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投身新闻事业,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等职,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新闻作品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历史的变动,其中很多评论作品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社会发展的脉络。眼中时时有新闻一个记者的本领,首先体现在善于发现新闻上。范敬宜认为,第一,记者要有全局观念。不了解大局,只是一个文字匠。胸中有了大局,就会有比较…  相似文献   

2.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投身新闻事业,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等职,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新闻作品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历史的变动,其中很多评论作品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社会发展的脉络。在新闻实践中,范敬宜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新闻观。笔者从如何发现和采访新闻、如何写新闻,如何提高记者的素养等方面,把范敬宜的新闻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13日.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逝世后。诸多悼念他的文章中都深情地提及他撰写的《莫把开头当“过头”》这一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闻作品,称赞这篇文章“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加速和深化。”回顾这篇述评产生的过程,对于理解新闻作品如何产生重大影响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5,(Z1)
原上一枝秀 自然成风格《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为《陕西日报·经济特刊》一百期题词:“办报如调鼎,贵在有特色,原上一枝秀,自然成风格。”范敬宜解释说:“调鼎是说烹调做饭,办报犹如烹调,关键是要做出特色来,报纸办不出特色,读者就没胃口。《陕西日报·经济特...  相似文献   

5.
丁锡满,即萧丁,解放日报总编辑,又是知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他在新闻摄影方面有何建树,人们也许不太清楚。其实,他在这方面也是行家。1993年3月,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1992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会上,他荣膺“慧眼奖”。“慧眼奖”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为“重视新闻摄影在宣传报道中的作用,重视培养、使用摄影记者”的报纸总编辑设置的最高荣誉奖。每届评选一位。自从1984年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荣膺这项殊荣以来,历届“慧眼奖”的获得者均为中央报纸或是北方省(市)报纸的总编辑,象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北京日报总编辑刘虎山,黑龙江日报总编辑贾士祥等,从无南方报纸的总编辑问鼎。故而在报纸刊用新闻照片方面,一向有“先进的北方、落后的南方”之说。解放同报总编辑丁锡满因以“让照片在版面上发挥更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一个好标题可以代表一张报纸。它的价值、力量往往可以大大超出稿件本身。”  相似文献   

7.
改革和改动     
翻开报纸,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要闻版、经济版甚至一些创刊版,都以改革为中心。报纸上大量宣传改革,无疑是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表现。这几年,改革能够迅速地深入发展,报纸宣传确实立了一大功的。然而,也有些关于改革的报道,其实只是加了个“改革”的字眼,至于那内容,算不上改革,只不过是些小的改动或改进。举例说吧:某报在“改革出新人”的大标题下,讲了几个小故事。其中有这样两则:有个二十八岁的小伙子,过去当裁剪工,推刀推得不好,但是他自小喜爱美术,画个画,写个美术字,很有“一把刷子”。于是,“厂领导大胆决定”,调他进技术科搞设计,终于干出了成绩。另一则是写一个青年工人  相似文献   

8.
在前不久召开的辽宁省地市报纸协作会议上,三十多位总编辑和部主任围绕着报纸改革的问题,议论风生。大家认为,报纸一改训人的面孔,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这是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报纸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要使报纸办得面目可亲,生动活泼,首先要在报社编辑部内部树立起民主、平等的空气,议论、协商的空气。 1985年4月,我刚接任总编辑工作不久,有位同志开玩笑地说:“什么时候发表施政演说?”他虽然说得无意,但却提醒了我。经过一番商量,我在一次大会上讲了两点想法:一是,集中精力办好报纸,努力把《大连日报》办成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经济日报在新闻摄影方面很有起色,新闻界的同志称赞它走在全国兄弟报纸的前面。人们不禁要问,这家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为什么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呢?经过一番了解,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除了该报有一支精明强干的摄影队伍外,还与重视并且抓住新闻摄影不放的总编辑范敬宜有很大的关系。总编辑范敬宜曾和编委们商量好;好的新闻照片要不惜版面,突出处理;报纸头版照片要经常保持在四栏、五栏宽的篇幅;好照片可以放大到六栏宽,以便充分发挥新闻照片真实、迅速、引人人胜的作用。范敬宜对摄影记者反复强调:记者要“沉”下去,到“深水”里去抓“活鱼”,也就是到基层第一  相似文献   

10.
范敬宜是个大记者。作为一名大记者,他写的小新闻同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小中见大,从中透视出新闻写作乃至把握报纸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的智慧。建国46周年前夕,我们在人民日报一版上,看到了出自他笔下的小新闻,全文如下: 过去统计“有”现在统计“无”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怎样在反映当前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实现自身的改革创新;报纸怎样充分运用新闻图片这种形象手段,更有力地反映改革——这是最近一个时期新闻摄影界和各家报纸都很关注的话题。10月5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就经济日报夏秋之季在摄影报道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解放军报、中国报刊报、《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十余家报刊、通讯社的专家和摄影记者出席了研讨会,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和总编室摄影组的同志,还有一些闻讯赶来的青年专业摄影工作者,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少军 《新闻世界》2009,(7):123-124
目前全国有13家省级党报办有“农村版”。比较有影响、日子相对好过的多是那些初步走向市场的报纸,而这些农村版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报纸的“实用性、服务性”上下了功夫。可以肯定地说,农村版服务读者的水平、质量、广度、深度以及服务方式决定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影响着报纸走向市场的程度。现结合多年来的观察,谈一谈党报农村版的定位取向。  相似文献   

13.
5月13日,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给新闻系92级的同学们讲如何搞好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要善于比较。 范敬宜同志谈到,有一次他到辽宁省的一个山村去采访。这个村子很贫困,房子破破烂烂的。同行的同志说:“到这儿来采访于什么?”他也有点失望。但在采访过程中,他发现有一户人家挂着挂钟,就问  相似文献   

14.
项南同志去年初到福建主持省委工作以来,很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对福建日报领导得很具体。他曾经说过:“不会运用报纸、广播的领导,是手工式的领导。”一年多来,他把报纸作为重要的思想武器和舆论工具,主动地积极地运用它,而不是消极地限制它。打开一项工作的局面时注意运用报纸,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发展时也注意运用报纸。1981年初,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一部活的报纸编辑学──读范敬宜《总编辑手记》余振鹏读范敬宜同志的《总编辑手记》,除了觉得新颖之外,还有一种兴奋的情绪油然而生。也许是因为作者的思维活跃,能激起读者同他一道思考,并引发出一种促使你急于往下读的兴趣。读完以后,我便高兴地向一些同行推荐这本...  相似文献   

16.
我总忘不了有位报社总编辑去年年底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哪天的报纸没有像样的内容,我走在路上都感到脸上无光。”总编辑刻意求新,编辑、记者们就会力求创新、突破,报纸就会不断出新。反之,报纸则难有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十年改革,中国报纸的面貌已有所改观。但面对当今改革大潮,新闻界前进的步伐总显得有点滞后;  相似文献   

17.
孙吴 《青年记者》2000,(2):40-41
新闻出版报》1999年10月28日二版刊载的《杭州报纸流行横题风》(作者肖力),引起了我这个“报纸组版学”研究者的思考。报纸版面对报纸来说,事关重大。范敬宜同志在《人民日报版面备要·序》中指出:“版面,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当然,更是一种政治。”“人民日报的版面无小事”。报纸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孙建国,是南通江海电容器厂的宣传干事。他从1984年11月份退伍回乡以后,积极为《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等新闻单位写稿。当人们看到他写的稿件在报纸上刊登以后,惊奇地问他:“小孙,你写稿有什么诀窍!” 27岁的小孙笑了笑说:“我是在自己的‘精养鱼塘’里打捞。”小孙所说的“精养鱼塘”,就是他写稿的基地:江海电容  相似文献   

19.
孙言兵现任山西省临汾日报社编委、农村部主任,目前全面负责《临汾日报·农村版》工作。他虽然是一位基层农村小报的编辑,但他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业绩,他的众多报纸编辑与版面设计成果、创立的版面设计理论和既为农民办报又为农民办事的感人事迹,对我国报纸版面的革新和新闻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虽然是一位基层农村小报的编辑,但他为我国报纸版面革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对报纸编辑的研究中,他发现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理论滞后,便立志要为繁荣中国报业向冷门冲刺。1993年9月他自费独闯北…  相似文献   

20.
《经济日报》办报的“点子”之多,新闻报道创新意识之强是新闻界有目共睹的。过去读《经济日报》,常为这张报纸的大胆创新之举所吸引,对该报总编范敬宜不免生出几分神秘感,觉得此人定有些“超人”之处,不然,哪有这样多新颖独到的“点子”呢? 近日读到范敬宜同志的文章《在“点子”的海洋里捕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