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产生的无法同构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新课改后的品德课堂,学生更显自主、社会信息大量涌入,认知冲突不时撞击着学生的道德认知,拷问着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2.
知情交互的情境性既可帮助学生进行位置记忆,还可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习得迁移能力,而且通过情境中的信息与知识促进学生不断默会知识,形成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营造强效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与认知冲突;设置多元情境,注重学生的深度理解与有效迁移;并让学生在情境性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和使用认知工具,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解决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巧创故事情境,预设认知冲突;链接新旧知识,引发认知冲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巧妙设置陷阱,触发认知冲突。充分展现课堂魅力,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去发现知识、探究  相似文献   

4.
杨春旺 《考试周刊》2011,(21):53-54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外部动力。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一、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猜想式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5.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主动投入到知识生成、发展、运用的过程,进而完善已有的知识建构,更好地发展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小学数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认知冲突是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协调"因素,它可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众去寻找协调的途径。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创设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的具体方法将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马刚  李萍 《教育文汇》2013,(19):32-33
摘要要使学生爱学、乐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不失为比较好的方法。本文分别从创设悬念式情境、冲突式情境、操作式情境、合作式情境等四个方面的情境创设作了阐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1指导思想 (1)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语篇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语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具有情境性的"生活性问题"引发文化认知冲突,基于"进阶式问题链"驱动学生思维发展,延续"语篇问题情境"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全方位地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相似文献   

11.
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诱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支架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自主建构知识;通过创设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应用迁移。  相似文献   

12.
认知冲突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新情境之间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这种冲突可以成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运用认知冲突强化新旧知识、情境间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即认知冲突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从创设情景、解析问题、重构认知结构三方面运用认知冲突法。在运用认知冲突法时,要注重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注重与教学目标实现的结合,以及与调查、积累和集体备课等活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激发书本知识,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在近乎真实的学习背景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活动载体,基于认知冲突创设的情境活动是实现生物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找准认知冲突创设的最适生长点、确定认知冲突创设的有效策略、重视认知冲突创设的直观体验、直面认知冲突创设的学习效果等方面,分析认知冲突情境创设在促进学生生物学科关键能力提升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不失为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一、设置"认知冲突情境",在认知突破中分化难点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不相同,认识这些物质时需要理论指导、类比迁移和实验验证等手段,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课堂教学冲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实际,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问题,引起学生由于新旧知识相矛盾而产生“认知不平衡”,从而激发认知动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不断提高。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冲突,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品质和谐发展呢?1.概念剖析冲突法。所谓概念剖析冲突法,即通过剖析新授概念把握与之相关联的新旧知识间出现的某种差距或矛盾以构建认知冲突的方法。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在应对环境时,环境有无变化对学习者本身会产生不同影响。如果环境不…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的背景下。对新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对知识理解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顿悟思维”架起了原有的知识背景和需要解决的知识信息之间的桥梁。“顿悟”的发生源自学习主体面临一个与其已有的认知能力相冲突的问题,这种具有动机性的不平衡,促使学习主体对整个学习情境加以分析,发现情境中各个刺激间相互关系的意义。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策略,求得新的认知平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常会产生矛盾冲突,产生大量无法预测的思维活动,时而合乎逻辑,时而不合常理。笔者认为教师没必要回避这样的矛盾,也不需要包办代替。把问题讲透,而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与冲突,使学生思维遭遇挫折,经受锻炼。必要时甚至可以人为“制造”这种认知冲突,造成学生的认知不平衡,促使其寻求捷径。自然生成,进而培养主动探究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相似文献   

18.
情境的设置往往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唤起相关的生活经验。旧知识产生“似懂”的熟悉感,而新知识又引发“非懂”的陌生感,新旧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蓄积良好的准备态势。本文提出基于认知冲突来创设问题情境的三条原则,分别是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充分考虑新旧知识结构的联系和区别、充分使用典型事例和事实现象。以及针对不同情境,提出了通过“反常”实验现象、拓展延伸、寓新于旧、变换问题以及追溯物理学史等认知冲突的诱发策略,以期使学生产生认知内驱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学习理论,提倡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新知识不断被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常会产生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困惑,形成认知冲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多元化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平 《教师》2010,(16):54-54
一、情境教学的思想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了。但是,学生中普遍存在基础差、能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根据近几年来的高考情况看,情境试题在高考生物中已大显身手。因为情境试题能在新的环境下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生物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意义重大。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讨论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