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故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观察、解释和表示具体数学情境中所阐述的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提高数学素养。但数学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学,应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即学校数学教育应关注什么?著名数学家波利亚通过研究指出:"学生中学毕业后,研究数学或从事数学教育的人占1%,使用数学的人占29%,基本不用或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为此,他认为数学教育的意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一种数学文化修养。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也指出:"对于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思想或方法等随时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下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把义务教育数学的总目标落实在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上,把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作为一项数学学科重要的任务提了出来.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标志着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成为民族素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苏仕川 《双语学习》2007,(3M):88-89
数学素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作者谈谈自己以下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现实要求.常言道:"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良好学习素养的培养对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习效能的显著提升,起到"助推"和"促进"功效.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学生个体良好学习素养培养作为重要任务,提供充足、和谐、良好的实践舞台,逐步培养和树立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学习素养.当前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需工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使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有数学素养,不仅仅表现在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标准》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注意: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解决问题,通过数学的提问、数学的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数学学习策略,最终达到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质,表现在个人的意识、能力、思维、心理等诸多方面,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数学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数学实践的日渐丰富,形成数学化的思维意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其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应该是数学课堂教学,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一、呈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感知提升素养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或密切相关的事物,在其他环境中出现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数学教育“重知识轻文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大学数学教育多半以讲授数学知识及其应用为主,对于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内容很少涉及。数学教学中存在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倾向;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常以“类型题”的方式去学习、复习。这些倾向和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家梅 《辽宁教育》2012,(19):44-45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家或数学教育工作者,但每一个人必须建立一定的数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谈一谈关于数感培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所谓数学素养,是指人们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等方面的素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对数学有较浓厚的兴趣、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课标强调了数学对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数学素养已经成为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它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把“数感”列入学习内容的第一条.而且罗列出了“数感”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赵婧 《考试周刊》2010,(47):95-9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