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穆斯堡尔效应实验的仿真原理 ,重点讨论了在网络环境下用图形化编程工具LabVIEW开发穆斯堡尔效应仿真实验的过程以及VI程序上网的技术 ,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穆斯堡尔效应穆斯堡尔效应是由前西德科学家R·L·穆斯堡尔在1958年发现的,由于观察到的共振线宽非常窄,故此现象几乎立即引起物理学界的重视,三年之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仅仅32岁,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穆斯堡尔效应。对穆斯堡尔效应的  相似文献   

3.
李发伸,1940年生,四川万县人,物理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物理学、天文学评议组成员。196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1993年起任兰州大学校长。兼任国家重离子物理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穆斯堡尔学组副主任,国际穆斯堡尔谱应用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固体物理、磁学及磁性材料、穆斯堡尔回波核磁共振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在磁性材料的微观特性及其与宏观磁性的关系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近几年来,在国内…  相似文献   

4.
穆斯堡尔谱学(mǒssbauer Spectroscopy)是穆斯堡尔效应(Mǒssbauer Effect)以及它在自然科学各领域中的应用的研究的总称.这个技术的要点是,根据原子核在γ射线的发射和共振吸收中的行为来分析共振原子核同周围环境(近邻原子,电子等)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超精细相互作用(hyberfine interaction),从而得到有关共振原子核的化学近邻和物理近邻的信息,如化学近程序,不同晶位的点阵对称性,磁结构和电子结构等微观结构的信息。它提供的信息量较多,而实验仪器设备却比较简单,因此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这个效应  相似文献   

5.
1958年,年仅29岁的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德国(当时的西德)物理学工作者穆斯堡尔发现并正确地解释了一项核物理新现象,发表了题为“铱191中γ射线的核共振荧光”的科学论文;1961年,他的这一重要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重要发现在较短时期里便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医学、工业甚至考古学等众多科学技术领域中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应用。这在物理学史,甚至科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这就是以它的发现者命名的穆斯堡尔效应。30多年来,对这一效应的深入研究、众多发展和广泛应用,已形成当代一门重要的科学分支——穆斯堡尔谱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几何空间Rm中m维残差向量出发,得到了判断曲线拟合优劣的恰方值x^2。并指出若对一个“好”的拟合,x^2的范围是m-n-√2(m-n) ≤x^2min≤m-n √2(m-n)。最后,作为一个例子给出了穆斯堡尔谱实验中数据拟合的x^2min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所设计的以微机为核心的穆斯堡尔谱仪的系统结构、系统特点。以微机为核心的话仅在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工作的稳定可靠、操作维护简便等方面都超过了多道分析仪。  相似文献   

8.
锌铁氧体纳米颗粒的结构与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锌含量的ZnxFe3-xO4(x=0,0.15,0.30,0.40,0.48,0.60,0.70)纳米颗粒,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超导量子干涉仪和穆斯堡尔谱仪对其进行研究.所有样品均为尖晶石结构;随着样品中锌含量的增加,其晶格常数随之增加,晶粒尺寸从18 nm减小到9nm.在5 K和293 K时,ZnxFe3-xO4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首先随着Z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在x=0.4时达到最大,随后随着Z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室温下穆斯堡尔谱的测量结果表明:随着锌含量的增加,谱线由较为标准的六线峰逐渐转变为双峰,且在x=0.60时表现为明显的双峰结构,而大块材料在x=0.80时才有类似结果.饱和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的测量结果表明,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样品中纳米颗粒表现出的超顺磁性导致的.此外,还讨论了离子分布对超精细磁场变化的影响,并利用Yafet-Kittel模型对样品的磁性变化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Fe掺杂的尖晶石材料Li(Fe0.1Mn1.9)O4的穆斯堡尔谱研究,得出了不同温度下的同质异能移(IS)和四极劈裂(QS).由同质异能移可知Fe在八面体中处于三价高自旋态,低温时样品的离子性较强.根据晶体场理论,得出能隙随QS而增大,表明Jahn-Teller畸变增大,说明低温下FMn 3d电子去局域化,使化合物离子性增强,与IS所得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0.
对近代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物理实验的目的是经实验找出定律,验证理论和测定常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和记录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对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符合程度及可能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它是一个综合过程,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计算机数据处理是近代物理实验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我们近代物理的许多实验都是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实验数据的,如激光纵模间隔测量、G-M计数管及核变的统计规律、穆斯堡尔效应、塞曼效应、夫兰克-赫兹实验、逸出功实验、油滴实验等。学生做完实验,上计算机完成…  相似文献   

11.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加工钕铁硼永磁材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加工的钕铁硼永磁材料,验证了线切割加工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独有优势.通过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线切割加工的机理分析和对影响加工特性的主要加工因素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线切割加工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工艺参数,对该材料的加工参数选择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根据实验结果,对线切割加工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效率和加工的表面质量进行相应分析,提出了提高加工质量的优化参数和方法,为钕铁硼永磁材料在高性能产品上的进一步开发与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材料物理专业,从事有关材料组织结构及其与性能关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理工相结合的专业,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有:(1)形变与断裂;(2)结构与相变;(3)表面与界面;(4)亚纳米与电子结构;(5)新技术与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该学科侧重应用基础研究,但也十分重视发展和研制新材料,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六五”和“七五”期间主持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属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金属腐蚀与防护机理”和“金属材料断裂规律及机理的若干问题研究”。在某些学术方向,例如氢脆与应力腐蚀,准晶的发现及其结构的研究,马氏体核的位错核胚,用会聚束研究层错的理论和技术,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穆斯堡尔谱研究等方面,处于材料科学的国际前沿。该学科点有中科院学部委员2人(柯俊、肖纪美教授),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兼职教授中有两  相似文献   

13.
稀土永磁材料是以稀土金属元素与过渡族金属所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为基本的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能与组成该永磁体的稀土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有密切关系,了解稀土永磁化合物的结构将为了解稀土永磁材料的性能和制造工艺打下基础,本文介绍了目前取得较大进展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新春 《邯郸师专学报》2000,10(3):27-28,33
对立方晶系结构的铁磁理论,包括低温下的自发磁化,已有人进行过研究,但当前广泛使用的永磁材料中还有一些是属于六方晶体结构。本文用格林函数方法讨论了简单六方铁磁材料在低温下的自发磁化及比热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新近发现的核灯塔效应正在帮助物理学家窥视各种物质的原子核经常处于的极端环境 .核灯塔效应因旋转样品受到同步加速器强光照射后发出 X射线扫描射束而得名 .在扫描射束旋转 ,经过一台探测器时 ,其波动度就是关于发出 X射线的原子核的信息信号 .为创造核灯塔效应 ,研究人员在一个小圆筒的内壁刷上一层试样材料 .然后 ,他们用压缩空气射流推动圆筒 ,使其以每秒数千转的速度旋转 .圆筒和试样达到一定速度后 ,研究人员用 X射线爆丛 (例如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所的高级光子源中的高能电子环行束产生的 X射线爆丛 )激发试样中的原子 .去年发现核灯塔效应的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目前利用该效应分析氧化钐 .钐是一种制造永磁铁的重要材料 ,但是用常规方法 (例如穆斯堡尔光谱 )难以加以研究 .研究人员还用这项技术研究了铁原子 ,并希望核灯塔效应在近期能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其他很多物质核灯塔效应帮科学家走近原子核$《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资料室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思维与作文小识陈传万,张俊早在一九八七年,荷兰提尔堡国际写作合题讨论面D就曾明确指出:*在写作与思维Z阎,有在着开生的关系一,*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发展写作能力及相关的思维能亢」,*要着重强调创造性的写作,不要不当地把汪意力集中在纠...  相似文献   

17.
光度分析中工作曲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讨论了吸光光度分析中,引起工作曲线偏离朗伯一比尔定律的原因.分析得出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条件的选择、仪器性能及实验操作技术等均会引起实验误差.为提高分析准确度,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双相纳米晶NdFeB复合永磁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工艺,以及它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实验材料的选取往往是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在遗传学发展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摩尔根选用果蝇表明了这一点,而且孟德尔选用豌豆,以及后来分子遗传学家们选用真菌、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都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遗传学发展史中,每一次合适实验材料的选取都导致了一次学科发展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伯活脱气体的PV-P等温线,波义尔温度,并分析讨论了与范德瓦尔斯气候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