重要特征,思考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2.
齐曼丹 《今传媒》2016,(7):15-17
目前国内学者对新媒体舆论的研究局限在狭义上的网络舆论方面,但移动端的快速发展使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舆论的传播特点,得出新媒体舆论波的三种运动规律:一是在议题自然消解后舆论波止;二是新的刺激因子出现,舆论再现新波峰;三是相关议题的出现,舆论波呈发散式运动.掌握新媒体舆论波的运动规律,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和发展时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控制舆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以WEB2.0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传媒产业的亮点,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平台自由表达和交换意见,更多的普通人不知不觉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来。受众表达信念,态度,意见,情绪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自主化。这种多元化更多的体现在受众可以使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上选择发出自己的声音。虚拟社群已经成为受众之间迅速传播信息舆论话题的一种新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媒体产业的舆论导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新载体催生了一种去中心式、多元化的舆论环境,与以往集权式、控制型的传统媒介话语体系背道而驰.网络拟态环境下新媒体传播范式与公众对媒介强依赖性形成的间接认知之间的失衡,导致舆论信息传播偏差甚至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爆发.本文通过解读互联网赋能媒体行业变革背景下网络舆论的新特征,从媒介生态各因素与外部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新闻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自身的新闻传播力和引导力都有所下降,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等新媒体具有明显的传播力和社会引导力,然而新媒体在进行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传播中影响力有所欠缺。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引导力,我国应该要创新传统媒体,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融合,形成完整的媒体传播体系,从而取长补短,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环境产生巨大变革,传播渠道多样化、舆论形态多元化,致使舆论反转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并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老人在日碰瓷"事件为例,回顾舆论的演变过程,探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生产与传播机制,建议媒体、新闻从业者以及公众都应加强对自身的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2011,(12):14-1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在上海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上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博客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已日益成为舆论传播和热点聚集的重要源头,舆论热点的多发、突发、频发也已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8.
晁姝蝶 《新闻世界》2012,(4):120-12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很多舆论热点事件并不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关注而得到揭露,而是在网络议论达到一定热度之后,权威媒体才开始介入报道,从而形成舆论热点事件。本文以"五道杠少年"事件为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舆论热点事件传播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政务新媒体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进步所产生的新闻媒体形式,是在网络中传播党和国家新闻信息的权威机构。网络环境具有不同于现实环境的复杂特性,政务新媒体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各项原则,坚持对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充分在网络空间内发挥其作为党的喉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