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峰 《甘肃教育》2011,(10):6-9
3.社会教育——扫盲识字与政治教育并举。 革命根据地建立前的陇东地区,文化教育特别落后。当时的南梁共有295户农家,从未建立起一所学校,群众因为不识字,写信要到几十里以外去找人。春节写对联时,只好用碗蘸上锅墨水,在红纸上印圆圈代替春联。1934年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  相似文献   

2.
陇东地区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乃至西北最先创办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地方。红色政权建立前,这里政治腐败,群众生活艰难,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在后来属于革命根据地的区域内(包括现在的环县、华池、合水三县全境,庆城、正宁、镇原、宁县的部分村镇),没有一所中等学校,仅有5所完全小学、50所初级小学(包括私塾),校舍多系窑洞和庙宇,在校学生只有400多人,  相似文献   

3.
李峰 《甘肃教育》2011,(11):5-7
2.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陇东革命根据地从1934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到全国解放的15年中,一直处在战争环境中,新的教育制度虽然逐步建立,但还不够完善,建立起来的主要有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和社会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多次选择、调整落脚点,最后落脚陕北,其首要原因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仅存革命根据地。其次是党中央的科学精神和战略眼光与"北上抗日"政治路线的共振,使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成为历史必然。到达根据地后,党依托着这块唯一的根据地,通过红军"东征和西征"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争取时间,争取空间,争取力量"的斗争中赢得了先机。随后深入华北地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为日后的发展并最终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6.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何宗渝郭丽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表的《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说,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目前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从无到有,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全国教育人口第一大省.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76万所,教育人口2815.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8.5%.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一直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以后,开始尝试用文明吏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来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郑林老师从历史知识的建构因素入手,以历史观为视角,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内容,讨论“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问题,并以“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为题撰写系列文章,呈现学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方面的思考。本刊连载郑林老师的系列文章,期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疫病流行、医药资源匮乏的局面,新政权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农村卫生事业。随着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和集体制的确立,政府在乡村医疗卫生事务的引导和管理上逐步发挥了积极作用,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农民就医环境。广大乡村逐渐有了自己的基层卫生组织,并陆续开展了卫生防疫、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活动,乡村卫生事业取得初步成效。共和国前20年间,新政权从自身指导理念和中国实际出发,以农村为重点,整合中国本土资源,借鉴西方医疗体系形成的现代中国模式,从卫生建设的角度反映了新政权探索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式道路的努力。这一时期,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起步为整个集体化时代乃至今日的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其重要意义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一、读示意图,分析历史特征1.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历史条件。①必要性: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但由于斗争经验不足,起义仍然以城市为中心,进行中心城市暴动,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领导者都设想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没有尝试考虑开辟新的革命道路。20世纪20年代中共领导的三次武装起义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教育的百年进程中,民国学校历史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学校历史教育是对清末新式学堂历史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历史教育的数次改革,都可以从民国学校历史教育中找到踪迹和例证。然而,对民国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研究在整个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还处于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我现为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历史教师。从1988年到现在,我与赵亚夫老师已有20年师生情谊,他虽然没有为我们上过教法课,但却带了3年多的班主任,这期间我们得益于他的教诲实在比他上一门教法课要多得多。大学毕业后,获与老师的交往从未中断,学习也一直在继续。正因为如比,我对赵老师的历史教学研究在理解上就可能更敏感一些。得知赵老师终于打出了自己新历史教育的主张,我就立即萌生了做访谈的念头。一是因为,我身在中学,我的访谈或许有助于一线老师和一般读者去理解赵老师的新主张;二是因为,赵老师早就倡导以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历史教育,而他的新主张对比又有进一步阐发,我期望用更自由的访谈方式呈现其重点,以便同仁们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理解。赵老师搞研究写文章,常常讲教学现象(亦即实跋)背后的道理,而这道理当然是有理论做支撑的,关于道理的阐述(亦即理论)本来就发乎实跋,可惜的是一些老师误以为赵老师的文章“理论性”太强,并未耐心认真地读下去。其实,真正认真地读进去了,才恍然发现赵老师的理论原来是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是理论与实跋交融的结果,绝非空谈。但愿我做的这个关于赵老师新历史教育主张的访谈,能够让老师们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所得益。  相似文献   

13.
2004年2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作了题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于求真务实的精神。详细阐释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之后则开始尝试采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郑林老师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内容,就此做了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方面的思考,撰成“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建构”系列文章。本刊连载这些文章,目的是希望引来,你新的恩考,你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讨论科学发展观这一热门话题时,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首先搞清楚、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是什么,然后用这一思想武器来审视、回顾、反思、改进各个领域的工作;另一种是接过“科学发展观”这一口号,把自己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着的一切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提法之下。如果是后者,就完全失去了学习和讨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必须看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并提出这一新的发展观,绝非无的放矢,而是有其明确的针对性的。据此,在我们应用科学发展观思考教育问题时,就必须分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由于笔者视野狭窄,水平所限,全面论述这一问题是不可能的,只能就感受到的几个要点,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2010,(4):92-9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占中国最大多数的农民的成功动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因素.对农民进行社会动员主要是通过对农民启蒙和教育的方式进行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对农民进行启蒙和教育时注重和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因而使农民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同时,多种启蒙和教育形式的运用从各个方面影响并动员了广大的农民.因此,被广泛动员起来的农民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自1949年以来,先后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的一共有6次,分别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50周年和去年的60周年大庆。历次的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武器装备从“万国牌”“骡马队”到“国字号”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一直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新课程改革以后,开始尝试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来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郑林老师从历史知识的建构因素入手,以历史观为视角,结合中学历史新课程内容,讨论“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问题,并以“历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为题撰写系列文章,呈现学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方面的思考。本刊连载郑林老师的系列文章,期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评估研究已经成为同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并列的教育科学的三大研究主流之一,教育评估同教育测量、教育评定和教育研究既有联系又不相同。本文首先讨论教育评估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和特征,随后简要回顾教育评估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