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源的快乐     
泉涌 《小学生》2008,(Z1):93-93
某喜剧大师去找心理医生求诊,说他不快乐。心理医生劝告他,去看某喜剧大师的表演吧,他会让你快乐。喜剧大师说,我就是他。我送给观众快乐,但那只是我的工作。快乐是他们的,我不快乐。这件事对心理医生触动很大,他弄不清楚快乐是谁的,于是也开始忧郁。心理医生去找喜剧大师,说我也不快乐了。  相似文献   

2.
某喜剧大师去找心理医生求诊,说他不快乐。心理医生劝告他,去看某喜剧大师的表演吧,他会让你快乐。可喜剧大师说,我就是他。我送给观众快乐,但那只是我的工作。快乐是他们的,我不快乐。  相似文献   

3.
正课间,沧县旧州镇东关学校的校长庞玉起经过几个做游戏的孩子身边,正巧有两个男孩赢了,他们兴奋地与庞校长击掌庆贺,"啪","啪"。这样的场景,在东关学校常常出现。曾被评为全国百佳校长的庞玉起在这所学校任职已有14年之久,时光苍老了他的容颜,但他对孩子们的爱、对事业的爱从来没有"老"。他用"燃烧"的生命守望着心中的教育理想,守望着一方教育园地的未来。他的守望,也是沧县所有教育人的守望。  相似文献   

4.
守望文学     
这么多天过去了,那个午后仍然在我的记忆里沉浮。那是一个怎样的下午呵——理想和青春结盟,激情和真诚邀约——于是,静静地守望着文学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述说了一个关于年轻和纯真的梦。不,谁说是梦?在执著的守望中,他们迈出了一步又一步——与作家的对话,正是在为他们夯实理想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透过某一扇窗,你能看到最美丽的风景.我,就一直静静地守望着那扇窗.白驹过隙,花开花谢. 我守望着一扇窗,度过了一个苍白的童年.我守望着一扇窗,看尽四季变迁、似水流年,却始终看不到他们的容颜.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的文艺理论中,对于喜剧的研究很少。其喜剧思想中成功运用的辩证法思想,考察西方喜剧的方法,对于当今的喜剧研究都还有很大启迪作用。虽然他对喜剧并未做过多的系统论述,但他仍将喜剧放在一个较高的地位上,把喜剧看作是批判封建、宣扬人性的旨归。在《美学》中,喜剧是作为"打开通向人类艺术所包含的一切东西的解体之途。"作为"绝对理念"的"绝对精神"阶段的外化形式,喜剧是体现理念的具体形象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并且是"艺术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处于告知艺术世界的解体和宗教世界的到来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阮大铖与李渔是古代卓有成就的两位喜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燕子笺》《风筝误》运用巧合、误会(错认)等编剧技巧进行情节设置,构建喜剧情境和运用“自曝其丑”的方式来塑造喜剧人物是其共同之处,体现了古代喜剧创作的共同规律。相比之下,李渔的喜剧创作更加具有平民化色彩;减少巧合而多运用误会的情节设置也使得他的喜剧更为合情合理,符合生活真实;生旦正面角色的喜剧化更是李渔对喜剧人物塑造的创新和开拓。  相似文献   

8.
守望星光     
张浩 《初中生学习》2010,(10):31-31
人类最原始的恐惧,来自于漫漫长夜。寒冷和黑暗把一切勇气与信心吞噬得尸骨无存,于是人类用火,用梦,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安慰在黑暗中瑟瑟发抖的自己。然而,总有一些英勇无畏的人不甘在黑暗中闭上眼睛麻痹自己。他们选择在黑暗中守望星光,坚信自己的屹立可以为人类召唤不灭的火种,穿过长夜,迎接黎明。他们像稻草人守望麦田一样守望着自己的信仰,他们像向日葵一样守望并追随着生命的阳光,他们终于因为执著的守望而迎来了刺透黑暗的第一束星光。  相似文献   

9.
阿里斯托芬是古希腊著名的喜剧诗人,他把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的旧喜剧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树起了欧洲喜剧史上的第一座峰巅。他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深厚的人民性,诗人那丰富奇妙的艺术想象和灵活多变的喜剧手法,曾使后世的不少艺术家为之倾倒,并从中获得了有益的美学借鉴。而今,当我们依据不断发展的文学史所提供的丰富史料,站在新的文化基点上探讨阿里斯托芬剧作的喜剧性,并试图寻求新的美学启迪时,他仍然没有使我们失望。独具特色的艺术变形是阿里斯托芬构筑喜剧世界的基本方式,他的变形主要是一种“双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的戏剧家莫里哀,每逢写下一个喜剧,总是先把剧本念给他那年老的女管家听。他朗读喜剧,如果到了该让观众发笑的地方而她不笑的话,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删掉重写。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建构中国现代喜剧理论的思想行程中起了基石作用。他的喜剧观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喜剧本体论和喜剧特征论。喜剧本体论集中体现在他为喜剧所下的定义上。其内涵至少涉及三个方面:喜剧对象、喜剧美感的生成转换、喜剧和讽刺的关系;喜剧特征论主要体现在他对喜剧的社会性、真实性、艺术性的论述中。鲁迅十分重视审美创造的主观精神的发扬。他的喜剧思想既是对传统喜剧观念的重大突破,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中国现代喜剧理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和莫里哀是欧洲近代喜剧的两面旗帜,他们喜剧创作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以来,评论界对这两位作家的喜剧已做了大量的不乏深刻的研究,但对他们的喜剧的不同点,却只在在对他们的单独研究中偶而零星地提到一点(如普希金关于这两位喜剧家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的著名观点)。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创作,代表了人类艺术史上两种主要的喜剧类型,他们的喜剧与欧洲古典喜剧都有一定的继承发展关系,又都具有自己的艺术特征,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喜剧的美学思想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他们各自创作的了解,加深对他们所代表的喜剧类型特征的了解,并对我们  相似文献   

13.
守望     
又一个10月25日。今天是他的生日,他是5465,是我初中和高中的同学,更是我守望了7年的男生。  相似文献   

14.
师说心语     
我每天面对的,除了身边那些经历或多或少的沧桑,拥有或高或低地位的人们,就是那些每天洋溢着灿烂笑脸的学生们。他们的笑是最真实、最真挚的。人生最纯洁的十五、六岁带给他们的是这世界上最绚丽的色彩。正因为如此,我希望他们能从守望这份绚丽开始,守望精神,守望未来,守望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史上张飞、李逵、焦赞、牛皋、程咬金、焦廷贵等形象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喜剧英雄系列,他们代表了中国喜剧创造的非凡成就,系列的发展经过了元末明初的突起,明末清初的蓬勃和清末民初的衰退等三个阶段。这些形象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又表现出如此深刻的相似性。他们既有小丑般的滑稽,又有英雄般的崇高,究其实质,他们是一群强大、旺盛、灵动的生命体,是中国喜剧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史上张飞、李逵、焦赞、牛皋、程咬金、焦廷贵等形象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喜剧英雄系列,他们代表了中国喜剧创造的非凡成就,系列的发展经过了元末明初的突起,明末清初的蓬勃和清末民初的衰退等三个阶段。这些形象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又表现出如此深刻的相似性。他们既有小丑般的滑稽,又有英雄般的崇高,究其实质,他们是一群强大、旺盛、灵动的生命体,是中国喜剧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十七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艺术家和新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一生写作了三十七部喜剧,他的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来喜剧发展的影响很大,莫里哀虽然没有为我们留下戏剧论著,但是,他的全部喜剧艺术实践,都浸透着自己的喜剧美学思想。特别是《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赛宫即兴》和《达尔杜弗》序言等,集中地反映了他对喜剧艺术的基本观点,是莫里哀喜剧观念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神山     
神山在一大片草甸上突兀着,高耸的尖峰,俨然像一面经幡,守望在这里。守望着他的虔诚教徒,守望着他的群山,守望他的故事。或许是在等待,等待他的奇迹……此时依然阳光普照,伴有柔柔的风。我和晋元勇士们在神山脚下四处走了走,突然另一山头上密密的经幡,让我感到别样的壮丽与雄伟。那些经幡被风吹雨打早已没了艳丽的色彩,世上的  相似文献   

19.
暴露的激情,是陈白尘喜剧艺术的显著特点之一。这种否定的批判的激情,是作家从事喜剧性体裁创作的诱因,也极其充沛有力地表现在他的喜剧作品中,从一个方面构成陈白尘喜剧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说史上,张飞、李逵、牛皋、程咬金、焦赞、焦廷贵等形象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传奇喜剧英雄系列。他们是在虽微弱但却源远流长的中国喜剧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对正统文学尤其是史传文学的反动,是下层文人大胆的艺术创造过程中产生的。他们是中国平民喜剧精神的物质凝聚、集中体现和高度总结,是平民喜剧精神与元、明、清之际时代精神交合作用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