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学的根本宗旨是育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省涌现出了不少在当地和省内影响很大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校,他们创造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为此,省课改办和"基于目标教学的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将陆续推荐部分办学理念新、课程建设好的学校经验刊登在我刊上与大家分享。本期推荐的是海口市英才小学以"精心、用心、慧心"润泽"英才"的经验做法,海口市第一中学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教育哲学,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育人见成效的体会,希望能给教育同仁以启迪。  相似文献   

2.
办学的宗旨是育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省涌现出了不少在当地和省内影响很大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校,他们创造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特色经验。为此,省课改办和基于目标教学的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在本刊2009年第12期推出以校训为内涵建设学校课程的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和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品牌的儋州市民族中学的经验之后,本期再度推出海口市第二中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和三亚市第九小学以‘快乐德育’为基础,发展学校特色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新教育(海南)》2009,(11):F0003-F0003
海口市英才小学创建于世纪之交,是一所传统与现代并举、学校文化浓郁的花园式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文化润泽英才园"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彰显学校"书香校园,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有了"文化立校,文化化人"这块沃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注意传承格致书院"经世致用"的课程特色,制定了《格致中学课程建设纲要》,比较完整地构建了具有格致特色的课程体系。在编制学校课程时,我们力求学校课程能 够鲜明地体现由历史所形成的办学特色和现代社会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5.
继2009年"基于发展的学校课程建设"课题实验学校典型经验介绍以来,实验学校对"课程育人"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实践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总结。本期我们刊发海口市第九中学和海口市长流中学的典型经验,与大家分享。教育是一种艺术。海口市第九中学的积极教育,其心态、其努力都较好地实现了"教育无痕,培质有形"效应。海口市长流中学,是高中课改以来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农村高中样本校。他们深知,只有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都转化为校本课程,教学才真的是适应学生的教学。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介绍中学到经验,希望看到更多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6.
丁雯 《辽宁教育》2021,(4):31-34
教育要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养料"。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在确定了"融教育"办学特色之后,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变革和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校遵循"让孩子们经历100个世界"的课程理念,构建"融+"课程体系,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思路,用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基本路径之一。学校在进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现代课程体系建设时,要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以学校办学现实、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秉持"课程民主"理念,合理把握"学科课程注重学力凸显、活动课程着重兴趣培养、校本课程侧重素质拓展"等三个方面,努力使课程特色成为学校特色,进而发展成为秉承文化传统和展示独特风格的一种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育人目标,不仅包括课程设置,还涉及课程管理和课程资源等内容,成为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杠杆,整体撬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树立了"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探索实践,从而构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上位目标,是学校育人途径的重要载体。基于核心素养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是学校课程文化建构的重要依据,是学校课程观的重要内容,决定学校课程的设置,是课程文化及建设的关键。在新时期核心素养指导下,学校课程观的主要变化遵循渐进策略、系统策略、传承策略和创新策略,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14,(18):F0002-F0002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1943年。学校遵循叶圣陶先生"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的教育思想,确立了"童星教育"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学生"人人有潜能"的教育信念。围绕办学理念,学校"童真"德育顺应自然:重身教、重体验、重欣赏,对生命本真的尊重是我们奠定"童星教育"精神底色的基础信仰;学校育人环境别具匠心:楼群赋名,梯廊装饰,班级建设,彰显以"童星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童化"课程精彩纷呈:普通项目,特色项目,知名项目,锻造以"童星教育"为愿景的办学品质。学校"童心"教师队伍名师云集:中学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4人。  相似文献   

11.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如何评价学校的办学特色?关键看育人.而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特色最终应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同样的课程内容.同样的实施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讲会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理念错位、价值取向偏差和实施滞后等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明确自身的属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体验性、以学生为本位、生成性、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介、以经验为起点、以活动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以合作为主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骨架",不能融入办学理念的课程是"水上浮萍""墙上芦苇",难以真正发挥引领和促进育人的作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建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必然。本文以珊瑚实验小学为例,探索在"珊瑚最红,孩子最亲"这一办学理念关照下的"亲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一、树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着眼艺术教育的探索,走特色办学之路,建设“岭南艺术特色课程”。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学校的特色化发展首先体现在课程的特色化上,特色课程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6.
县域社区学院是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领头羊,办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当地终身教育发展的大局和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课程建设居于核心地位,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课程建设决定了教学内容和育人质量。新密市社区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高质量课程建设带动社区学院高品质发展,走出了颇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经验启示:高质量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符合需求者的特征,要有社区教育的特质,要凸显区域特色性。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转变育人模式,首先应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点探讨苍南中学在构建“美丽人生”三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提出通过明晰办学理念、梳理办学传统与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绍光 《中国德育》2015,(23):57-58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成都市万春小学在办学中一直思考与定位的问题。几经论证和不断实践后,学校以"剪纸文化"为切入点,创立学校德育特色,从而推动学校走上"文化育人、文化育校"的发展之路。为此,学校谱写出以校园环境、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凸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剪纸文化育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9.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是遵循育人的本质规律,同时也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种必然。多年来,我们努力实践"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一是学校实现"课程领导"。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的实施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几年来,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优秀的课程体系能立足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多年来,我校为了打造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周边地域资源优势及多年来开展书法教育所积淀的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上,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传承理念遵循文化确立校本课程核心"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传承翰墨文化"是书法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强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确立文化育人的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博大的精神文化影响人、培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