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据统计,蜜蜂每酿一公斤蜜,要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要提炼出一粒人丹那么大的镭,需要8吨重的矿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好习作,也像“采蜜”、“炼镭”一样,应当有丰富多彩的素材。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呢?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学生习作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无话可说”和“心中有话笔下写不出”。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够,课外阅较较为欠缺,不注意积累习作素材,平时练笔少。建议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积累意识,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教给学生习作方法,引导学生经常练笔。  相似文献   

3.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去搜集素材、积累素材、运用素材,使学生对生活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三年级是学生刚刚接触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积累素材,习前指导,积累习作素材;寓乐于学,丰富习作素材;关注情感,挖掘习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逐渐做到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6.
习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倘若想要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质量,那么教师应当在上好习作课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积累各种习作素材,其中最为关键的流程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熟练掌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了解小学高年级习作的具体要求,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恰当的习作批改手段,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素材;还要进行句子和短文的仿写训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有效地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文,选材尤其关键,丰富的“基本素材”为选材提供可选的“原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素材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郭为 《教师博览》2022,(33):37-38
学生在习作中言之无物主要是不会从学习和生活中开发习作素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学习开发素材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开发类似的习作素材,在生活经历中重视体验、记录与表达,以积累习作素材,借助想象表达虚拟世界或补充细节等丰富习作素材,善于抓住身边的现象、见闻中对自己有触动的素材,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随时随地抓取习作素材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积累习作素材和知识,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力倡导真实的写作思想,引导学生习作走向创新,走向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而不仅仅在作文课上,有了“今天以前”的积累,习作的时候才可能水到渠成。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挖掘素材;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活动,创造素材;巧妙设计课内课外练笔,丰富素材。打开生活的源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学生有感可发,主动写作,才会写出语言优美、真切动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谢阿完 《考试周刊》2013,(20):61-61
小学生的作文多数存在内容空洞、语言枯燥、没有真情实感等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作文素材而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身边存在着大量的习作资源,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细心体会、用心积累、开心应用,使他们心中有物,笔下生情,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变亦不变”的生活中发现新颖、独特、有个性、有价值的习作素材,始终是值得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精心选择,在“以小见大”中捕捉生活中新颖、真实的习作素材,许多生活中的人和事就会跃入学生眼帘,促进学生思考,唤醒学生习作灵感。  相似文献   

14.
《宁夏教育》2013,(4):80-80
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积累习作素材。这里有两个技巧:一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分门别类地进行观察记录。以便于查找、比较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习作一直是困扰师生的棘手问题。为了写好每篇习作,教师和学生都在苦苦求索,且备感艰辛。那么,学生习作难,其根本原因何在?通过长期一线习作教学,我发现造成习作难的关键是学生对语言、素材及写作方法的积累不够。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积累谈一些点滴体会。一、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  相似文献   

16.
李盛春 《甘肃教育》2014,(22):100-100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习作的自我修改。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课外,接触课外生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无感而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习作素材的积累。如果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多彩生活,体验多样活动,那么学生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素材之源,从而"乐于写""善于写"。  相似文献   

18.
吴友钧 《考试周刊》2010,(40):74-75
要实现让学生在习作中乐于写、有的写、懂得写,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培养兴趣,提高习作能力的内驱力;开渠导源,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拓思导路,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利用文字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19.
陈昌发 《小学语文》2011,(11):43-44
小学生习作指导要重“作文前”,即重视学生作文动笔前的观察指导和体验引导等环节,这对于打开习作思路、准备习作素材来说,无疑是正确、必要的。同时,习作指导还应重视“作文后”,即习作初稿完成后的修改指导。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让学生在习作中乐于写、有的写、懂得写,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培养兴趣,提高习作能力的内驱力;开渠导源,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拓思导路,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利用文字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