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冯用军 《考试研究》2020,(2):103-110
跨学科研究是科举学成为一门科学化学科的重要而独特的方法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衍生分化是科举学跨学科研究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知识创新与转化、生产与增长、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学学科衍生分化的基本理论和特点,优化适用于科举学等新兴学科知识衍生分化的"网络模型"及其演化机理,并在理论到实践维度上对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创新知识的内部、外部和交叉复合衍生分化进行了应用探索,据此形成了许多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的衍生分化范例,这些范例的形成、发展与成熟有助于反思学科衍生分化方法的成效及未来动向。  相似文献   

2.
科举学是一门古老而全新的专门学问,也是一门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分析科举人物、事件、思想、活动、制度及其要素运行规律的交叉科学.在科举学原理和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科举计量史学和科举叙事研究等方法和CiteSpace、NVivo等工具,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返照大变局中的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科举学与科举学家演进中断裂与传承"双循环"的时代分期轨迹,在科举史、科举人物史、科举活动史、科举思想史、科举器物史、科举制度史、科举学发展史等中透视千年科举学研究图谱和百家科举学家群像,赋能当代科举学人在弥合科举学学科史断裂的基础上传承创新,继续秉持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新发展理念,构建科举学总论及其分支学科领域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科举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科举史、科举史学、科举学史等分支学科领域为新时代科举学总学增值的现代学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科举运行及其影响有多久,科举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以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论为依据,科举学可分为"新科举学"与"旧科举学"。"旧科举学"停止于1905年,而"新科举学"则诞生于此时。"旧科举学"是"分科应考之学","新科举学"是"研究分科应考之学",前者关注科考的内容与偏好,后者聚焦科举运行的规律。由于科举及其运行具有先天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所以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是"新科举学"呈现出的典型方法论特征。本文认为,"新科举学"研究对象独特、方法论层次分明,跨学科视野可以成为解决其学科建设过程中概念系统和方法论核心问题的独特路径,并能从学理和逻辑上证实新科举学学科群的分化与整合符合学科制度化的外在规律(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内在规律(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新旧科举学的划分以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论的差异为标志,旧科举学的生命停于公元1905年,而新科举学则诞生于斯。旧科举学是"摸索分科应考之学",新科举学是"研究分科应考之学",前者主要解决科举的备考问题,后者则聚焦科举运行的现象与规律。研究显示,新科举学概念新颖、研究对象独特、研究范畴丰富,跨学科研究是凝练新科举学范畴体系和学科分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有益方法,并能从学理和逻辑上证实新科举学学科群的分化与整合符合学科制度化的外在规律和学科建设的通约原理。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特色与经验主要有:重视对美国本土公共政策实践问题的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研究;重视公共政策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公共政策学科获得政府的充分支持。分析美国公共政策学现状,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中国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应当立足于对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以及现实政策问题的调查研究;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应用研究;必须汲取其他学科的养料,加强跨学科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发展;必须重视研究领域的分化,发展分支学科,构建学科体系;必须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美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特色与经验主要有:重视对美国本土公共政策实践问题的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研究;重视公共政策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公共政策学科获得政府的充分支持。分析美国公共政策学现状,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中国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应当立足于对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以及现实政策问题的调查研究;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应用研究;必须汲取其他学科的养料,加强跨学科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发展;必须重视研究领域的分化,发展分支学科,构建学科体系;必须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科举场域是科举制度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自身的发展逻辑。科举场域、科举资本、科举惯〉--j的研究领域与“书院学”研究有着内在的关系,“科举学”研究不仅是“书院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科举学”研究拓展“书院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学领域中,企业史学(business history)是出现较晚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传统大体是由美国企业史家奠定的.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是美国新企业史学的奠基人,他对新企业史学和20世纪美国新史学都有重要的贡献.钱德勒的史学成就,得益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他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引入企业史研究领域,开拓了历史研究的视野,创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推动了企业史研究中"钱德勒学派"的形成.研究钱德勒的跨学科方法,对于理解历史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外语教育领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进程。创新是学科发展的主要元素,跨学科设计是创新实践。跨学科发展的内涵在于学科间的知识交叉和融合、学科领域的拓展和提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外语跨学科设计研究是对外语与其他学科间如何有效地借鉴和渗透的规划、设想的探讨。设计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多元文化知识和综合技术颇有成效地结合和运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挂钩,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挂钩。基于先进理论和尝试的学科建设,揭示外语教育领域里的跨学科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以及研究方法,挖掘并利用外语研究的巨大潜能,深化外语跨学科的理念,从而给予社会实践以巨大的影响和推动。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与新闻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把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新闻报道中,有利于促进新闻报道的亲和力、贴近性和可读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增强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Interdisciplinary higher education aims to develop boundary-crossing skills, such as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In the present review study,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was defined as the capacity to integrate knowledge of two or more disciplines to produce a cognitive advancement in ways that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or unlikely through single disciplinary means. It was considered as a complex cognitive skill that constituted of a number of subskills. The review was accomplished by means of a systematic search within four scientific literature databases followed by a critical analysis. The review showed that, to da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interdisciplinary higher education has remained limited and explorative. The research advanc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cessary subskills of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and typical conditions for enabl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This understanding provides a platform from whic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disciplinary higher education can move forward.  相似文献   

13.
伴随人工智能、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探索,近年来教育学界对教师教学专长问题的研究也取到了长足的进展,但研究中存在着专长概念窄化、层次划分区分度低、忽视具体的教学情境、淡化教学实践的多样性、田野研究缺乏等问题,致使"教师教学专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相混淆,相关研究难以再深入下去。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哈里·柯林斯和科学哲学家休伯特·德雷弗斯分别基于不同的研究样本,采用不同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对与专长密切相关的知识转移、意会知识、专长分层及其他相关问题均进行了深入、独到的研究,分析、比较两者的探索,对于教师教学专长研究走出目前的研究困境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研究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机构、设立资助基金、调整领导结构、改变教师招募和评估模式,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这些战略措施启示我们,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也应通过成立专门的跨学科研究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基金项目、建立新的教师聘任、评价和晋升制度促进学科之间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Undergraduate Research (UR) provides deeper experienti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while increasing their self-efficacy, academic success and motivation to pursue graduate studies. Many real-world problems require an integrated solution and collaboration across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students develop skills to work across disciplines on challenging research problems. As types and complexity of UR increase, Interdisciplinary Undergraduate Research (IDUR) has become more prevalent,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 We define IDUR as “student-faculty collaboration to examine, increase, and share new knowledge or works relevant to research questions the investigation of which necessitate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From the faculty perspective, an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national sample of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in the U.S., we outline the enablers of and barriers to IDUR and provid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nsights.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irrespective of the size of the institution at which they work, faculty members value mentoring students conducting IDUR although it brings with it some challenges. Our findings may help institutions better facilitate IDUR projects and inform facult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at deepen student learning and retention via enhanced curricula in which IDUR is embedded.  相似文献   

16.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ciplines and the institutions within which they are situated is a fertile area for researching the shaping of sociological knowledge. Applying theoretical insights from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his article draws 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 in the sociology of health and medicine to show which institutions in the Australian context are most likely to use sociological theory. When the institutions are positioned within the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 system, a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the relative wealth and prestige of the originating institution becomes evident.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inding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on-going viability of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7.
能动关联:“云”时代的设计学习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以"云"计算为标志的、网络荷载和CPU数字计算能力空前成熟、新一代高速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学习方法在应用高科技的实践中不断变革创新,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由此应运而生,成为数字时代的基本学习理念与认知方法。有必要通过以关联主义思想为理论框架,对设计学科能动适应时代发展而实现泛在学习的关联学习理念与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科”考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学科概念的认识可分为教学科目说、创新活动说、知识门类说、科学分支说和双重形态说。现代大学所强调的学科建设有两种不同语义上的指谓,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一门门学科在知识上的增进;二是作为不同学科要素构成的组织的建设,即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建设。因此,可以从“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两层语义上来甄别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