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频频出现议论性散文,不少考生热衷于写这种文体,写出了高分甚至满分的优秀作文。那么,这种文体有何特点?如何才能写好这种文体的作文?  相似文献   

2.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记叙文及其他文学体裁总的得分高于议论类的作文。2005年《高考作文满分解读》(万志勇先生主编)一书刊登的120篇满分作文中,仅有16篇议论文,绝大部分是散文,这其中的原因有四:其一,考题的原因。绝大多数考题本身适宜于记叙抒情类文体而不适宜于议论文。其二,习惯的原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多半是记叙性文章,考场上写这类文章轻车熟路,保险系数大。其三,文体本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体,是写文章时所用的体裁。在高考作文和平常的作文中,我们常用的文体是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但实际上,文章的体裁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一些诸如说明书、网络论坛类的"常用应用文体"。从近几年高考阅卷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证明,以"常用应用文体"进行写作,更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也更容易获得高分。但应该注意的是,大家在运用这些"应用文体"写作的同时,更要注意文体规范,不能写成"四不像"作文。本期我们主要讲解议论文体的写作规范及要点。  相似文献   

4.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记叙文及其他文学体裁总的得分高于议论类的作文。2005年《高考作文满分解读》(万志勇先生主编)一书刊登的120篇满分作文中,仅有16篇议论文,绝大部分是散文,这其中的原因有四:其一,考题的原因。绝大多数考题本身适宜于记叙抒情类文体而不适宜于议论文。其二,习惯的原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多半是记叙性文章,考场上写这类文章轻车熟路,保险系数大。其三,文体本身的原因。议论文在体式上的变化小而且相对固定,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批驳式,常用的就此几种,能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黄兵 《中学文科》2005,(8):57-58
中学写作教学内容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为主,散文的写作指导常被忽视。据统计,考场优秀作文中散文约占50%,平时文体不限的作文也有很多学生写散文,可见,学生对散文“情有独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散文教学,而应该加强散文写作的指导,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指导。进行散文的写作指导,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作文阅卷过程中不难发现,议论文写作是大多数考生写作的重头戏、主旋律。纵观二十来年的高考作文,有些年份的高考作文就直接规定只写议论文。就是近几年来,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在"浅化文体意识,突出创作个性"的前提下,在其他文体争相纷呈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记叙文写作故事陈旧、议论文写作观点雷同的情况,在考场作文中,往往一篇文字清新、情感纯粹的抒情性散文更客易得到阅卷者的青睐。进入高中阶段,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练习不同文体的写作。就表现个人情感与体悟而言,抒情性散文这种体裁比较合适,特别是对于高中生这个年龄段而言,感悟与抒怀也比较多,正是练习这一文体写作的机会。本文就结合具体佳作来谈谈如何写好抒情性散文。  相似文献   

8.
熊丙奇 《生活教育》2012,(15):14-14
“今年没有出现满分作文,在阅卷头3天,我们就预感到了——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写得好的作文实在太少。”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直言,高中生作文的弊端在今年北京高考作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李忠飞 《语文天地》2013,(11):13-14
每年高考阅卷结束后,各地一些满分作文频频见诸报端和网络。不可否认其中大部分作文是优秀的,但也有少数作文存有较大争议,甚至不符合命题要求。那么为何这样的作文却能成为满分作文呢?笔者认为,一些阅卷教师的评定标准存在误区。毋庸讳言,在批阅高考作文时,速度很重要。但如何在确保速度的同时又能确保质量?如何使优秀作文与劣等作文拉开档次?阅卷者  相似文献   

10.
<正>在高考作文的快速阅卷过程中,讲究包装的作文会比较沾光,于是议论性散文就作为一种比较讨巧的文体在考试中被很多同学运用。由于议论性散文相对于结构严谨的议论文而言能广泛地选取材料,表达方式也更灵活自由,同时又能彰显文化底蕴,在考试中往往容易获得较高的分数。然而议论性散文被一些同学误认为它不需要章法,可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其实不然,要想凭借议论性散文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不仅  相似文献   

11.
章中华 《广西教育》2013,(14):62-62
近年来,语文高考试卷作文的分值呈提高之趋势(如江苏省语文试卷将作文分值提高至70分),然而,学生高考作文的平均分告诉我们,学生作文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指导学生从散文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做法如下:一、嫁接语言技巧,让学生为文章增添亮点学习散文名家的语言技巧,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阶段,有了第一轮散文阅读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特点已经有了一  相似文献   

12.
思辨类散文因其思辨性和抒情性的融合成为检验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与广度、情感的真实与感人的重要参照,也紧扣了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重要要求--透过现象深人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于是思辨类散文当然地成为高考作文中颇受青睐的文体样式.  相似文献   

13.
张坤 《阅读与鉴赏》2008,(10):45-47
笔者多年来参加高考的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发现同学们用“故事新编”体写作文的很多。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用这种文体写作的考生,作文的得分一般都不会处于中间状态,要么得分很高.甚至满分,要么得分很低,被评为四类文或五类文。从大家得分的情况可以看出,用“故事新编”体来写作文有它突出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如果我们能认清不足,化短处为长处,那么这种文体还是有很大的写作空间的。  相似文献   

14.
每年高考过后,都会读到许多评论考生作文的文章.尽管大家都在肯定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高,但也有不少参与阅卷工作的教师,对已经"成人"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作文中表现出的思想贫乏、认识浅薄,深深感到忧虑.各种语文刊物发表的满分作文,也的确是文采斐然、构思独特者多,立意深刻、思想夺人者少.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设计题记,似乎正在成为时尚。请看两组数字:最新出版的某读物,精选了去年湖北10篇高考满分作文,6篇写有题记;笔者去年辽宁高考作文阅卷1094篇作文,其中12篇写有题记,超过10%!问题并不完全在于题记的比例的多少,而在于其弊病丛生,不能不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6.
“文化散文”的概念是从余秋雨的散文出现以后才明确起来的,而“枯骨生肉”是余秋雨文化散文在历史材料使用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并一度催发了高考作文中的“文化”热.能否思接千载、天马行空地联想,把文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融入自己感性的叙述中,成为衡量高考作文是否有文采、有深度、有文化的重要标准.在高考作文中应恰当使用联想和想象,使作文思想深刻,文采斐然.  相似文献   

17.
在这里首先必须申明的一点是.我不仅不反对高考作文打满分.相反。我主张作文应该打出更多的满分。无论从重视母语、提升语文学科地位的角度,还是从变革语文评判方式、激发学生创造热情与写作兴趣的角度,满分作文无疑可以起到提振人气、引领潮流的特殊作用;同时这对改变作文评判中走平稳路、打保险分的积弊也是大有好处的。我们知道。在高考作文评判中早就存在这样的潜规则:慎打满分。  相似文献   

18.
善始之论     
文体范本之三十:文言文自2001年以来,高考作文中尝试用文言写作的考生越来越多,到2008年仍有很多考生用文言文写作而得到满分。文言精练简约、含蓄优美、具有文化底蕴,因此在阅卷场备受老师青睐。  相似文献   

19.
<正>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认为,高考作文的最大看点就在语言,所有的满分作文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现实却是,80%的作文语言平淡无味。这时就特别需要讲究"视觉冲击力"。这是一个时髦的名词,一般用在影视或舞台表演上。但是我们的高考作文阅卷与此中却有相通之处。紧张、繁重、炎热的阅卷场,极容易使阅卷老师视觉疲劳。这时,"哔"的一声,眼前蹦出一粒珍珠,跳出一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都不限文体,所给题目都能写各种体裁的文章。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看,很多同学都不太敢写记叙文,怕拿不到高分。然而,历年的高考评分结果,却呈现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有很多的高分甚至满分记叙文作文。笔者参加过多年高考阅卷,和其他阅卷老师都有共同的感觉经历:当看着大量几乎相同面孔的议论文,差不多有一种审美疲劳时,突然出现一篇很优美很感人的记叙文,这时就极易打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