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书面的开放式语篇补全测试,对中亚五国汉语言专业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策略发展情况进行考察,探讨中亚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初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的请求中心语话语策略、外部辅助策略水平和语用策略总量低于中高级水平中亚留学生,且初级中亚学生在以上方面均与汉语母语者有显著性差异。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中高级中亚留学生请求策略水平较初级中亚学生有所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与母语者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语用策略能力培养和语用教学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将发展汉语交际能力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杨筱霞 《考试周刊》2007,(28):66-68
本文调查了商务人士英语中介语请求言语行为,受试组为三组:北美组、汉语组和语际组,结合话语填充问卷DCT,分析三组被试请求策略差异以及请求言语行为方式特征,发现请求行为序列具有普遍性特征,语用迁移影响语际组请求语用策略,结果支持语用能力具有可教性、可学性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从"补缺假说"[1]的角度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实施请求和道歉这两种言语行为时存在的语用迁移现象.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个定性研究来考查语用迁移在何种程度上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请求和道歉的言语行为中,及导致语用迁移的原因.研究发现,语用迁移存在于英语学习者请求和道歉言语行为中所用的语义单位(semantic formula)的频率中.受试者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迁移可能是由于这些学习者对礼貌程度和三个情景因素的认知是不同于操英语本族者的,因为他们所采用的语用策略可能受中文语境知识的影响,从而导致负语用迁移.本研究表明,语言迁移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迁移,更重要的是语境知识的迁移,因而验证了王初明的"补缺假说".本研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正确的外语语境输入.  相似文献   

4.
在交际过程中,请求言语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虽然大体上符合目标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特点,但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英语课堂上体现得较为明显.为此,针对中介语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手段可提高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适当性,并逐渐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和语用结合的角度分析《日出》中"小东西"这一角色的请求言语行为的转喻现象以及会话中所体现的转喻思维中所涉及的认知和语用因素,同时期望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索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分别用母语(中文)和外语(英语)在拒绝邀请、请求、提议和建议时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以及差异。武汉某知名高校英语专业大二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参与了调查研究。基于其选择性话语填充和半结构式访谈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以交谈双方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距离为变量,本文进一步探究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表现出的母语语用迁移现象。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在用中文和英文的拒绝言语行为中存在明显的相似性,访谈资料显示这是由于特定的中国社会文化影响了其在用英语进行拒绝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从而进一步确认了中国英语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0名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感谢语语用水平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对比中外学生感谢语的使用情况,总结了留学生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特点和语用规律,分析了其感谢语策略的选择与汉语母语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提出了对留学生感谢语使用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请求语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使用“请求语”是实施礼貌言语行为的一种方式,它对交际的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人们由于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社会规范的不同,在请求语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减少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促使交际顺利进行,很有必要掌握正确使用“请求语”的方法和语境。  相似文献   

9.
心理和认知研究最先开始关注儿童解释话语的表现及解释能力的发展问题,其后也有少许学者从语用和交际的视角探讨儿童的解释话语及解释行为。学习者二语语用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请求、道歉、恭维等言语行为上。该文采用语用视角,将解释话语中对现象的解释行为视为解释言语行为,以给定题目的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口语语料,研究学习者在一语和二语语境下解释言语行为发起模式的表现。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释言语行为的发起模式;发起模式的功能及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请求言语行为中的“消极请求、探询及直接请求”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及分析,进一步总结出英汉两族语者进行这些请求言语行为的区别,并对不同的文化应该如何适当地提出请求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J.R.Searle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teory),Brown & Leevinson的面子(facetheory)理论和面子威胁理论(face threateningact),以及相关的语境语用理论等,对于请求语中使用礼貌策略一语言现象从语用学语境角度进行了基本的分析,从而得出请求语中礼貌策略基本有直接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愿望维度和语言表现维度考察了拒绝言语行为的特点及东南亚华裔留学生实施这一言语行为时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培养留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对症下药,加强其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张云 《考试周刊》2008,(3):67-68
文章从语用的角度出发,选择对汉语本族语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请求言语行为中的"消极请求、探询请求及直接请求"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及分析,进一步总结出英汉两族语者进行这些请求言语行为的区别,由此思及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困境,对不同的文化中如何适当地提出请求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君卫  汪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92-93,117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请求行为威胁到受话人的面子,发话人总会采取一些方式使自己的请求行为显得礼貌得体。称呼语是汉语请求行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受汉语文化影响的称呼语的选择对于语用距离长短和交际成功与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普通国际交往或学习汉语过程中,英语母语者往往在恭维与赞美、问候与寒暄、请求与建议、致谢与致歉、邀请与拒绝等常见言语行为方面出现社交语用失误。如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重新审视中英两种语言的语用规则,便可发现导致语用失误的三个内在原因:其一,中英语之间有不同的语用规则;其二,相同的语用规则其主次排序及其动态变化却不同;其三,语用规则与不同言语行为之间匹配错位。有鉴于此,有必要了解中英语语用规则的差异,正确选择不同言语行为所匹配的语用规则,积极调适语用规则的主次排序及其动态变化,从而避免言语行为语用失误,以获得预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培训与研究》2006,23(12):24-25,58
称赞语及应答是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本文从赞扬的功能、结构、内容、应答语的句式及语用原则等方面回顾了学者们所做的相关研究,并简要讨论了汉语中影响这一言语行为的因素,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这一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7.
请求和拒绝是面子威胁言语行为的典型代表,并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可用以探讨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中介语特色。个案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在实施言语行为时尚未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当的礼貌程度,因此加强建设旨在提高语用意识的教学系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尤其是礼貌地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恭维言语行为中使用的恭维语结构模式及恭维语应答策略,以探寻其英语恭维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负迁移现象及其英语水平与语用负迁移程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恭维言语行为实证研究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希望对英语语用教学及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教义与启发。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调查了中国大学生在网络语境下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特征,并对影响请求行为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网络语境下实施请求类言语行为时使用了多样化的称呼语和请求策略。其中,使用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最多,倾向于使用说明原因、表达感谢和询问可能性等辅助语来提高成功率。此外,表情包的使用频率较高,主要出现在平级关系中。  相似文献   

20.
史平 《海外英语》2013,(6X):243-244
以奥斯汀和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分析了请求言语行为的三大策略,分析英汉请求言语策略差异产生的原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请求策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