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构直接在人的基本素质层面影响国民尤其是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生诚信缺失这一社会问题的存在内容和状况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具体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分析。针对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高校应着力于从文化和道德层面促进建立大学生的诚信体系,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大学生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先哲共同倡导的道德原则,然而在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这一群体身上,诚信缺失显得更为严重。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重新审视传统的诚信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也是探讨这一问题不可或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诚信思想自古至今都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范畴。在介绍传统文化中"诚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存在于政务、商务、个体和司法中的种种失信现象,揭示失信行为频发的原因,并从诚信思想教育、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加强法治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儒家思想.对人们道德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在的影响.这些思想,不仅可以认识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而且对于青年教师继承和发扬其实质精神,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儒家“知止”原则与中国社会精神主体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学界对儒家的一些根本性思想已论述颇多.本文试图在人们所熟知的儒家思想原则之外.挖掘并阐述"知止"这一儒家原则,它的生发与存在方式,以及它对于建构中国社会精神主体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充分认识并重视"知止"原则,对于重新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社会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人格的论述并没有仅仅局限在人际关系的范畴,在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侯,这种对人格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适用的。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企及了人文的理想境界和自然的生命世界融合无间的审美高度;道家柔弱不争的处世态度,体现了它对现实的批判与超越以及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佛教尊重生命的慈悲佛性、众生平等的生命价值伦理、追求心灵的超然物外等思想,对今天生态人格的塑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社会,民众的家庭伦理观不像上层社会那样规范严整,小农经济支配下的家庭生活,决定着父子伦理以亲情互惠为目的;两性伦理则渴望婚姻自主,讲究白头偕老;兄弟姊妹以敬让为美德,讲究相互协助。民间叙事真切地反映了民众的家庭伦理观,但不乏理想化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信任是对能够实现预期效果的期待。社会信任通常由九种信任组成:生存信任、婚姻信任、转换信任、原地信任、旅途信任、新地信任、物质信任、精神信任、文化信任。社会信任应当超越具体性、个别性、短暂性而成为普遍性、一般性和长久性的价值定在。社会信任的超越型转换需要主体之间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诚信及其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具有注重诚信的道德传统,强调诚信是做人、为政、兴业之根本。传统诚信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受到封建仁义道德的影响,有其局限性。因此。建设现代诚信道德,就必须对传统诚信伦理进行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我国企业和民事活动的基本职业道德。从历史、法律和现实的依据中都证明, 只有把诚信确立为金融业的灵魂,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社会主义金融事业, 要创新和发展, 有必要大力加强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及其思想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呈现统计性规律,具有超稳定结构.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全面的德育思想是这种社会结构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基础.中国官员的选拔、监督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为超稳定结构提供了统治基础;而且符合开放系统的耗散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平等,古今中外的比较结合有助于构建完美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诚信     
文章分析社会诚信的基本内涵和特点,论述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导致目前社会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传统诚信观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是千百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伦理基础。对此,我们要不断发扬光大,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使之在传承文明、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运行机制转轨的过程中,更应该充分挖掘传统诚信观中的宝贵资源,作为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借鉴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