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越课堂”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认真学习“卓越课堂”计划精神,贯彻“卓越课堂”计划要求,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本文对“卓越课堂”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进行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媒介与导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为媒介和导体,其特点是以“粉笔+黑板”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要教学方式,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要目的。随着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分化和综合,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难于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改  相似文献   

3.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观、教师教学观根本变革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系列问题导引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生、师—生的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式。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实施“讨论式教学”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莉  石坤泉 《物理教师》2001,(12):12-13
以“电场中的导体”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通过充分发挥CAI优势,采取常规演示实验和计算机动画模拟教学相互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互渗透,教师指导教学与学生训练等多种CAI教学方式共存的办法,从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5.
一、中学语文有效互动教学的内涵“中学语文有效互动教学”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与教学环境、课程资源、社会生活及教学评价等元素组成的教学互动场为依托,用多媒体互动手段优化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互动调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自身多元智能的互动促进,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材新旧知识的互动衔接,  相似文献   

6.
吴淑芳 《成才之路》2010,(2):I0019-I0020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是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学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使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教学之“术”指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具体的教学技术、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教学之“道”则指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它体现并融合了执教者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因此,青年教师要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术”的观察与学习,来体验和理解“术”后面的“道”,  相似文献   

8.
论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性合作学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性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充分利用和探索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及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手段之间存在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其成为教师的“启”与学生的“发”的媒介。互动性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不仅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推崇。课堂教学模式也大多转变为以“对话、互动、合作”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模式。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对于如何适应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有自己的思考。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下面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自主—引导”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不断地引导、诱发、维持和促进,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建构式课堂结构,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探究行为习惯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为教学范例,呈现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反馈悟学”等三大环节为流程的课堂结构形态,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凸显深化“学堂”理念。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它促使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手段变革和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它挑战教师的信息主导地位和信息处理能力、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不断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教”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信息主导地位,提高其信息运用能力和创建教学信息平台;在学生的“学”方面,要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增强他们的自我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校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素质较差与学习功利化、教师素质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认识“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端正对“基础”课的学习态度,加强对“基础”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基础”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手段、考评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3.
迭代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真实性、生长性、反思性等特质。迭代式教学实践重结构,重方法,重迁移。实施迭代式教学响应了国家“双减”政策,契合了学生的“学习”本义,促进了教师的课程理解,此种教学方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策略、手段,更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4.
荣连仓 《考试周刊》2010,(5):167-168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和手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作者根据亲身实践的体会,对“多媒体网络教室”作了介绍,并就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改变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构成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的过程,“提问”和“讨论”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学生的课堂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教学方式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提问”和“讨论”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问题,甚至出现错误,从而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所呼唤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驱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提供最有利的学习工具,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过时,新大纲要求我们:教学重心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也即,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以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我认为,课堂提问不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最便捷的手段。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艺术大师”,这话并不过分。因为教师是以“舌耕”为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凭借语言的中介来进行的。即使是在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板书、图片、实物、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各种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但传统的讲述法也仍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而且在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过程中,也仍然要借助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新的实施阶段,但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仍多以“语法为纲”,依赖教师的权威作用,惯用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和考试威迫等手段。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对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要求入手,阐释了英语教学应该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由教师“灌输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师生“探究、互动和合作式”教学,由学生“盲目、被动式的学”转变为“计划、自主式的学”,和由“单一化教学”转变为“多元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陆余平  张松 《科学教育》2005,11(6):39-41
基于知识与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经崭露头角,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信息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是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的交互作用更好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