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12月30日是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在过去的十年当中,罗马尼亚人民在罗马尼亚工人党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人民同罗马尼亚人民一样,怀着极为兴奋的心情来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面积是237,502平方公里。人口17,489,794人,其中罗马尼亚人占85.7%,少数民族则有匈牙利人、保加利亚人、捷克人、犹太人、塞尔维亚  相似文献   

2.
据诺贝尔研究所统计,自1906年美国第26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美国共产生了276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绝大部分人是由于他们在化学、物理学、医学或生理学,以及经济科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得此项殊荣的。有关专家指出,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科学家能够得到更多的研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 很早以前就知道,钢易生锈受腐蚀。因此,不锈钢在1903年到1912年出现后就成了杰出的工业金属。 空调 是美国人W·卡里尔1911年发明的,以控制气温和湿度。 阿司匹林 德国费利克斯·霍夫曼1897年合成乙酰水杨酸。两年后商品化,登记的商品名为阿司匹林。一个世纪后变成大众药品。 汽车 本世纪开始时街道上已有汽车,但系列汽  相似文献   

4.
《科教文汇》2014,(5):F0004-F0004
正阿瑟·哈登(英国,1865-1940年),因在糖类发酵及发酵酶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登,1865年10月12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882年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1885年毕业后赴德国埃尔兰根大学深造,后返回曼彻斯特大学任教。1897年任职于英国化学家预防医学研究所,1912年后,任职于伦敦大学直至1930年退休。大学毕业后,哈登被保荐到德国埃尔兰根大学深造。德国当时在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大学都声名远播。导师看他太年轻,将他分派到初级研究班,研究糖  相似文献   

5.
吴应清  陈伟 《科学中国人》2013,(12):116-118
百年传承.日新又新。从1912年中国人最早创办的西医院校之一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到1958年分迁温州创办”浙江第二医学院”,即后以校址所在地命名的“温州医学院”.直到2013年5月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美国将启动一项名为精准医学的计划。他说,美国已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而且消灭了小儿麻痹症,这意味着美国已经使人类医学迈入一个新的时代,接下来就要致力于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让所有人获得需要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个性化的信息和医疗。  相似文献   

7.
《科教文汇》2014,(35):F0004-F0004
威廉·帕里·墨菲(美国,1892—1987年),因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与米诺特、惠普尔共同获得193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墨菲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斯托顿城。1914年获俄勒冈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任职于俄勒冈州公立学校,教授了几年数学和物理课程。但最令墨菲痴迷的却是医学。他在工作数年后再度进入校同,并于1922年获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罗洛岛州医院任职。几年后,墨菲回到哈佛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8.
上校狗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罗马尼亚,有一条拉布拉多猎犬被授予上校军衔,成为该国有史以来狗类中拥有军衔最高的一条狗。上校狗是一条很牛的狗,而它的主人也是很牛的一个人——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英国自由党领袖戴维·斯蒂尔于1978年访问罗马尼亚时,受到了齐奥塞  相似文献   

9.
<正>爱德华·M·珀赛尔(美国,1912-1997年),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珀赛尔,1912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泰勒威里,1929年进入普渡大学,1933年从机电工程系毕业,1938年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0年,到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工作,这个实验室的宗旨是军事研究和研制微波雷达。1945年夏,珀赛尔、托雷和庞德等组成一个小组,利用哈佛大学10年前研究宇宙射线的工作中所留下的  相似文献   

10.
王军 《科学中国人》2010,(10):106-108
<正>殷勤伟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继而在美国15年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了MBA硕士学位、通过了全美医学执照统考、历任了博士后研究员、正式教职员,实验室指导、助理教授和高级研究员等职。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今天看到长长的火车奔驰而过时,都知道各车厢之间是用自前挂钩连接起来的。这种火车自动挂钩在我国常被叫作“詹氏钩”。那么,“詹氏钩”是谁发明的呢?如果你答“詹天佑”,那就错了!据1928年出版的《美国人物传记辞典》第九册的记载和研究铁路史的专家查证,发明者乃是美国人埃利·汉密尔顿·詹尼(EliHamilfonJan-ney,1831-1912年),他在1868年获得专利。当时的詹天佑(1861-1919年)还是一个年仅7岁的孩童!因为詹尼发明的火车挂钩简称为“詹氏钩”,而我国的詹天佑又是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曾主持修筑过京张铁路),后来人…  相似文献   

12.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大西洋上撞上冰山沉没,导致1523人遇难。然而,据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在两小时后就发生沉没,跟船上使用的一些不合格铆钉有关。据悉,美国科学家福克博士通过检查从泰坦尼克号残骸上取出的48根崩口铆钉后发现,这些熟铁制成的铆钉中含有9%的矿渣,这是一种玻璃状物质,可以削弱金属的性能。合格的铆钉中只有2%的矿渣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视化人体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VHP)”1989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出。1991年8月,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与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Health Sciences Center)签订协议,正式启动VHP。由科罗拉多大学完成人体连续横断面图像获取 ,获得一套正常人体的结构数据集。该课题1994年11月完成并向世界公布,引起了世界范围 内的可视人数据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后,韩国、日本、德国、 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启动了可视人体计划。其中,韩国于2000年启动了韩国可视人(Visible Korean Human,VKH)五年计划(2000.03—2005.02),2001年获得了1例脑瘤死亡人体标本 的数据。中国可视化人体的研究,开始于1999年。2002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获得了首例中 国 数字化可视人体的数据集。此前,信息学领域的科学家利用美国公布的数据集进行了人体可 视化的大量前期研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由于VHP研究是适应数字化时代来临的需要 ,在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众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重大科学问题,因此,在国家 层面上,部署中国可视化人体计划(Chinese Visible Human Project,CVHP)具有重要的科 技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物理评论》的创办及创办初期作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统计和分析了1893年到1912年美国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的作者情况.确定了该刊在创刊初期的作者分布,核心作者群及系统分布特点,文献单元作者系数及合著率的变化,并且与同时期美国物理学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洁  陆艳 《科学大众》2013,(Z1):22-25
人物简介王晓东,华裔生物化学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美国霍华德-体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自1995年以来,主要致力于人体细胞凋亡的研究。2004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多项国际生物研究奖,其中包括2004年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2006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相似文献   

16.
《科教文汇》2014,(7):F0004-F0004
正卡尔·兰德斯坦纳(美国,1868-1943年),因发现血型,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兰德斯坦纳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在少年时代常爬上医院窗户观看人体解剖和各种医学实验,还从医学院图书馆借回许多医学书籍,将书中的插图与自己看到的解剖情形相互对照,默记各种器官的位置和它们的功能:1885年,他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91年获得医学博  相似文献   

17.
月历     
<正>2010年3月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Henri Becquerel)发现天然放射性。1912年,美国上尉艾伯特·贝里(Albert Berry)进行了人类第一次跳伞,从450米高度上飞行的双翼飞机上跳伞降落,是人类第一次跳伞。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环礁上试爆了第一枚具有实战价值的氢弹,  相似文献   

18.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沼气、盐、矿砂、木材、芦苇等自然资源的国家,而这些东西正是发展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然而在10年以前,罗马尼亚的化学工业是非常薄弱的。解放以后,在罗马尼亚工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化学工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化学工业的发展罗马尼亚在基本无机化学方面,已经能够制造许多过去从未制造过的产品。尤其近几年间,罗马尼亚年青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28-229
中国工程师詹天佑(Zhan Tian—You,1861-1919)(邮票Z8a),字眷诚,原籍安徽省婺源县(今江西省),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1872年,年仅11岁的詹天佑赴香港,考入容闳(1828—1912,中国教育家)主持的幼童出洋官费预备班。次年秋,他作为近代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之一,到达美国。经过补习外语,于1876年春考入美国纽海文中学,1878年夏毕业。同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铁路工程专业,1881年夏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在福建船政局水师学堂学习驾驶。1882年毕业后被派到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上任驾驶员。参加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表现英勇沉着。  相似文献   

20.
<正>玻利卡普·库什(德国,1911-1993年),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库什,1911年1月26日出生于德国的布兰肯堡,1912年随父来到美国。1926年,库什开始在克利夫兰公众图书馆当小听差,后来进入凯斯技术学院学习,1931年获学士学位,后在伊利诺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36年以分子光谱学获博士学位。1936年-1937年在明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