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和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在经历相当时期理论的沉寂和实践的贫乏之后,已经开始为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所普遍关注,由此出现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热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热的崭新局面。但是,这种“双热”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已经真正崛起,事实上,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而且有诸多问题值得农村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和反思。本文拟就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与热点、难点作一探讨,以求其改革、深化之大计。一、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大发展,贫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探索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服务方面也作出较大努力,初见成效。尽管道路很不平坦,但实践却使我们对贫困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一、贫困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所处的阶段贫困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全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一样,是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3.
根植于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成都市从2004年以来开启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与探索,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已经经历了“发展农村”阶段、“以城带乡”阶段并开始步入“城乡互动”阶段.在实践层面为全国探索出了一条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分析这些阶段,可以理清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脉络,有助于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更加理性、科学和完善,从实践层面丰富城乡教育一体化阶段理论,为有关理论研究提供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界更加关注和助推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湟中县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从1999年初开始在全县10所农村初中进行了教育改革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影响,农村初中形成了单纯为升学服务的应试教育办学体制,严重脱离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自身改革需要考虑,我们认为彻底改变农村初中应试教育模式,紧密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的初中毕业生,突出为农民、…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按照国外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将一些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对于研究21世纪初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无借鉴作用。一、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行国家干预1制定颁布配套的法律法规以美国为例,从1917年联邦政府通过的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最终形成的《史密斯———休斯法案》开始,到1994年的《2000年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曲周县是中国教育学会设立的一个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农村教育面临着解决学生厌学、辍学和为“三农”服务,以及为农民子女设计未来发展,为他们寻找出路的三大问题,为解决这三大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曲周县在教育改革实验中,围绕以创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提出了“三三三”人本教育模式,即小学阶段抓好“三习”教育,初中阶段实施“三维”教育,高中阶段强化“三新”教育,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周云祥  王凡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4):56-59,63
文章在对帕夫雷什中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思想观点和多样化实践进行描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它在劳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这为我们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对促进农村建设在思想境界、创造素质、劳动技能、完美人格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模式,提供学习借鉴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既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于农村的特殊地位及教育、科技与农业的相互作用,通过农村教育思想家的改革实验及党和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实践,充分论证了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的合理性;农村教育改革的系列政策导向,农村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及农村教育改革实践及所取得的成就为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农村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必须重新审视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特殊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后重新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视,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现今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促成农村教育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走向自主性教育江阴市华士中心小学吴辰随着苏南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91年我校开始了构建自主性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克服农村小学教育的弊端,培养一代具有竞争意识、创造才能、自主精神的新人,为未来农村发展服务。一、在宽松民主的课堂生...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和合格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这20年是我国教育深化改革与持续稳定发展的20年,是我国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是教育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20年,是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20年,它奠定了科教兴国的坚实基础,奠定了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奠定了经济社会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阶段。追昔抚今,回顾我国教育20年所走过的不平凡道路,深切感受到它是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深切感受到邓小平及其教育理论的指导对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所起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深切感受到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对振兴国家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意义,深切感受到邓小平未竟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既严重分离又各取所需,存在一种畸形的弱势博弈关系;而在政策与实践之间,主要表现为国家的农村教育政策存在不完善性甚至是误导。农村教育应当告别“城市化教育模式”,立足于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的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积极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展开论述,通过他的关于乡村改造及建设的思想和实践,给我们当今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农村成人教育的角度,着力对二十世纪30年代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梳理,探究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晏阳初乡村教育对我们今天开展的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5.
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目标模式的战略选择。要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实现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城乡学校布局和教育教学体系、终身教育、教师队伍、教育发展环境、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进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变革;落实各级政府统筹城乡教育的责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加强城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政策法制体系;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试验区;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理论体系;建立完善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督导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更新师范生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理念;合理定位教育信息技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制订激励政策;开发教师教育资源;通过实施集中骨干培训、校本教师培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整合实践和小课题行动研究等环节,构建农村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育运动”主体性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把全体农民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使农村教育从工具性教育转变为主体性教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教育运动”,不仅在教育理念上,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农村主体性教育的价值观。乡村教育家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在指导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湖北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中部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滞后,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有限,导致农村教育缓慢甚至艰难的状况,出现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且生均投入水平偏低、学校公用经费不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资源配置倾斜、人均受教育年限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以湖北省为代表的中部农村地区教育的“塌陷”现象,日益成为当前农村教育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湖北省政府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逐渐缩小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应当把农村教育发展列入其中,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tinuing education approach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a rural remote area implemented by the Northern Educational Centre for Aging and Health (NECAH) at Lakehead University in Thunder Bay, Ontario, Canada. The article discusses issues of rural health care practic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ractitioners’ educational needs. The key components involved in delivering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and teamwork training are reviewed,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relevance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participatory approach for rural practitioners given their practice context and work style. Using NECAH's experience in planning and delivering a 5‐day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program in palliative care as a case example, it is argued that simultanous attention to these issues in the design and delivery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rural professionals contributes to a relevant educa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short‐term and an increased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n the long‐term.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NECAH's interdisciplinary participatory approach is a significant model for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rural remote areas.  相似文献   

20.
现今,农村教育非常薄弱,家庭教育也显不够,开发有创新性的教育资源是当今农村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村拥有的家庭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我们如何有效地把农村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并且利用起来。这需要多方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