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涛第一次患左肾结石时,医生给他打了一剂止痛针,开了一些排石药,嘱咐他多喝水,多蹦一蹦。再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石头已经排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没有家庭医生转诊的机制,医疗网站就起到了辅导患者就诊、帮助转诊的功用。网民进行自我医疗诊断时可能出现误诊,网上信息不专业、不准确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虚假信息与欺骗性广告自从2004年妻子怀了孕,王航就开始了与医院打交道的漫长历程。一开始,他要陪妻子一次次地去做孕期检查。孩子出生后,头两年小病不断,他有时凌晨5点钟就要去医院排队挂号,好不容易熬到上班时间开始放号,却得知医生今天停诊。这样的经历,让王航这个互联网职业经理人感到"崩溃"。出于职业习惯,他上网查过,发现大多数医院的官方网站都不提供医生出诊的相关信息,即使提供,也不会有及时的更新。他不理解为什么医院不能把这些基本信息放到一个人们都看得见的平台上。于是,王航开始琢磨是不是要做一个网站,将这些信息聚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1984年,25岁的陶贵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留院工作,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当了一名心内科医生。工作两年后,不满足现有知识的他,考取了辽宁医学院附  相似文献   

4.
从2021年11月29日到12月3日,我在上海龙华医院住了5天.这次因肛肠毛病必须治,夫人先找了浦东一家医院一个老乡,挂了普通门诊,医生说要做手术.该院是普外科医生做肛肠手术,这种手术很小,一般医生不太愿做.更重要的是,"肿瘤患者的床位都排不上".等了几天,我们提出可以住自费病房,一时也安排不了.  相似文献   

5.
赵德铭 《今传媒》2009,(11):55-55
陕西作家方英文曾写过一篇题为<看病>的幽默小品文,该文中说,有一位患者到医院去看病,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吸烟,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喝酒,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跳舞,患者说,我不会.医生又问他说,你会不会玩女人,患者说,我更不会.医生听后生气地说,既然你什么都不会,还活在世上干什么,你这病也不用看了,回去吧!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23日下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患者突然闯进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水果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生,当即,实习医生王浩遭割颈身亡,另外三名医生被砍成重伤。25日,南方某媒体以《28岁实习医生命丧患者刀下医患冲突多发引人深思》为题最先报道了这例杀医案。  相似文献   

7.
胡亚  魏祥利 《新闻世界》2014,(6):342-343
1998年,过高峰大学毕业进入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工作,16年来,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深受领导、同行以及患者的的好评,被认为是庄子故里的最美医生——"他像一名学者,不像一名医生"自1998年参加工作之后,过高峰非常注重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先后到北京  相似文献   

8.
何春龙是中国青年报总编室主任,从1978年中青报复刊起到如今,他在总编室做夜班编辑已经长达17年。由于他是中青报地道的“夜班元老”以及这许多年来为报纸版面做出的不凡贡献,因而被报社同仁戏称为“第一版面”,前不久荣获首届新闻“百佳”称号。 何春龙做了17年夜班编辑,难能可贵的是他安心,更难得的是他把编辑好版面当作人生事业追求不懈,总是有一种想在有限的版面上施展自己的创造欲望。他心无旁骛,乐此不疲,年已不惑,立定此业不惑。  相似文献   

9.
天使卖药     
收入偏低及医院里的官僚主义,让许多年轻的医生弃医从商。行医6年,同时医药代表也做了6年的陈先生说:“不卖药,我连结婚的钱都没有。”6年前,陈先生刚刚成为一名市级医院的外科医生,他发现医院看门师傅的月收人和自己的一样,都是700元。“可我每周还要值2个夜班,上4次手术。这点儿钱刨去上交父母的那部分和饭费,也就够跟女朋友看两场电影的。”气不忿的陈先生知道这道理跟谁都讲不通,所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力更生。”他开始注意  相似文献   

10.
据《南方人物周刊》,1982年,罗大佑还是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一开始,罗大佑就以挑战者、叛逆者、孤臣孽子的姿态出现。他将对东方曲调的探索,对一个民族的宿命所进行的精确剖析,对黄色人种的浓烈情感和故乡情怀,以音乐铺陈开来。  相似文献   

11.
胡亚  魏祥利 《新闻世界》2014,(7):403-404
"当医生就当好医生"徐如堂同志1954年10月出生于庄子故里,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一直没有离开医生的岗位……自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徐如堂就开始履行医生的天职——当合格的人民医生、当好的人民医生。他就诊时,总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始终把病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对于来自农村的就诊患者,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一位资深编辑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编辑改稿好比医生给病人输血,但医生为病人输入的是别人的鲜血,而编辑为稿件注入的是自己的心血。 在人民日报社,就有这样一位为新闻事业倾注心血的编辑,他的名字叫李济国。 怎一个情字了得 李济国在人民日报工作了30年,却做了25年的夜班编辑。他有一张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下午  相似文献   

13.
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是,这个靠一台显微镜和医生的知识与经验支撑、被誉为"医学的灵魂"的学科,在中国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医院里,正面临严重的危机2月20日上午,武警总医院乳腺外科正在进行一台肿瘤切除手术。患者27岁,来自山东,在当地医院经B超诊断已被定为"乳癌"。按照惯例,主刀大夫还是先取出一粒黄豆大小的病变组织,送病理科做诊断。  相似文献   

14.
近闻中国第一届艾滋病防治大会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不禁使找回想起采访“艾滋病村”的经历。 一条重要线索 那是2000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我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采访,医院宣传干事高翔告诉我这样一件事。1997年,一位来该院进修的医生告诉他的老师、传染病专家桂希恩教授,近年来在他的老  相似文献   

15.
明遥 《兰台内外》2008,(1):64-64
英国伦敦有一家著名的医院——汤普森急救中心,在这家医院的大楼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说这句话的是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1936年,他在英国演出时因患心肌衰竭被送进了这家医院。抢救他的医生使用了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但是仍然没能挽救他的生命,一颗艺术明星陨落了。他的疾病起因于肥胖,他在临终时喃喃自语说的就是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曾听到一位患有"非典"的香港心脏科医生谈起他的感受.因为病情突变,他住进了医院的"深切治疗部"."深切治疗"这个词,大陆少用,估计那意思是病情笃重,需要更深入的治疗和更关切的照料.词是温煦的,但缝隙间掩藏着凶气,还是幽幽地散了出来.医生脱险后接受采访,记者问,一个人孤独地住在病房里,想了些什么?医生沉吟了一会儿说,想的最多的是,要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和一般的事分开,先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记者当然追问,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医生答,和我的家人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2014,(3):19
<正>田凤娇,是伊春日报要闻部一名时政记者,自从2006年考入伊春日报社那一天起,她就将自己的满腔热情与新闻事业牢牢系在了一起。在报社八年的工作中,她始终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较好地完成了多项重要采访任务,得到了当地各界的好评,先后荣获2010年度伊春市优秀宣传文化干部、2011年度伊春市优秀新闻工作者、2012年度伊春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3年度获得伊春市记功奖励。  相似文献   

18.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4月2日报道,英国一些医院的医生对于濒临死亡的老年病人不是实施抢救,而是取消对他们的治疗,加速他们的死亡,目的竟是为了腾出床位,接待其他病人,完全违反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这见不得人的医院丑闻是一位28岁、名叫丽塔·帕尔的初级医生向该报披露的。在病房工作的第一个月,一位高级医生命令她撤销对一个89岁的中风病人的治疗。高级医生对她说:“我们需要病床,停止对他的治疗。”停止治疗后,到晚上老人出现呼吸短促,不久就死了。还有一次,一位90岁高龄的糖尿病人在一位护士说了“她早晚会死的”话后,被剥夺了基本的药物治疗。另一位  相似文献   

19.
一家都市报在头版刊发这样一条消息:省新华医院一名医生先后收受患者2800余元红包,被该院吊销医师执照一年,并被安排到医院洗衣房当一年洗衣工,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罚款5000元。该消息标题的主题为《医生收“红包”罚做洗衣工》。后来,《报刊文摘》在转载《医药养生保健报》同样内容的消息时,标题为《医生收红包改做洗衣工》。“两报”的标题仅一字之差,前者为“罚”,后者为“改”,我认为后者的标题比较准确。因为在我们国家,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做任何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医生违纪违规,处罚其去当洗衣工,那就有贬损…  相似文献   

20.
新知     
胃中放气袋可以减肥墨西哥一家医院最近成功地给两名肥胖症患者做了气袋缩胃手术。医生首先在患者腹部开一个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