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只有从生至死对于父母心存深爱、真情,真正做"养亲"、"敬亲"、"安亲"和"卒亲",在其一生的孝道实践中,由低层次逐步地达到最高层次的孝,才是最高境界的孝道。可见,做一名大孝至爱的孝子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2.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中语文)一文注解"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时,将"卒葬之"三字解释为"死后葬在那里",可见教材将"卒"解释为"死"。但是凤凰出版集团出版的《王安石集》(2006年),却将"卒"解释为"最终"。远方出版社《唐宋名家古文精选》(2005年)将"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翻译为:  相似文献   

3.
道家的"道"既是"无",也是"有":"无"就其体言,谓体虚不实;"有"就其"在"言,谓确有"道""在"。但"道"或"无"作为一形而上的"存在",恰恰"在"于并且仅"在"于形而下的有形有名的物象之中。故"道"之"体"乃"无体之体",其"体"之显恰在于使万物通过"无"而成体;"道"之"用"乃"无用之用",其"用"之征亦在于使一切用成其为用。  相似文献   

4.
对刘勰所用"风骨"一词的含义,后世众说纷纭,歧见甚大。现今学界对其整体风貌有渐趋一致的认识。多认为那是一种雄健峻爽、真力弥漫、刚健挺特的美学风貌。但若细绎刘勰所提到的具有风骨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所说的"风骨",应主要是指作家的精神活力贯注于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富有气势和生机的文章风貌。文风刚健者固然有"风骨",那些称不上刚健,却柔而不靡、充满生气者也具有"风骨"。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成长时,会发现有些幼儿显得非常活泼伶俐,他们开口就显得"能说会道",这样的幼儿很容易和他人打成一片,也很容易得到别人的疼爱。而有些孩子则显得非常木讷、沉默,通常别人问一句或者问几句才答话,别人不问就不说话。有些幼儿则是想表达一些想法,却总是词不达意表达不出来。所谓的"能说会道"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学过的知识能迅速整合转为口头语言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生"是儒家伦理中的重要概念,围绕着"生",儒家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生"之伦理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原始的崇"生"观念——促成儒家"生"之观念的产生;上古天命意识——深刻影响到儒家言"生"的方式及其伦理主题的确立;上古气论——彰显出儒家构造"生"之伦理的实体形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历代对唐代碑志是否"谀墓",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谀墓"乃是碑志作为一种文体内容上所固有的特点。韩愈、柳宗元等唐代文人撰写碑志的态度是慎重的,对人物的叙写基本符合史传"实录"精神;虽然部分碑志对墓主有些不太过分的溢美之辞,但大多数墓志是"谀"而不"迂",更不滞于一端,表现出传记文学创作的独特艺术价值;唐代碑志是否"谀墓",需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墓主家人的心理、墓志铭的文体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个性等多方面加以考察,对其应给予"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与其说是一位史学家、文论家,不如说是一位思想家。乾嘉学者为考据而考据,章学诚却在思考学术的意义何在。他提出"六经皆史也"与传统经学之"经学即理学"相抗衡。他认为"六经皆器",只不过是"先王之政典",因此经学训诂不足以明道,而通过文史却可以见道。由"文史见道",章学诚将文、史、哲都结合到了一起,指向了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使文与史都有了哲学意义,也使哲学不流于空泛。因此,他站在"道"的高度论文议史,直指文心史意,见前人及时人所未见之处。  相似文献   

9.
朱峰 《考试周刊》2011,(42):69-69
写文章讲究"风头、猪肚、豹尾",同样,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应当是"风头、猪肚、豹尾"。然而,有些时候我们确实会觉得"风头"、"猪肚"易得,而"豹尾"难求,因此也就容易造成语文课"开头精彩、中间充实"却"草草收尾",使整节课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兴"是原始思维或神话思维、巫术文化的遗存,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之"意味"因历史的变迁、民族心理的发展变化逐渐模糊和消融而使后人无法破解,但"形式"层面的思维方式却延续下来并在后人的实践中被不断强化。春秋战国赋诗引诗"断章取义",通过"引譬连类"、"托事于物"而"感发意志"甚至证事证理,这就是"诗可以兴",无非借人之酒杯浇我之块垒;而汉儒的解经活动及给"兴"的定义正渊源于《诗》"兴"的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那么典故亦可"兴",不论语典还是事典,只要进入文本,多言在此而意在彼,无法回避"兴"思维的浸染;典故作为历史的记忆,一旦在后人的追述中显现,其所负载的内涵必以其深厚的底蕴生发出更多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具有双向互动性:生活世界构成了道德教育活动的背景;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性重构。道德教育应回归真实的而不是理想的生活世界,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生活世界,充斥价值冲突而不是故意掩盖矛盾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Carl Leggo 《Interchange》1998,29(2):169-184
In my work with preservice teachers I face daily a dilemma. My student-teachers come to me with an urgent practical agenda: What do I need to know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world of school? In effect they want me to tell them how to fit into a world that they assume is structured like a grammar, with traditions and conventions and rules and patterns. They are seeking ways to conform to the pedagogic world as it has been written, but I hope they will seek ways to transform the pedagogic world, always written and always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written. I hope my student-teachers will seek ways to write, actively and deliberately and imaginatively, the pedagogic world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 want them to learn to live un/grammatically, to challenge the ways in which the world has been written for them, to know that they are not only written by the world, but that they also write the world. I invite my students to write the unwritten sentences, the sentences that interrogate and subvert syntax and semantics, the sentences that create spaces where my students can live un/grammatically.  相似文献   

13.
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外战略可概括为:以经济安全为核心,军事实力为后盾,全球”民主化”为手段,通过巩固和调整联盟关系和它主导下的大国协调,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保冷战后直至21世纪美国世界领导地位。这一对外战略,背离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严峻挑战,而且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诸多矛盾中。全球化日益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称霸世界越来越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道教和基督宗教对生命的终极关切是与其构设的理想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道教"洞天福地"和基督宗教"新天新地"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地.不过,二者又有所不同.作为神圣空间,道教的"洞天福地"多位于现实的名山胜境,既是修道者的修仙之地,又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生存场所;而基督宗教的"新天新地"与末世论有关,随着基督的复临才能临到或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科学世界观的影响下,传统课堂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遗忘了人的生命价值,重理性认知、轻生活体验,重知识获取、轻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重理智训练、轻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追求客观知识、培养理性能力作为主要任务,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再次,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在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知识对人的专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人对人的压制,在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孤岛上的鲁滨逊。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人类特有的一项精神活动,人文精神是哲学境界的核心。从哲学研究的基础来看,哲学是立足于人类现实生活、对人的存在充满人文关怀而又超越于生活枝节和常识之论的智慧之学;从哲学思维的方式来看,哲学是遵循自然世界、人类感性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自身规律,但又不直接等同于科学逻辑思维的理性反思;从哲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特点来看,哲学是不具备任何具体功用但又能经常而长远地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认识工具。在强调人文精神建设的今天,自觉地把握和提升哲学的境界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现代世界体系、全球化和当代国际政治发展演变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和政治的客观发展,决定了全球化只是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漫长的西方殖民化或西方化的终结而产生的一个新阶段。简而言之,全球化是世界历史(或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新阶段。文章还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透视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华文文学的名称与定义,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及其拓展,不同时代的留学生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文学中心,以及从世界华文文学到华人世界文学等诸多问题,但主要是响应汕头大学编写的《海外华文文学史》一书中所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此书编写者说,正当中国某些标榜先锋的作家和学者热衷于在西方文化中淘金的时候,海外华文文学却正在悄悄地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说,这种潮流还刚刚在兴起,但很快会变成一股热潮,这篇文章认为这样描述当前华文文学世界的状况失之偏颇。文章还认为此书编写者否认今天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存在多元文学中心的观点是不对的,有志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文学在世界发展者都应该抛弃“中国(精英)中心”的过时观念,都应该支持并推动华文文学世界多元文学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当代中国"发展为了人民"以及公平正义的制度伦理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对生态危机发生之源的科学批判,也有对生态文明美好世界的伦理建构,体现在以下几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世界观、超越资本主义反生态的制度本性、转化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塑造生态强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伦理从理念外化为实践,需要党的领导、绿色发展、生态文化、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ethnographic work with two “crews” of young graffiti artists in southern Mexico City. The crews shar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with gangs or urban tribes, but more with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hey live in the “figured world” of graffiti,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at the local and global level.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cluding observation and the study of fanzines, group members learn the language, technical and social skills, and values of this figured world. Their reasons to paint and the topics they express are varied, but authentic expression is fundamental. Graffiti allows these young people to establish an interesting interplay of identities in the world of graffiti versus their ordinary l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