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转型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疾病叙事不仅传达了作家对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和精神危机的反思,而且存在着“性别分工”.即,在男作家笔下知识分子的身心疾病或显或隐地都与公共政治有关,象征着其启蒙和审美身份的溃败;而在女作家笔下,知识分子的疾病则往往与性别政治有关,象征着男权文化对女性的伤害和束缚,以及女性的认同困境.知识分子的疾病隐喻构成了作家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并隐含着渴望实现正义、自由、平等、幸福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朱墨的官场小说,对文人型官员在知识分子传统“士”之精神与官场权力地位的角逐中,如何建构身份问题进行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各异,却有着相似的官场人生际遇。从身份上来看,他们都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官场人物的转变,嵌入了权力机构;从精神特质上来看,在官场“场域”中,他们仍葆有知识分子的种种特质。在二者的胶着紧张状态中,知识分子以“智”为依托的人格理想已訇然失性。然而,从知识分子身份到官员身份的蝶变之后,却又伴随着隐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了布尔迪厄的知识分子场域来说明知识分子现在的困境。知识分子的角色被祛魅了,面临着与媒介、权力、金钱的依赖与抗争。知识分子在文化符号暴力的今天,应该对身份确认和反思,坚持知识分子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的文艺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知识分子问题,而此时用来指称知识分子的称呼有文化人、文艺工作者、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称呼的变化,不仅折射着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同时也反映着一代知识人文化身份体认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身份想象的言说.在“十七年文学”中一直或隐或显的存在着,由最初试探性的表现到“百花文学”的集中爆发.再到完全接受主流声音的规训与改造.知识分子却始终不能够给自己以很好的定位。“十七年文学”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共和国的革命事业中的角色彷徨与身份焦虑,为我们认识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史提供了绝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是指在身份定位上具有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角色使命、角色追求和角色生存方式等具有知识分子的自我体认。大学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外在形态和成为知识分子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然表现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价值旨趣是根本悖离的,而根源就在于大学教师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缺失。为此,应该通过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建构"课堂共同体"、提升理性批判意识等策略,唤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对传统文人操守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有些知识分子丢失了象征着自己身份的话语权。文章以知识分子池大为为个案,剖析了他丢失话语权的原因,进而表达了对知识分子话语权重构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是指在身份定位上具有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角色使命、角色追求和角色生存方式等具有知识分子的自我体认。大学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外在形态和成为知识分子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化发展与学历提高,中小学校长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不能仅仅从教师的角色来界定。知识分子的身份特征是每一位校长应该保有的。从“校长”的职业角度看,知识分子是校长成为教育家的思想身份,是成为管理者的人文身份,是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话语身份。但中小学校长的知识分子身份遭遇了多重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0.
1919年爆发于中国、韩国的“五四运动”和“三一运动”,不仅标示着两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新型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的一个契机,陈独秀、胡适、鲁迅和柳宽顺等即是这一群体中的代表人物。论文讨论了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知识分子“社会身份”的“现代”转换问题:知识分子身份是如何转换的?其外因和内因是什么?这种身份转换是怎样影响了上述运动的性质、面貌和走向的,而后者在20世纪历史语境中的不断变异,又为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特立独行的价值观念提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词传情达意、吞吐心曲,不仅反映了作者忧怀国事、渴望君臣遇合的思想及其淡视政治穷达的操守,更深刻反映了他晚年遭罢相后的痛苦复杂的心境。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追求。他在爱情生活中选择逃避、他的悲天悯人的忧郁气质、他钟情于死亡书写、独特的诗歌写作的运思方式、诗歌经典意象的营造等等,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嵇康玄学循形名学角度切入,辨名而非名,建立了一个以自然为体的理论的统系.自然在名号之外,体合自然唯有无哀无乐,但在现实人生中,他并不能自免于哀乐.玄思与诗情构成了一对矛盾,逼显出嵇康自然观的缺失,所谓清峻之志,反映着他的执着,也反映着他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a life history account of Craig Francis, a young black male teacher living and working in Toronto, Canada, this paper examines his route to teaching, his percep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teacher, and the role of race in his aspirations and experiences. Significant to this examination is the ways in which Craig makes sense of his experiences growing up in Canada as a black immigrant male, the circumstances and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have shaped his life and informed his choice of teaching as a career, and his perception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possibilities that teaching provides him.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Craig constructs his role as a teacher in relation to his identity as an immigrant black male and his desire to influence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his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5.
“恶魔性”作为潜藏于人的心理和情感世界的内在物质构成人的内在局限性,它经常通过各种途径转换为人的外在行动。文章试图通过对《假面舞会》主人公阿尔别宁在误信妻子出轨的谣言之后行动的分析,来阐释其人身上“恶魔性因素”的三个方面:第一,往往自觉地边缘化于中心,因而极其孤独;第二,对世界持有一种全面怀疑乃至怨恨,特别看重个人意志的自由,甚至颇为自私;第三,在正常情况下,既具创造性,更有毁灭性。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以其晚年独创的泼彩技艺,卓立于现代中国画坛,成为开创型的中国画大师。对于他的山水画表现力而言,他的泼彩主要起了如下四种作用:以彩当墨,以笔当泼;以墨作底,以彩醒墨;以色作泼,晕染天趣;以笔运彩,抽象天成。这几种泼彩效果的使用,也体现了张大千在泼彩山水画中对泼彩利用上的三种境界。特别是张大千泼彩山水画中的一些作品,已经达到了以形为形、以色为色的最高境界,从而使张大千山水画开始了由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梁忠义先生一生默默耕耘、不事张扬,潜心研究、治学严谨、品格高尚,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成为学生与同事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学习他的治学态度与为人品格,是为了更好地做好他的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18.
白沙诗展现出陈白沙特有的人格风采。它体现在:崇尚道义、安贫乐道的人生理想;济世救民的仁爱胸怀;深沉的爱国情思;自然、自得的精神境界;咏物诗浓厚的人格内涵。卓立特行的人格追求是形成白沙诗人格风采的内在动力,明代的理学文化土壤是孕育它的社会温床。白沙的人格风采通过江门学派传人在岭南发扬光大,泽惠来者。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不同时期嗜杀的心理动因多有不同,或缘于自卑、或缘于猜忌、或缘于为子孙"削刺"的初衷、或缘于理想主义者作"救世主"的浪漫理想、或只是在社会教化下无意识的从众。探讨其嗜杀缘由,我们既要分析其在不同事件上的个性心理,又不能忽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在山西的诗作,有对山川形胜进行的实际考察,有与友人交往、相互酬唱的应答之作,有日常抒怀中作为明遗民的黍离之悲。诗作内容源于顾炎武对遗民身份的坚持,也源于其经世致用学术理念的实地考察,同时受到清初山西的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