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自媒体为高校教师与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表达场域。催生了高校大学生自媒体叙事语境的生成,也为高校德育叙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高校师生两个白媒体主体及其叙事表达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大学生与高校德育叙事场域以及新型师生博奕的形成.并由自媒体间互性特质出发,提出高校自媒体主体间性德育叙事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作为本世纪初十年最为醒目的研究范式,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教育叙事研究的情节问题,叙事结构问题,研究者的主体经验问题,教育叙事的研究品性与信度、效度等问题域,还需要进一步地明确与澄清。与此同时,“空间”、“复调”的叙事艺术、开放性的叙事实践与作为理论形态的教育叙事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成为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论拓展与反思的重要表征。然而,从更高的方法论追求来看,教育叙事研究不能仅徘徊或止步于叙事方法的创新层面。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方法与技术的领域,它更是一个人文与伦理的世界。教育叙事研究需要超越技术性、艺术性的层面,进而成为一种具有教育学科责任和生命伦理关怀的教育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不同研究者应当从不同角度进行界定.前提是肯定信任、规范和网络这些基本要素,否则将导致概念的泛化,不利于澄清问题。引介国外“社会资本”概念的同时,有必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推进“本土化”过程。教育系统可以视为理性系统,也可以视为自然系统,两种研究同等重要,应当将教育场域作为一个整体目标,从多学科的视角,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叙事研究方法对龙岩学院辅导员场域内外生成逻辑进行了调查.并运用了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中提及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社会关系等概念,试图克服以往研究者在辅导员发展路径主题上的凌乱、主观和对立,通过叙事研究方法可以更加清晰的勾勒出地方院校辅导员场域内外生成逻辑.研究发现,辅导员在生成逻辑上的认知、评估和行动的经验图示,是社会结构在他们心智上的反映,同时辅导员在社会结构指引下参照逻辑模糊性进行探索,从而维系着辅导员场域内外的正常运作,并使其自己达到目标或者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探讨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专业支持、人际关系、专业发展内驱力和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社区教育工作者薪酬待遇较低、工作负担大、专业支持弱、社会尊重认可度不高、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职业认同感不高,在教育场域中处于边缘被动地位。提出建构社会资本、夯实文化资本、提升经济资本和注重惯习塑造是改善社区教育工作者生存状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社区文化场域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武汉市H社区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状况。社区文化场域具有亲历性、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和潜隐性等特征;具有氛围营造、情感熏陶、行为渐染和能力塑造功能,影响社区文化场域德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变量包括社区共同体认同、居委会执行力以及家庭参与度。构建社区文化场域,充分发挥其“德育场”作用是拓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社会网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农村师资队伍是决定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为了解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对农村师资供求矛盾展开调研,结果发现农村师资供给来源不充分、供给质量不符合、供给机制不完善。在此基础上,从场域理论视角对农村师资供求矛盾进行审视,认为农村教育场域作为农村社会场域的子场域,农村社会场域制约与农村教育场域局限性是基础性因素,农村教师原有惯习与农村教育场域要求不适应是关键性因素,农村教师资本数量与农村教育场域需求不匹配是重要性因素,并提出应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农村师资供给治理的技术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空间场域、参与主体互动的社会场域、行政权力延伸的政治场域。城市社区治理既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基层的具体实践和探索。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多重场域相互交叠的关系网络使得城市社区承载了更加多元的功能,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都需要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得以实现。因此,要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以重塑多元参与主体秩序为动力,以升级治理模式为优势,充分发挥制度、组织、模式在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区福利是世界各主要国家福利发展的主流模式,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福利建设应以民族社区为主要平台加快推进。在场域视角下,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福利建设的场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场域,各民族的福利文化传统是社区福利建设的重要惯习和资本。从场域、惯习与资本的特性和实际出发,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福利建设应走一条多元化的福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政治、经济、行政、社会、文化和物理等多维空间叠加的复合体,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的高度交织使得社区空间形态愈发多元。社区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来源于其空间适配性,行政机制、社会机制以及市场机制等社区治理的核心机制有效与否,在于其同治理空间的行动主体、内部关系、互动方式和治理目标的契合度,治理机制同社区多维空间的错配会导致社区治理失灵。空间叠加视角有助于揭示社区治理机制适配性的深层逻辑和一般规律,为社区治理机制适配性研究提供更为系统和科学的分析工具。实践中,应对空间叠加带来的治理挑战,需要实现治理机制的空间场域、任务流程以及互动过程的三重嵌套与适配。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与学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两大主体。高校主体创新不足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缺乏是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布迪厄社会学场域理论视角研究发现,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中的问题与大学教育场域中场域资本的输出羁绊和场域惯习的路径依赖有关。高校应注重场域资本的提升,寻求场域惯习的突破来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教科书是华裔新生代语言文化习得与族群认同建构的重要场域,亦是公民意识形成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关键场域,体现着认同塑造的复杂机制及多层级认同的冲突与并蓄。从互文性视角对现行最新版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各类科目教科书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教科书中大量的国家话语策略、高频率分布的核心概念与互文性复现的话语模式,强有力地塑造着华裔新生代“公民-国家”逻辑上的国家认同;华人的族群叙事在国家叙事背景下展开,其叙事主体、叙事结构、文化标记及话语路径都表明马来西亚华文教科书族群认同塑造的功能被强大的国家话语修辞力量所稀释。在教育场域,华裔新生代面临如何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间求取平衡,以及在国家认同的前提下提高华人族群内在凝聚力、传承华人族群认同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皮埃尔·布迪厄以法国高等教育为例,提出了其主要社会学理论三大概念:场域、资本和惯习。三者紧密相关,以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社会结构关系,进而布迪厄法国高等教育思想为理解社会结构关系带来了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揭示了法国高等教育场域中文化资本使得被统治阶级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的教育学曾长期"被"意识形态化,缺乏独立性。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教育学独立性的长期缺失实际上是由政治、经济场域等其他社会领域对教育学场域支配所致,基本中介是那些并非完全根据教育学知识的规定性及增长逻辑而建立起来的学术制度。据此,教育学研究者应首先将关注视角转换到其自身的学术研究上来,而不是依附于其他社会政治经济的需求。在具体的研究中应科学地建构起研究对象,确立新的研究方法观,以增进和捍卫教育学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东野圭吾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白夜行》是其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充满想象力和推理空间的小说作品中,作家巧设结构空间、运用多重叙事功能进行情节安排和人物形象设计,体现了较强的艺术性和哲理性。文章围绕物理空间场域下的日本社会问题、社会空间场域下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文本空间场域下不断变换的叙述视角这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智慧学习社区的兴起,激起了教学场域的虚拟化重构。智慧学习社区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了虚拟映射场域,进而强调了以价值的视角重新审视学习体验的必要性。通过梳理历时演进与共时共生的智慧学习社区的技术景观,拓展了智慧学习社区体验场域的特性,包括贯通与涌动的传播特性、自在的本体特性,以及虚实融生的时空特性所共同形成的具有独特形态的生态系统,进而研究挖掘信息技术对社会存在感、共情感、认同感等学习体验所产生的支持与影响,并由此推演出智慧学习社区的社区共享价值、社区共创价值与社区共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共治理任务广度和强度的增加,政府逐渐采用混合治理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或社会参与公共治理。但这一模式在增加政府治理资源、提升治理绩效的同时也导致公共治理场域复杂化,使政府不断面临“尽责”还是“守约”的选择难题。本文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通过Q市刺桐大桥PPP模式的个案研究,发现混合治理改变了地方政府原有的单一治理场域,在总体上形成行政逻辑、市场逻辑和社区逻辑持续互动的场域结构;不同治理逻辑的差异化要求及冲突导致地方政府的行动空间被限制,但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场域结构变化主动调整行为策略,具有“情境性自主”的特点。这一现象建立在不同治理逻辑的权力差异和主导逻辑变化的基础上,前者为其提供了内在支撑,后者则为其提供了持续动力,二者为地方政府的“情境性自主”创造了条件。对混合治理复杂效应的深究与思考,能够进一步揭示地方政府应对复杂公共问题的行动逻辑,为理解当下混合治理实践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与学生相对应和互动的关系性存在,是在特定的教育场域内形塑一定惯习的社会行动者。其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与学生之间形成的年龄夹角,导致既有惯习与持续转换的场域之间形成冲突。基于A大学若干个案的叙事研究,以场域转换与既有惯习的矛盾运动为解释框架,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过程进行考察。提出高校教师应采取能动性的行动策略,根植于最初性情倾向系统又应随场域转换而不断实现惯习重构,以实现其职业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9.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分析翻译产生与流通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布迪厄场域这一概念的解析,探究其场域理论是如何为社会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式的,指出场域理论试图打破以往的二元对立模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进一步探索"翻译场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从翻译场域的逻辑结构、译者地位和斗争情况三个方面,对翻译活动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特性为构建翻译场域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一些厘清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近来,许多研究者发现教育叙事研究并非完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诸多问题,在研究实施中也存在很多偏颇,由此非难批评之声骤起.另外一些学者,出于捍卫、发展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从价值、方法优势、现象学立场、方法与对象关系的视角展开了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