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文夫的中篇小说《美食家》曾被主流评论界视为反思作品的代表作。但除了作品的批判启蒙意义之外,它还因作者对生活细致的体察以及对苏州风物、美食的描绘,在大众饮食文化的层面上,不但带给读者审美享受,还能温养国民的人文素质。本文试通过"审美"的主题,从《美食家》的审美特质、审美享受着手,分析其教育、警示和呼唤意义之外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李贺诗名,千秋灿烂,可他在故乡却身影依稀,如在雾中。个中因由,一言难尽。近日,当我有缘展读宜阳乔文博先生编写的《昌谷诗魂》后,空谷足音,乡情温馨,摩挲良久,欣喜由衷。面对书稿,我想起了《文心雕龙·知音》中的一段话:“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李贺终于在遥隔千年之后,得逢乡里知音,可喜可贺! 乔文博先生早年执教语文,后又长期主政宜阳县的教育工作。退休后,他赋诗明志,有“成名成家少年事,为诗为文老来闲”的志趣。他深感李贺在故乡的寂寞,决心为宜阳人走近李贺,做一番除尘扫径的工作。笔耕经年,劳作弥艰,乔文博先生终于编写了这本《昌谷诗魂》。在该书的卷末,附录了乔文博先生的两篇研究文章,对李贺的生平和创作,作了周详的介绍和中肯的评论。特别是有关李贺形象的定位,从身世、家境、气质、志趣、体质乃至坐骑,对传统成说一一详加分析。这些入情入理的辨证,为正确认识李贺,做了十分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西铭》作为张载的思想纲领,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甚至与《论语》、《孟子》等典籍相提并论。《西铭》全文仅300余字,它不仅为中国士大夫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为社会理想蓝图的构筑提供了一个宏阔的境界,而且其中更是包涵着深刻的美学意蕴。"天人合一"和"民胞物与"的审美境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审美心胸和"存顺没宁"的审美态度,都是张载精辟的美学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材所选的文体中,诗歌属于一种精致、蕴含丰富的文体,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学。《卖炭翁》选自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二十三首,是白居易也是唐诗的代表之作,它不管从韵律方面,还是从情感、语言方面,都有着厚实的审美价值,所以对这首诗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感受,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文首先论述《卖炭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其次再依此对其审美教育的实施展开议论。  相似文献   

5.
《岳阳楼记》以其精辟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峻美的人格等令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传诵不衰,是实施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浅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从审美的角度教《祝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魏晋士人审美人格的确立,使主体能以独立、超然、自由的心态去把握、领悟自然美的真谛。本文把散见于《世说新语》各条的有关审美体验的零星材料梳理、整合为一个由虚静到感物再到物化的递深的审美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8.
《安塞腰鼓》,文情并茂。作者取题“安塞腰鼓”,但他并没有把文章写成一种传统民间表演艺术的简单介绍,而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像,在描摹声音、舞姿的基础上,激情满怀地赞颂表演者的气质和伟力,赞颂黄土高原人民群众世世代代不屈的追求和奋力拼搏的精神。这种艺术审美和人格审美的交融,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学价值论》立足于文学价值存在的现实 ,以文学审美关系为核心 ,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基本原则为指导 ,广泛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 ,对文学研究的范畴、领域做有益的拓展 ,建立起宏阔开放的文学价值论体系。科学运用价值学视角研究文学现象 ,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张勇  张丽 《双语学习》2007,(12M):163-164
本文根据唐代孟浩然的春晓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品内容等方面的分析,针对六种不同的英译本之间的异同、优劣进行了评析。主要的比较点是从语言、思想、内容、意境、艺术性等方面,文学和翻译的审美及认知结构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奥古斯丁是古代"教父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基督教理论是西方宗教世界的经典,其人被誉为"西方的导师"。他的艺术观也是以其基督教神学为基础,这在他的著作《忏悔录》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他反对世俗艺术,主张艺术应抛弃现实世界而反映上帝,达到为宗教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的音乐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被人视为"集众家之流而归于道"的杂家,然其在音乐审美意识方面,有许多精辟见解。它认为艺术创作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不必循古,应与时俱进;艺术创作及其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音乐是长于抒情的艺术,以"真情"为美,艺术创作要做到"文"与"质"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典范,在杂记体的基础上,自成一体,后世号为"世说体"。它篇幅短小、体例灵活,"清微简远"、"高简有法"的叙事方法,"词冷而趣远,或事琐而意奥"的文体风格,以及"传神写照"、"遗貌取神"的审美追求,都体现了时代风貌和作者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是这部作品独有的文体特征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M·路易·达美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抒情诗人,生平不详。他这首抒情诗《蟋蟀》(翻译成汉文时被译成了散文形式,但仍能感受到浓浓的诗意。)成功地模仿了拉封丹的寓言形式,让家庭的温馨重新浮现在法国诗歌海面上,引人驻足观看、深思。1857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相似文献   

16.
17.
初次阅读《花未眠》不禁为文中精美与凝练的语言、精粹而灵活的结构、坦诚与多维的情感及作者深刻而隽永的感悟所折服。在作者不紧不慢的、看似闲散的语言中,处处进射着思想的火花.闪烁着作者的睿智,充溢着审美的情思。首次执教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我先阅读了有关此文的分析与解说,再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与教学实际,决定尝试着将本文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典型文本,引导学生自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突破口,从美学的角度指导他们进人文本,解读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对美、对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水浒传》、《西游记》与《金瓶梅》的主题特点,从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三者的审美风格,阐述了《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9.
红色歌曲经久不衰,拥有十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支经典的"红歌"除了具有先进的政治立场以外,还能带给人丰富的审美体验,是现代人们宝贵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叙事意象的审美功能在《聊斋志异》中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为凝聚意义、凝聚主题;充当叙事线索,贯串叙事结构;保存审美趣味等。这是《聊斋志异》保持历久弥新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