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弓长 《预测》1984,(Z1)
大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文献中开始使用“科学技术进步”这一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科学在意识领域内产生后,就成为独立的生产能力,而它是财富最可靠的形式,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自从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科学也是生产力以后,我国开始重视对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科学学、未来学、人才学等新学科有不少文章探讨这一问题。然而,如何用定量的方  相似文献   

2.
范畴人人熟知但不一定真知.范畴就是人们存在的理论表现,真正的知识要用范畴来表达.所谓真正的知识,就是要回到事物本身,描述生活事件的存在,即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恩格斯对真正的知识作了实事求是的陈述,也就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特别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充分地体现在《资本论》中.经济范畴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也就是经济存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借助于辩证法,借助于经济学范畴的存在论性质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的诠释.经济学范畴的存在论演进表现为: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商品(价值、使用价值)——货币——资本——财富——信用——危机.这样,经济学范畴的存在论意义就是有利于增强人们的领会能力与行动能力,有利于领悟人们的存在意义,有益于形成一门新的区域存在状况的科学——经济哲学,有益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勃兴的物质条件——大规模设备投资机器设备作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马克思称机器设备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或称作“真正的物质资料”。自然科学由知识形态的一般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就是通过发明创造而物化为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尺度,其优劣反映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及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4.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这一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了实践与升级,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就在马克思的观点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思路与理念.但是马克思科技观具有两重性,所以面对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科学运用马克思科技观引领当代科技创新与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由刘大椿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从辩护到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一书整合了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的研究成果,分别以“马克思科学观研究”“当代科学论探索”与“西方科学论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然后通过马克思科学哲学、马克思科学社会学、科学观的转换、科学技术的异化、科技战略与公共政策、中国科学论的发展、西方正统科学论、后现代科学论等八个章节从辩护到审度对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固定资本往往会被理解为机器,它一度表现为财富创造的巨大源泉。然而,随着固定资本的全面普及和劳动生产力的快速提高,曾经作为固定资本最适当形式的机器,其价值和重要性日趋下降,逐渐表现为流动资本的属性,而社会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开始凸显,逐步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表现为固定资本的最适当的新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言,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至此,生产方式已经发生变革,在大工业中以劳动资料为起点,而在后工业中则以社会个人为起点。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研究的,不再是劳动资料如何从工具转变为机器,而是社会个人如何从人本身转变为了新固定资本。  相似文献   

6.
<正> 据报道,前不久,在某省的生产力研讨会上,一位知名专家提出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生产力”。强调了核心技术的作用,但也有值得商酌的地方。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还说,科学是生产力。邓小平根据当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式,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唯物论看,目前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相互对立的两种主要观点都存在不可克服的予盾.与科学学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差异不同.历史唯物论的经典作家们从它们的共同内核出发,形成自己的一元科学技术观,然而他们又肯定了科学技术具有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双重属性,以至于进一步指出科学不仅是观念的财富,而且是实际的财富,因而具有物质属性.这一结论与现代系统观的观察结果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出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哲学理解以及判断某种形式的意识是否具有生产力属性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研究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和重要的生产力,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如何加快信息工作,体现信息科在医院管理中作用是我们信息工作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院信息科的组成及特点医院信息科工作主要以医院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物理模型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劳动是社会的“一般劳动”,是一种“生产的特殊方式”。因此,社会的科学能力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科研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它们在通常意义下仍然遵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原则。由此,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科学技术怎样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怎样容纳了科学技术?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物质的生产力的要素,才能成为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才能发挥其社会作用。就此种意义而言,研究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就是研究科学在生产力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刘杰理解得最为深刻.正是由于对崇高人生目标的追求,刘杰始终坚持知识就是财富、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信念,在齐鲁大地乃至全国名声鹊起.谈起他的成功,自有一番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2.
李好平  王莉 《软科学》1991,5(4):5-8
<正>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98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科学  相似文献   

13.
一.凿岩工具与人类文明 开天辟地,兴亡何限鱼龙。从猿到人,劳动造成世界。恩格斯说:猿由于学会使用工具劳动,而逐渐脱离爬行动物,进化成为头脑发达的直立行走的人。马克思说:“科学是最高意义的革命”。生产力是社会进步最活跃的因素。一切生产关系的变迁,都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一人 工具”。人类社会的分期以工具的状况为标志。  相似文献   

14.
选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恩掊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曾将达尔文的发现与马克思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发现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批判国民经济学、黑格尔辩证法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自然、社会历史观即新世界观,新世界观使马克思实现了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变革.把财富作为历史问题、社会自然过程,劳动尺度是马克思运用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科学方法剥离历史幻象、建构科学劳动价值论并最终使经济学成为历史科学的批判尺度和建构尺度.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道路     
古希腊时期,托勒密国王希望能轻轻松松就学好几何学,于是便向欧几里得打听学习几何学的捷径,欧几里得回答说:“几何无王者之路。“就是说,无论是皇亲国威还是平民百姓,在科学的道路上完全平等。马克思将科学的入口处同地狱的入口处相提并论,认为从事科学需要有种义无反顾的精神。那么,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出发,通过比较分析马克思劳动力与人力资本概念的形成、层次性、所有权特征、价值衡量以及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本概念是马克思劳动力概念的逻辑发展——内在体现和外在投资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科学作为社会生产力是“以知识的形式”存在的,是“一般社会生产力v,这种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生产力要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必须并人生产过程,也就是说科学总是通过技术渗透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改变和发展这些要素,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速度,使之从潜在的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既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所以,科技成果转化,或者说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而且将是我国政府、科技界、企业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探究活动。而实验就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探究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是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任何一个单位,若想在社会上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充分挖掘人才潜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教育培训已成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和一项,战略性活动.基层党组织应当积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积极探索职工教育新途径,为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