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诗中之画”和“画中之画”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表现动态美,一是表现静态美。有鉴于此,莱辛说:“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因此,媚由诗人去写,要比由画家去写较适宜。画家只能暗示动态,而事实上他所画的人物都是不动的。……但是在诗里,媚却保持住它的本色,它是一种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媚(动态的美)比起美(静态的美)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强烈。”①莱辛所言“化美为媚”,就是中国的化静为动。在作品中如何化静为动来表现动…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维诗中动静相衬,特别是以动衬静构成的意境美,是他在诗歌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王维和盛唐其他诗人一样,前期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体现了那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劲健之美,此时,诗人已开始注意到以静衬动的艺术运用。而后期的诗,则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闲情逸致的生活,即山水田园诗。这时,诗人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运用已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析王维诗中动静相对的意境美及其前后期的不同特点,探讨其表现人物主体的行为动作、动中有静、以静衬动的艺术特点,认为动态性在王维山水诗中只是一种艺术手段,而表现大自然田园山林的静美境界才是其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4.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 :“人体生理活动 ,如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有规律的起伏流动就是节奏 ,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 ,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 ,人就感到和谐而愉快。”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 ,其基本形态之一就是通过动静、张弛、疏密、浓淡等多种对比和转化 ,使课堂教学充满强烈而和谐的节奏美。它不但可以优化教学艺术 ,增强教学美感 ,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语言诸方面科学而灵活地运用节奏艺术和节奏规律…  相似文献   

5.
读王维的诗,就象是欣赏秾丽多姿、清秀淡雅的图画,使人赏心悦目。王维是用诗的形式来绘画的,他用多种对立的方式创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诗情和哲理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充满着艺术的辩证法。下面,仅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试作分析。一、静与动、-"山静泉逾响,松高枝转硫" "山静泉逾响"(见《赠东岳焦炼师》,以下引诗均据《王右垂集笺注》)这句诗,不仅有静有动,动静结合,而且是以动写静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深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的<江雪>是他在永州长期苦闷、抑郁心情下的向山水寻求精神寄托的真实写照.诗中一切景物都被定格在静的氛围中,这种"静"使人感到不安,有一种跃跃欲动的感觉,在"静"的背后蕴含着强烈的生命的律动.动与静的对立构成了江雪的主要骨架和意蕴.诗人运用恰当的手法让表面的静与内在的动互相渗透,动静交融,体现了<江雪>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薛能的《黄河》,一方面写出了黄河自然属性中动感极强的阳刚之美,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黄河静中有动的润泽万物的柔顺之美,展现的是一种理性的美、精神的美、文化的美。同时,诗中暗含了通润天地、智者乐水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元稹为人正直而清高;元稹主张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刺美见事”,反映现实问题,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产生过较大影响;元稹的华山诗写得风华流丽,动中见静,忙中有闲,从容不迫,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膜俄美作为诗歌的一种美学境界,它是由诗本身的审美特性与审美规律所决定的。任何艺术形式的美,都是客观美与主观美、物象美与情志美的创造性统一,诗歌也不例外。但是诗之所以成为诗,是因为它特别强调人的情感的抒发。别林斯基指出:“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①诗的这种抒情本质导致了诗在情景关系构成上的特殊性:诗中情与景的比例不是对等的,情与景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诗歌中情与景构成的一系列形象往往不是按照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以及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客观联系组合起来的,而是更多…  相似文献   

10.
王维后期的山水诗和田园诗都表现了静的意境美,动态性的描写在山水诗中是一种艺术手段的静的特点,在两类诗中是有差异的。王维善于写静境,对静的写法灵活多变,表现了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趣和意蕴。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我曾读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脍炙人口的诗作《山居秋暝》,感到这首诗赏心悦目,在艺术方面,具有多种美感。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匠心独运的结构美,以动衬静的手法美,流畅自然的音乐美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拜读它时,感到这首诗耐人寻味,在诗意方面蕴含着多种美感: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纯洁美好的社会美,心志高洁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2.
王维后期的山水诗和田园诗都表现了静的意境美,动态性的描写在山水诗中的一种艺术手段的静的特点,在两类诗中是有差异的。王维善于写静境,对静的写法灵活多变,表现了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境和意蕴。  相似文献   

13.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语)。大凡有作品传世之诗人词人,都各有自家之内在精神,笔下也当各有自家境界凸现。王维在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山水诗中动静相衬而产生意境之美。 在王维前期作品中,已开始注意到以静衬动的艺术辩证法的运用。在其著称的山水诗中,“静”表现得更为充分。诗人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辩证法运用得老道熟成,炉火纯青。诗中发自“象外之趣”而又摇曳多姿的静美之境,表现出了对自然景物独特的情趣和意蕴。王维山水诗中的“动”与“静”,具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世界处处都是美,需要我们去发现,体会.数学中的美表现形式有对称和谐美,严密抽象美,简洁统一美等.法国数学家彭卡莱称之为“雅致”,这是一种静态美,数学中还存在另一种动态美:由简导致奇,由奇产生美,由美通向真,简美真的变化过程就是数学的动态美,揭示了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1 演讲艺术,是体现思想教育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是运用美学观点和艺术手段,传播信息、铸造灵魂、育德育人的一种最优化的途径。 演讲艺术追求的是真、善、美,演讲艺术荟萃了各种艺术的精华。 演讲艺术的功效,在于主要通过演讲者的口头语言,面向听从,宣传真理。演讲艺术注重思想内容的深度和涉猎范围的广度,依据内部语言,运用有声语言,结合态势语言,借助道具语言,将同一主题的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时代美、人格美、动态美和综合美,同步地直接传送到听众的感觉器官,引导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美丽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我认为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联合,就是两个东西开始并列起来;第二个境界是融合,就是科学和艺术互相交融;第三个境界就是媾和,媾和以后就能产生新的东西。我还说过大学的合并、学科的联合也有三个境界。科学好像一艘雾海夜航的轮船,需要人文来导向,如果没有人文导向,它就会触礁,而且现在的科学越发达,这艘船也越大,它的速度就越快,触礁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我们需要人文。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唯美,美不离真,人文上善,真善美一推广科学文艺,不仅有助于使大众能够了解科学的美,而且可以从这个过程当中陶冶性情,可以使他们向唯善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使科学家发展他们的眼界,去发掘美,去得到艺术的享受,使他们更加关心社会,关心人类。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中,法与化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所谓法,是指艺术创作的法则与规矩;所谓化,是指对艺术之法的突破与变化。清代大画家石涛在《变化章第三》中说:“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对于习作者来说,宜先掌握艺术之法,有人认为艺术如同精灵,飘忽不定,无法则可言。这种观点太偏颇。康德认为艺术创作是没有规律的合规律性。我国古人也一再谈到创作应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问题。李白是位“无法”的大师,但他的成就同他师法前人分不开。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如他的被人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  相似文献   

19.
王维诗中有生动之美,"生动之美"指的是诗歌内容具有活力并能使人感动的艺术效果。而获得这种艺术效果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在诗中加入丰富的体验;二是在诗中刻画细腻的场景。  相似文献   

20.
陈胜洋 《现代语文》2006,(12):42-42
诗是语言的艺术,中国诗歌在语言锤炼方面独具匠心.古代诗人善于在语言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利用汉字的特点来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其中,古诗中出现的一些无动词诗句更是透出其美感,诗句无动词而有动妙,可谓无中见有,静中窥动,这更是一种艺术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