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毋庸置疑,凡竞技皆有术。本文之说竞技,自然是钓鱼竞技。若论竞技有术之术,是谈技术耶,说战术耶,还是论心术呢?理不清,分更乱,索性信笔写来,反正钓鱼本身就是个不确定因素多多、令人说不十分清楚的活动项目,再说了,这也正是钓鱼的乐趣之所在。更何况钓鱼竞技,要与人赛也要和鱼斗。和鱼斗,自然要绞尽脑汁揣摩鱼们的心思与动态;与人赛,也要拼体力,拼智慧。同一场比赛,即便钓手之间彼此钓技不相上下,实力相当,战术得当,然由于所处钓位钓区的差异而导致的鱼情变化也足以令人抱憾终生。这也正是钓鱼竞技的魅力之所在。君不见,多少人为参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事实也是如此,再好的钓技,如果把钩抛到水缸里,那是钓不到鱼的;钓技再差,或者初次钓鱼的人,把钩抛到鱼窝里,也是可以钓得很好的。人类从钓鱼开始,就在琢磨着怎么选好钓位,而且积累了很多经验,流传着许多选钓位的钓谚。近些年,钓鱼媒体经常发表关于选择钓位的文章,这些钓谚和文章选择钓位的观点大体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于中海 《钓鱼》2010,(14):48-48
钓鱼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技术,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关乎成败。关于这一点,每个具有相当高钓技的人都有深切的感受;而那些不懂钓技、钓技平平者却认为这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忽悠人。因此,当一个陌生的钓友或对钓技知之甚少者向我问及钓技时,我总是说:“钓鱼没什么玄妙,有鱼谁都会钓。”不是咱故意藏奸,而是说真话他们不但不信,反而要嘲讽我“绿得不上颜色”,何苦呢?  相似文献   

4.
子牛 《钓鱼》2005,(15):30-30
首次参加第50届世界淡水钓鱼锦标赛的中国钓鱼队失利了,在第51届大赛上也没有遇上好运。面对这严峻的事实,中国钓鱼人惊醒了.不断有人撰文,把中国钓鱼与世界钓鱼从不同角度进行认真的比较和反思,这是非常有益的。比如,为什么以往被许多中国钓鱼人津津乐道的“先进钓技”一旦走出国门就相形见绌了呢?原因可以找出好几条,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还没有从传统的思想观点和“庭院赛马”式“先进钓技”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湖北王先生问:竞技钓说的是钓鱼比赛;休闲钓是不是除了钓鱼比赛都可叫休闲钓呢,这两者都是钓鱼,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把所有的钓鱼比赛都笼统地称作"竞技钓"也未尝不可,因为在各种比赛中,要想取好的成绩,必须有好的技术作支撑。所以把比赛称作"竞技"应当是可以的。对垂钓中的"技",要作较广泛的认识,不仅是指对钓具的操  相似文献   

6.
管察  午万 《钓鱼》2007,(9X):22-23
有人这么说:钓快鱼是快感,钓慢鱼是漫不在意。此话不无道理,说出了两种心态。如以钓鱼追求什么设问,这两个答案都正确,可是受台钓为核心的竞技钓鱼技术影响,漫不在意有时也会变得紧张、亢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18)
有人这么说:钓快鱼是快感,钓慢鱼是漫不在意。此话不无道理,说出了两种心态。如以钓鱼追求什么设问,这两个答案都正确,可是受台钓为核心的竞技钓鱼技术影响,漫不在意有时也会变得紧张、亢奋。  相似文献   

8.
陈钢 《钓鱼》2005,(17):48-48
“土行孙“学名叫张宏伟,个子不高,一米六几,年龄不大四十来岁,黝黑的脸庞上始终都挂着~副灿烂的笑容,两颗大大的门牙总是“越位”跑到笑容的前面,他的两条腿总象生了风一样的快,钓位一日三迁,转眼就变,真让人有点捉摸不透。他酷爱钓鱼且钓技娴熟,出钓率高,脑瓜子聪明,想法超人,而且在钓各种对象鱼中又屡建奇功。常言道“神仙难钓午时鱼”,而他却常常是在午时钓到鱼,而且是钓到大鱼。有人说他钓技高,还有人说他“赛神仙”,就这样大家根据他钓鱼的技术和人的长相,  相似文献   

9.
闫晓胜 《垂钓》2008,(1):33-35
曾在一篇钓鱼文章中看到一句话:“钓鱼是三分技术七分饵料。”这话说得一针见血,我也想从这句话开始,谈谈个人对钓技、钓组和饵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钓鱼人常说:"三分钓技,七分钓位。"春天是一年之中的钓鱼黄金季节,那么,春天钓鱼的钓位选在哪里好呢?有句钓谚是钓鱼人最耳熟能详不过的了,这就是"春钓浅滩"。以为春天钓鱼只要把钩抛到浅滩上就可大获丰收了,于  相似文献   

11.
伏治友 《钓鱼》2013,(20):19-19
我从《钓鱼》的前身《钓鱼周刊》起就与之打交道。目睹她的成长、发展和壮大。我觉得刊物办得很不错。不但容量大,内容丰富,而且图文并茂;更可贵的是刊物的适应面很广,既有竞技钓的,又有休闲钓的;既有台钓的,又有传统钓的;既有时新的路亚钓,又有传统的野钓;既有钓技知识,又有钓具、钓饵等多方面知识,可以说,所有与钓鱼有关的内容都涉及到了。  相似文献   

12.
伏志友 《钓鱼》2005,(2):34-34
2004年《钓鱼》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钓技争鸣的文章,应该说这些文章对于普及钓鱼,推广先进的钓鱼技术起了很多的积极作用。不过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因为有的文章把人搞得糊里糊涂,很难理解。  相似文献   

13.
华朝熙 《钓鱼》2005,(6):23-23
回眸2004中国钓坛,翻阅过去年《钓鱼》杂志,我以为除了十件大事七大要闻外,还应该大书特书一笔的是,《钓鱼》杂志为全国钓鱼人开辟了个很好的“争鸣”平台。诸多钓鱼人直抒已见,探讨中国钓鱼的发展、方向,对钓技钓法作了很好的交流、切磋、商榷。这在中国钓鱼史上,中国钓鱼媒体上,恐怕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如果有人撰写中国钓鱼运动年鉴,有人撰写中国钓鱼史,应该重重地大写一笔。  相似文献   

14.
赵峰 《垂钓》2006,6(5):38-41
2005年5月21日,国内众多竞技好手及钓鱼名人汇聚一堂,剑指“读者杯”总决赛。这是一次普通钓鱼人与顶尖高手之间的激烈碰撞,也是各种钓技、钓法之间的交流,更是全面展示钓手综合实力的大比拼。本次比赛历时三天,竞赛项目分为:水库钓、对象鱼、混养鱼。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只能说说参加比赛的感受和心得,望钓友们见谅!  相似文献   

15.
朱剑飞 《钓鱼》2010,(13):39-39
“西南风,钓翁归”是千古钓鱼名谚,多少钓鱼人在失败后,愈加同意这个钓鱼名谚;有人不信邪,但也是失败多,成功少。现在还有人引申开去,说刮西风也要趁早回家,真的如此吗?本人因为酷爱钓鱼,钓瘾极大,每逢休息必去钓鱼,碰上西南风的次数也不在少数,虽也有失败时,却感觉吹西南风时并非钓不到鱼,也绝对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无奈和悲观。  相似文献   

16.
刘博 《垂钓》2005,5(2):6-10
不知从何时开始,“钓鱼大师”和“钓王”已经沦为一个贬义词,二者一在钓技文章中出现,往往就代表着那些钓“技”保守单一、钓“绩”显赫一时的“权威派”,其间的是非曲直仁智共见,笔者此处不多做评论。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位钓鱼大师?这是一个始终无法统计的数字。中国又有多少个“钓王”?答案是9名,他们分别是:吕世春、林桂明、李维新、程宁、化绍新、徐清华、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我们单位订了《中国钓鱼》杂志,这可乐坏了我们这帮钓鱼迷。每期杂志到手后.我总是细心阅读,爱不释手,从中学到了不少钓技、钓法,也大大增强了环保意识。没想到的是,我学到的钓技、钓法,在环保中还起了一点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史为林 《钓鱼》2009,(3):28-29
在黄淮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是从冬至到次年的立春,气温最低时零下10度。以前,我们这里在这段时间是没人去钓鱼的,如果有人去钓鱼,人们会说他是疯子。传说鱼儿从冬至以后就“禁口”了,也就是不吃食了。笔者和钓友们在经过多次冬钓的失败和成功之后,共同感受到在这一段时间鱼不聚窝,你如果像夏天那样打好窝子,想聚而钓之,十之八九要当空军。明明知道河里有鱼,有不少鱼,打一个窝子,不吃,再打一个窝子,还是不吃,  相似文献   

19.
人,一旦沾上“钓”字,便会入迷,继而痴,再而疯。本是一项休闲娱乐的健身活动,怎么会让钓鱼人为之成瘾,乃至痴迷呢?为什么此等天下最苦、最累的差事,经历数千年竟能长盛不衰,而为之着迷者却又层出不穷呢? 有人说钓鱼的乐趣在于扬竿中鱼的瞬间,有人说在于力搏大鱼,即使线断竿折而终不悔的“心跳”过程,也有人说钓鱼的乐趣在于无怨无悔的等待,抑或是期待。而我认为钓鱼的乐趣恰恰就在于钓的本身,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工作着是美丽的”,对钓鱼人而言,钓着就是美丽的,难道还有比抛竿钓场更美的事吗? 有人把钓鱼划分为三个…  相似文献   

20.
说起钓鱼     
你说我一个女人家怎能钓出这么多鱼?你还问我这“高明”的钓技从哪儿学来的? 实不相瞒,我这点小小的钓鱼本事全是丈夫手把手教出来的。丈夫又是从《中国钓鱼》里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