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一词先秦时期已见,如《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从古至今,“礼仪”二字经常一起使用,似乎“礼”就是“仪”,“仪”相当于“礼”。其实“礼”与“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德国汉学家雷德侯主编的《中国佛教石经》日前出版,此前的8年时间里,雷教授与研究组一起爬山,考察记刻悬崖峭壁的佛教经文,“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一个字一个字地确认”。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字”的基本含义是指文字、名字(表字)等概念,本来与婚嫁之类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它们之间却偏偏扯上了关系,“字”被用来表示许嫁(有时也表示出嫁)之意,如人们常说的“待字闺中”、“妙龄待字”等。那么,“字”为什么会被赋予许嫁之意呢?换言之,许嫁缘何也被称为“字”呢?这恐怕要从“字”的本义说起。  相似文献   

4.
殷墟甲骨“”字疏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文中有“”字。其与“往”并非一字。专家们对其释读有不同的看法,但皆有未谛之处。实际上它就是“”的异构,即“桎“字。它在甲骨文中有“给……戴上足械”;“执捕”、“被执捕”、“被执捕的人”;“攻伐”、“进攻”几种含义。  相似文献   

5.
余杰 《东方文化》2000,(6):125-126
胡适生前曾经说过,自己是“但开风气不为师”。这当然是胡适的谦辞,其实他是既开风气又为师的。在五四的先驱者中,胡适是最“好”为人师的大师之一。“好”可以从两种意义上理解:一是声调为四声的、爱好的“好”,这是说胡适天生就有当老师的愿望和大赋;二是声调为三声的、好坏的“好”,  相似文献   

6.
关于《灌顶历名》与颜真卿书法的关系,中外学者多有涉及。但这些研究只确定了《灌顶历名》具有浓厚的“颜体”意味,对空海法师继承了颜真卿书法的具体方面罕有涉及。本文试从颜真卿特殊的笔法、字法入手,对《灌顶历名》与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祭侄稿》、《争座位帖》进行全面对比和研究。权为引玉之砖,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郑慧生 《寻根》2012,(5):4-7
商代甲骨文中有“我”字,写作督。此字从戈,戈像一支长矛;长戈上张挂着一面旗子,那就是“我”字。“我”字像长矛和旗子,标示着那是一个武装集团。远古时代的氏族单位都有武装,一个武装的氏族单位就是“我”。  相似文献   

8.
岳洪彬 《寻根》2012,(4):62-63
“鲜”,会意字,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这是字典上的解释。在我们现代语言中,鲜字常被解释为“新鲜的”“鲜艳的”“少见的”“鲜美的”等意。至于鲜字的来历,则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9.
中国寿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庄 《寻根》2004,(2):102-109
“寿”字的源流。中国的“寿”字艺术源远流长。“寿”字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日本女子姓名中多带“子”字。人们不禁要问:这一传统始于何时?为什么唯有女子姓名中才有“子”字?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子”字又该怎样解释?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考证。角田文卫先生在《日本女子姓名》一书中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子”字作为人名的接尾字,最早出现于身分显贵的男子姓名中。如六世纪的碗子皇子、中臣连镰子、苏戎宿祢马子等。日本与西欧不同,男女姓名的词尾没有严格的区别,因而很快在女子姓名中也出现了“子”字。最初的形式是以“子媛”二字结  相似文献   

11.
早期工尺谱于隋前便已产生,至迟定型于晚唐,并成为燕乐的基本记谱法.这种谱法入宋后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沈括的“燕乐用声”、陈旸的“筚篥”指孔谱、姜夔的“古今谱法”、张炎的“管色应指字谱”等等,均是同一谱式,说明工尺谱已成为宋代燕乐的通用谱式.半字谱的产生则是由早期工尺谱字的俗体字发展而成,同样应定型于晚唐,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记谱法.入宋后,半字谱与工尺谱同为燕乐通用谱,工尺谱用于理论著述,音乐实践则用半字谱.工尺谱与半字谱是同一谱法的两种形态,从晚唐到两宋均未曾改变.从各种迹象来看,无论工尺谱还是半字谱均不类梵字,因此逍遥楼楣上“类梵字”的《霓裳》谱就不会如众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工尺谱或半字谱,或确为“类梵字”的龟兹谱..  相似文献   

12.
邵盈午 《中国文化》2014,(2):231-242
我们正处在一个资讯极度发达、思想日益泛滥的时代,各种观点、理论、主义都已纳入文化生产的专业化轨道,大量的“理论生产师”应运而生,由此造成严重的“知识过剩”与“理论过度”的时代病症。  相似文献   

13.
王泉根 《寻根》2012,(4):121-124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名字或是一字名(单名),或是二字名(双名),从未见过三字名,洪天贵福可说是一个创举。“洪天贵福”就是太平天国的幼王、天王洪秀全的长子。洪秀全夺取了半个天下,在天京(今南京)登基称王之后,在其长子“天贵”的名字后添加了一个“福”字,成为洪天贵福。  相似文献   

14.
“花书”     
『花书』□陈礼荣钱钟书为当代学界名人,他的签名也常引人注目(如图1)。钱钟书三个字,合为一体,整体为“钱”字,上半部为“钟”字,右下方含“书”字。这种字,在我国汉字文化中,别具一格,自唐朝贞观年间,始见记载,通称为“花书”;用于签名,则叫“花押”。宋...  相似文献   

15.
张全海 《寻根》2012,(3):98-99
说到“巫”字的起源,李零曾专门将先秦两汉文字材料中的“巫”字进行排列比较(《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1年),使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巫”字字形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6.
王云庄 《寻根》2001,(6):64-65
全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百寿出处。分别从金、古籀、钟鼎、书、经、玺、印等载体上查出依据。介绍了400个“寿”字的出处。对各种“寿”字做了溯本求源。第二部分:百寿四体。汇集了自商周前3000余年的古陶时代到后来的汉砖、瓦当、帛书、碑中及历代中外书家、名人所写的“寿”字。读不仅领略到书家、名人四体“寿”字书写样式的真迹,而且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今“寿”字流变发展的轨迹。第三部分:百家百寿。汇集了从春秋时代周简王至清乾隆2300年.年间历代15个王朝的皇帝、名人篆书的100个“寿”宇。展示了书写人在“寿”字创作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李莉 《寻根》2012,(5):53-54
山东省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铜鱼符,此符为铜质,鱼形,长5.1厘米、宽1.8厘米,头部有一圆孔,可以穿绳系挂。外侧凸起,刻有鱼鳞纹,内侧平整,阳刻一“同”字及阴刻“九仙门外右神策军”八字铭文。该件文物系东营市广饶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在普查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8.
足疗的历史     
王海 《寻根》2008,(4):103-105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足”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足”字,《说文解字》解释说,“人之足也。在体下。从口止。”可见,“足”字是由“口”和“止”二字组成的会意字。清代学者段玉裁注释说:“口,犹人也。举口以包足已上者也。”对于“止”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口止为足。”原来,早在我们的祖先眼中,  相似文献   

19.
分茶,即宋人的一种煎茶之法,其具体的做法是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正如诚斋诗中所云:“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二者”指茶与水,通过显上人的妙手操作,茶与水一相遇,便在兔毫盏面上变幻出怪怪奇奇的图景来,忽而现出一幅悠远的景色,“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忽而又“注汤作字势嫖姚”,现出一幅劲疾的字来,煞是壮观,难怪诗人最后感慨万端:“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文明古国几乎都自认为居於“世界中心”,尽管表达形式不尽相同。许多原始氏族、部落或家族也以处於宇宙之“中”点自豪。然而也几乎只有“中华民族”和“中国”至今仍以“中” 自名。“中庸”为中国哲学的核心,“中和”乃华夏美学之极致。“中”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和作用可谓大矣。但是对“中”字的由来,诸家看法颇见分歧。这里主要就上古“中”字的一种写法,即有旗游的“?”提出统一的理论解释——“中”字来源於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