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厌学心理"是差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由于厌学,进而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差,表现差.厌学的原因及类型大致有这几种情形:逼迫、不堪重负性厌学;迷恋课外兴趣性厌学;失败、绝望退步性厌学;疲倦性厌学;环境性厌学.教师对这些厌学现象一定不能小视,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2.
厌学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一般情况下,厌学生有这么几个表现:对各科学习失去兴趣,厌恶学习;目前在校学习完全是被动地混日子、等文凭;因不努力致使学习成绩差,又毫不在乎。由此可知,厌学生的主要特征是,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问题,对普通中学100名中学生进行厌学感心理卫生测试凋查,调查显示,厌学比例占了14.5%,中学生厌学表现有两类,一类同学每天能按时上下学,基本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但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学习无动力、无目标,整天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学习被动,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落后;另一类厌学者除了具有以上症状外,还表现在不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常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职生数学状况堪忧,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导致畏难、消极和厌学情绪;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薄弱,理解能力差;不会总结、反馈,导致知识记而不牢,用而不活。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构筑“爱”的氛围,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建构良好的“情境”氛围。  相似文献   

5.
技校学生厌学的主要特征笔者一直从事技工教育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概括出技校学生厌学的主要特征是:(1)学习成绩低,基础知识差;(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缺乏自信心,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4)逆反心理突出。针对技校学生上述厌学特征,本文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厌学思想政治课的原因与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晨升 《教育探索》2002,(11):110-111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既与中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厌学具有相似的成因与特征,又有其学科性厌学的特点。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必须重视学科性厌学的研究。1.迁移性厌学一般而言,中学生厌学分为整体性(全科性)厌学与局部性(学科性)厌学两大类。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系局部性或学科性厌学,但它又受到整体性厌学的影响。调查表明,对政治学科厌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所谓的“双差生”和“尾巴生”中。这些学生的各科学业成绩均不理想,自暴自弃者居多。有的即使政治学科成绩曾经很理想,但因其抱…  相似文献   

7.
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日渐普遍,有厌学行为的学生人数超过一半。初二是学生厌学行为高危期,而厌学情绪加重主要在初二至初三阶段。厌学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厌学的主要表现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犯困、打瞌睡,厌恶考试,逃学等。厌学行为产生的表面原因是基础知识差,听不懂课,作业太多,睡眠不足等,实质上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生的自尊、自我实现和被认同等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国家对义务教育实施免费政策后,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厌学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在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厌学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比较差。学生厌学现象源于优秀学生流失导致学校生源差、教师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等因素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为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应有效促进学校之间均衡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做好家长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区农业中职学校“厌学”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笔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厌学的成因与对策谈谈体会和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厌学”原因分析 1、生源因素。一是生源化基础较差。来农业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高中未考上,没有被其他热门学校录取的学生,或是初中毕业未参加中考甚至未读完初中的农村生源。这部分学生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学生所学知识不牢固,化基础差。他们对现在所学的专业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厌学”。二是基本素养有所欠缺。有些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很吃力;有些学生迫于家长压力,无奈选择农业中职就读,没有学习动力。这些学生来到中职学校后,自然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0.
思路与对策:“六位一体”的“两课”教学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厌学、管理者轻视、教学内容枯燥等多种因素制约着“两课”教学效果,很多教师探索有效措施但成效并不高,因为“两课”教学效果差不是由于某一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探索多种组合措施就成为必须,在多种措施中首先应该考虑到: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教学手段多腿走路;强化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思维形式等。  相似文献   

11.
后进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自身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不扎实;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二是家庭原因,家长忙于生计,对子女缺乏有效的监管;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粗暴、简单,造成子女逆反心理;或是家庭条件富裕,对子女过分溺爱,使孩子依赖性加大,丧失学习目标。三是社会原因,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如网络游戏的诱惑,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四是学校原因,对后进生重视不够,部分教师教育方式不当,令学生厌学等。  相似文献   

12.
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学生大多是郊区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子女。由于地域偏远,同时受当前择校风的影响,使得我校生源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耐挫折性差、自卑心理强、厌学心理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制约了孩子的发展,也影响着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着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厌学学生的心理分析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保德 《广西教育》2006,(1B):39-39
在当前学校中,厌学情绪不是特定学生所有,而是所有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对其产生作用,便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厌学者绝大部分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但也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特别是学业负担太重的情况下,对学习形成极端厌恶情绪。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学生中的厌学行为越来越突出,厌学造成的危害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自身成长。  相似文献   

14.
应试教育--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方面的调查表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大致有:一厌学;二家庭困难;三其他原因。那么,在这三个原因中,什么是主要原因呢?笔者曾对某山区乡镇初中246名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因厌学而辍学的159人,占65%;因家庭困难辍学的59人,占24%;其它原因的(包括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的)28人,占11%。由此可见,厌学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从表面上看,厌学是学生辍学的内在的、主观上的原因,即学生自己不想读书、不愿读书或读不进去书,但透过表面现象,我们却能看到学生厌学背后的深刻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5.
厌学现象是以不愿意学习为主要特征,有厌学现象的学生对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表现出焦虑的反应。现在“厌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只是厌学的程度不一样,但最后真正发展成为厌学症的并不多。不过,如果我们对厌学现象掉以轻心,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和很难提高我国公民的素质,很难适应21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为:教学内容空洞贫乏、指导性、实用性、操作性差;教学方法单一;教育学教师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实践环节差。为此.改革公共课《教育学》必须从四方面入手:教学内容应求实、求新、求趣;教学方法应求活,求乐;综合提高教育学教师的素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7.
浅谈差生辅导山东寿光工贸职业中专袁殿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总有部分学生成为差生,这些差生的特点是:一方面由于接受能力较差,考试经常失败,失去信心,一般存在厌学、怕学等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并不一定差,只是基础差造成的;再一方面,由于他们学...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行为观察、自我陈述及对调查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手段,从三所职业院校外语系709人中严格分层抽样出20名乐学学生、20名次厌学学生及20名厌学学生,对他们的学校学习环境影响学习动机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①三大类学生对现今高职院校学校学习环境的认可度不高并且看法较为一致:不满意。②学校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行为的相关分析表明学校学习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行为会产生微弱影响,但相对而言,对厌学类学生影响更大。③学校学习环境与动机行为的回归分析表明某些课堂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动机行为有影响。具体表现为:厌学类学生动机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责任心不高;次厌学类学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上课的奈理不清与节奏较慢;乐学类学生学习外语动机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教法的单一与课堂气氛的枯燥。  相似文献   

19.
说到语文课,很多教师会感到无奈,费力不讨好;很多学生也会提不起劲,视语文为畏途,昏昏欲睡。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受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热闹一时的素质教育,充其量不过是“应试素质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育难免“少、慢、差、费”。凶为语文学科内容太丰富,绝不同于数理化英语等知识性明显的学科,它仅靠应试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枯燥低效——厌学——更枯燥低效——更厌学,语文教学由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语文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征,这绝对重要。但是如果不提或少提语文的人文性特征,语文课就难免生硬、枯燥,学生怎么能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人情美的熏陶呢?语文又如何能承担起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的重任呢?所以,我以为强化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厌学现象已经成了中小学教育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如果不尽快帮助一些学生摆脱厌学情绪,小则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大则会影响教育的发展。本文从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中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探索,从而寻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