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新兴的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Footscan对吉林省武术队优秀运动员腾空飞脚踏跳时的足底压力部分情况进行准确采集,分析踏跳过程中压力-时间变化特点、压强-时间变化特点、峰值压力、峰值压强出现的时间和区域,以期为揭示腾空飞脚踏跳时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规律,提高训练效果及防损伤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腾空摆莲是武术运动中主要跳跃动作之一。本文用三维测力台对优秀武术运动员腾空摆莲的现场测量,并通过计算和生物力学分析,得出判别该动作质量好坏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腾空与过竿是背越式跳高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技术阶段 ,也是影响背越式跳高成绩的主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利用弹簧踏跳板和多块海绵包对腾空与过竿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对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练习兴趣 ,减少运动损伤和加快技术动作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初探人体跳跃过程中的能量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实验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进行上步纵跳和跳深时,实测人体重心的腾空高度与相应的踏跳冲量换算高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冲量之所以不能完全转化为人体向上的动量,其原因在于这类动作落地时非完全弹性碰撞引起机械能的损失所至。从而提出了踏跳过程中冲量的利用率观点。作者还认为,踏跳冲量的利用率与运动员踏跳时的机体状况和技术水平有关。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对上步纵跳能力的影响要大于原地纵跳。运动员如要发展上步纵跳能力,应较多地采用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作为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预观察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原地正手杀球和跳跃腾空正手杀球动作上肢肌肉工作特点的差别。方法:研究使用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同步测量8名国家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原地正手杀球和跳跃腾空正手杀球动作。结果:运动学数据显示两种杀球动作中各个环节的速度都是由近端到远端依次递增;伸髋角和引臂角以及击球瞬间上肢各个环节的角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杀球速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两种杀球动作总体来说相近,但是在两种杀球动作中部分上肢肌肉的激活时序、击球前肌电幅值有显著差异,并且发现在球拍与球接触之前的时相,跳跃腾空正手杀球上肢肌肉的电活动更强。结论:尽管两种杀球技术动作结构很相似,但是原地杀球与跳跃腾空杀球的神经肌肉控制模式不同,跳跃腾空杀球时,运动员的神经中枢要提前激活一些肌肉,并且使一些肌肉的激活水平更高,以便获得更高的球速。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体操预赛暨2009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冠军黄玉国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重点对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阶段的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以此了解黄玉国在高质量完成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学特征,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影响跳马动作质量的关键技术是上板踏跳及合理的推手技术。当前对于跳马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上板和踏跳动作的分析上,而探讨推手技术最佳化的工作很少报道。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以支撑臂肌群工作能力对跳马支撑主要动作时相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提高跳马第二腾空高度和远度的新的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8.
跳远成绩是由跳跃的三个重要因素,即起跳的水平速度,适宜起跳角的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落地所决定。这三个主要因素的最后一点“合理的落地”,取决于落地之前的各个技术环节,特别是腾空技术动作。而腾空技术动作又是一个常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单杠腾空再握类动作是最能体现单杠惊险性的一类动作。一个高质量的腾空再握动作,高高地腾起在空中,完成复杂的转体空翻之后再准确地握住单杠,惊险异常,扣人心弦。往往是这套动作的高潮和精彩段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们  相似文献   

10.
楼云和克劳尔在许多国际体操大赛中,多次获得过跳马世界冠军。他们完成的前手翻屈体前空翻转体180°动作,是一个向更高难度发展的基础难度动作。通过运动学的对比,找出他们完成踏跳、推手、第二腾空翻转等方面的技术特征及技术差异,并提供了有关的技术参数,对于我国运动员改进此动作技术和进一步发展该类型动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克劳尔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转体540°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影片解析分析了克劳尔完成的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转体540°动作。研究结果表明,他完成的动作技术是先进和合理的,值得我国运动员学习和借鉴。他采用跑动式上板技术,上板低而快,踏跳短促有力,上体前倾度较大,踏离角较小;第一腾空摆腿迅速,撑马位置较高。推手有力,制动腿明显,在垂直部位推离马;第二腾空转体技术主要靠髋关节届伸、头肩带动和两臂向纵轴转体方向屈抱,转体是在向前翻转140~150°,当上体立起时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男子跳马三种类型动作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手翻、侧手翻和踺子后手翻三种类型的跳马动作在近年来的大赛中被广泛采用,目前对跳马某一类型动作的研究文献较多,而对三种类型的动作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各自技术规律的文献还很少见。由于上板方式和推撑方式的差异,使得推离马前的参数存在一些差异,并各显优势,对完成不同类型动作的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对三种类型动作的踏跳、第二腾空和推撑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运动学分析,并提出了各自技术的特点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对行进间腾空中3个连续投篮动作技术做了分析,就掌握技术所需素质,训练过程等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竞走的基本要求是:支撑腿必须伸直,从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在摆动腿的脚跟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得离开地面,这样就能保证双脚支撑、不会出现腾空现象。换句话说,学习竞走时,竞走者与地面要保持经常的接触。前边腿的落地应比后腿的离地要早否则将导致犯规动作。为了避  相似文献   

15.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我国优秀跳马选手程菲完成的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和踺子转体180°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两个高难度跳马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比较了这两个高难动作在踏跳、推手和第二腾空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运动学特征,从中分析出两个动作在这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为我国年轻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这两个高难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维定点高速摄像机对北狮“高台180°飞跃直接站腿”动作进行200帧/s频率的拍摄。首先,用视讯系统进行分段解析,得出腾空阶段中狮尾不同环节、不同时间的三维空间数据;然后,对数据应用Q-TOOLS、EXCEL等软件进行解析、计算;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狮尾在腾空阶段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三维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腾空和过渡阶段膝关节运动损伤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如下:①腾空阶段容易发生右侧外副韧带和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左膝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不大。②过渡阶段,左膝关节、左踝关节随着左脚的快速落地,易发生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以重心法获得的纵跳高度作为参照标准,比较叉腰纵跳和摆臂纵跳情况下不同高度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方法:采集20名男性受试者叉腰纵跳和摆臂纵跳时的运动学和地面反力数据,分别采用重心法、腰点法、腾空时间法、离地速度法、地面反力积分法计算纵跳高度。结果:5种方法所得纵跳高度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与重心法相比,其他4种方法所得结果误差从小到大依次为腰点法、地面反力积分法、腾空时间法和离地速度法,4种方法计算高度与重心法计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高度相关(0.914≤R≤0.974)。结论:腰点法、腾空时间法、离地速度法、地面反力积分法在计算纵跳高度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系统误差,但在一定程度上几种方法仍可替代重心法,且计算的结果可用于实际纵跳高度的预测。推荐使用腰点法和地面反力积分法计算纵跳高度。  相似文献   

19.
归纳总质心在不同的运动轨迹下其运动学指标存在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对完成动作的影响,提出飞行动作腾空阶段身体总质心最佳运动轨迹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运用小角度平面定点扫描拍摄技术,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5次腾空飞脚分解动作进行了现场拍摄,并用国产爱捷录像分析系统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助跑阶段的频变化不大,而步长呈减小趋势;腾空阶段第二次击响处在上升阶段接近但还未到达最高点,这就为身体处在最高空时作好优美造型腾出了时间;落地时重心偏低,下落的时间较短,造成了缓冲的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