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工艺文化产生于中国文化的萌芽时期,是以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本质力量,以宗教艺术的方式得以形成、存在、积累、传播、继承和发展的。先秦工艺文化实际上就是宗教艺术产生、发展、演变的文化。而以宗教内容为题材制成的工艺美术品,不仅是先秦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先秦社会最早产生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2.
王蕾  梁永召 《文教资料》2006,(30):185-186
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恩格斯和马克思一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在恩格斯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很重视对宗教问题的研究,从青年时期起就写下了一系列论述宗教问题的论著,尤其是《反杜林论》。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宗教下了一个规范性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这一定义抓住了一切不同信仰形式的宗教和各种不同历史形态的宗教的本质特征——“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进而为人们理解宗教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宗教的社会作用无论在历史还是现代社会总的是消极的,是剥削阶级麻痹人民的工具.但是宗教也有其积极的社会作用,即被剥削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斗争的旗帜,而且宗教对惩恶扬善、社会救济和援助等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然有其存在的原因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十年动乱时期,林彪、江青一伙实行愚昧专制主义,肆意践踏党的宗教政策,剥夺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利,捣毁古刹名寺,扫荡宗教艺术,大量古代珍贵文物遭到空前的浩劫。今天,我们应当继续清除“左”的思想的影响,科学地分析宗教与宗教艺术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地估价宗教艺术的审美价值,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宗教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三卷,354页)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历史根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这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本质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出发研究宗教,拨开宗教与宗教学研究领域中的迷雾,科学地揭示了宗教实质。恩格斯指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是一定的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反映,宗教“没有历史,没有发展”,它没有自己“独立”的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宗教经验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就其本质而言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同时 ,它也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今天 ,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有其客观必然性 ,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就放弃了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 ,从根本上说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我们在宣传无神论的时候 ,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宣称他亲眼看见了“神” ,看见了“上帝” ,看到了“天国”。这里不排除个别骗子是蛊惑人心 ,散…  相似文献   

8.
宗教学诞生以来关于宗教本质一直争论不休,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精神鸦片说"在影响我国很长时间后引起争论,吕大吉提出的"四要素论"虽得到较多赞同,但仍有可议之处。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一定阶段存在着的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文化系统,它作为形形色色的终极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对于宗教的认识,古今中外虽各不相同,但宗教意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有人说,诗歌只有与宗教结合被神灵指引才有可能产生好诗,比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泰戈尔的《飞鸟集》等.这一观点虽有偏颇,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内心强大起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他便可以飞出凡尘,建立另外一个世界.这时候,他可能就与神和上帝不远了.当代中国诗坛,局限于现实的身体写作者多如牛毛,而寓于宗教的神性写作者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宗教社会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类型,其道德生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较强的单一性和偏执型以及高度的稳定性等特点.作为宗教社会生活秩序的宗教信仰、宗教戒律、宗教仪式对于宗教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宗教信仰是宗教道德向生活渗透的自觉的精神力量;宗教戒律是宗教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中介;宗教仪式则是强化人们宗教信仰的日常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的本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宗教的社会作用无论在历史还是现代社会总的是消极的,是剥削阶段麻痹人民的工具。但是宗教也有其积极的社会作用,即被剥削阶段曾利用它作为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斗争的旗帜,而且宗教对惩恶扬善、社会救济和援助等也起着一定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然有其存在的原因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宗教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社会组织,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性可以成为维护或破坏现存社会秩序的积极或消极力量,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用构建和谐社会来统领新时期的宗教工作,才能全面贯彻好党的宗教方针。通过对无锡新区这个前进中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各种宗教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地区的宗教活动现状,分析该地区非法宗教活动的成因,并从三方面阐释新时期怎样弘扬宗教文化才能充分发挥这一优秀精神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如世俗社会的权力必定具有服务于它的经济基础等因素一样,宗教神权也有着它的世俗性社会基础。无论是宗教的情绪、观念,还是宗教的活动仪式,并不是因为人们对于某神的崇拜或信奉,就可以使它们直接地体现出神权的作用与意义来的。神权,作为一种被颠倒了的权力形式、权力观念,无疑是以某一宗教中的神、以及人们对这一神祗的崇奉、服从作为其基础的。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与宗教,好似一棵树上长出的两朵花,它们同长于人类意识形态的大树上,而又绽开出不同色泽、不同形态的花葩;前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通过想象和艺术加工得以表现的文字形式,后者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是朵不结果的花.  相似文献   

15.
人作为"地球上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是有思想的,"反思"几乎成了本能.在人们"肚子"里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脑袋"中的问题日益突显.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即对宇宙的真谛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穷根究底式的探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就要认识人作为智慧生命体的价值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生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自由自觉的劳动过程中,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并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促使社会进步和发展,使人自身充实而幸福.这就是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它闪耀着生命的光辉、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历史现象。宗教作为一种消极的意识形态,它可以成为反动阶级统治的精神工具,作为和某些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情感密切相关的宗教,它既是社会生活的组织部分,又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特别是在遭受异族侵略与内部压迫时,往往成为团结奋斗的神圣旗帜。正因为宗教具有这样的功能,因此在抗日战争中,日本除使用军事、政治、经济等手段外,还千方百计地利用宗教从事征服中国的活动,给中国人民的抗战造成严重的危害。然而在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它的研究,迄今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19世纪以来的宗教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方法,揭示了宗教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关系,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和作用的理论,呈现出新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这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本质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认为,在世界观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和文化传承,有其存在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和特殊性。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宗教问题,正确认识法律在宗教管理中的作用,依法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是一个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规范宗教活动,使宗教活动健康有序,避免混乱情况出现,制止、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充分发挥宗教这一精神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二、资产阶级的宪法“学说”及对这些“学说”的批判 (一)资产阶级宪法“理论”的反动本质资产阶级科学怎样理解宪法呢!根据资产阶级学者的意见,宪法的本质何在呢? 资产阶级学者在国家问题及国家的根本法——宪法问题上制造了极其繁多的理论。但是,没有一种资产阶级理论能够对什么是宪法,宪法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这些问题给以科学的解释。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的科学代表者以唯心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主要的、第一性的东西——即阶级社会生活物质的条件。资产阶级理论家企图给宪法下个定义,说它是驾乎社会之上的某种“超自然力量”或人们精神生活的某一方面。这样解释宪法,就完全的或几乎完全地排除了阶级、阶级斗争以及阶级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