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思品教师,有责任传播中华国粹,将国学经典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中;作为一名学生,也有义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尽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龚慧叶 《考试周刊》2012,(38):190-190
生态课堂旨在让教育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拐杖。从而使其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对这种课堂教学情境的追求是永无止境,也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生本教育的概念,指出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他着重强调:在学习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把知识融人生命,融入生活,使得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高。新《纲要》明确指出:“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  相似文献   

3.
《小火炬》2006,(5)
3月15日,福州市仓山实验小学拉开了“红色之旅”读书系列活动的序幕。各中队“读书小使者”围绕此次读书活动主题,提出了本班读书活动的设想和口号,如一 (5)班的“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三 (3)班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 (1)班的“搭乘红色之旅旗舰,弘扬革命传统美德”;五(2)班的“寻先烈足迹,  相似文献   

4.
泛泛而读,必定会有失当之处。读书虽然是好事,但不能不分好赖一概读之。单究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无法把所有的书都读完的。所以,读书当读圣贤书。"读圣贤书"出自文天祥的《自赞铭》,全文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在今天看来,读圣贤书,要比古人的用意更为简单了。现如今,很多省市开展了诵读经典的大型读书活动,不能不为之拍手叫好。要知道,有人重视,总比腐朽烂掉来得好。不过,还是有人盖棺定论地评价,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诵读经典了,我认为,这种说法可  相似文献   

5.
阅读,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学校通过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开展多样读书活动,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建立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发挥家校互动作用,共享亲子阅读乐趣,让学生"有兴趣读、有好书读、有时间读、有能力读",引领学生走进书香的世界,做有根的人。  相似文献   

6.
阅读,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学校通过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开展多样读书活动,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建立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发挥家校互动作用,共享亲子阅读乐趣,让学生"有兴趣读、有好书读、有时间读、有能力读",引领学生走进书香的世界,做有根的人。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一张白纸,老师好比是一支画笔,学生将来的缤纷生活,从教育开始。仁、信、礼、智、义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在讲究诚信,而近几年来,随着一些过分的物质追求,诚信这个词在人们的思想中已经开始淡化,学生也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国学经典承载着讲理传道、熏陶濡染等教育功能。较长时期以来,我市把实施经典诵读工程作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载体,作为提升师生素养、学校管理水平,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有效途径。自2009年全面启动以来,市县区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全面部署,学校实施顺畅,家长配合给力,取得了较好育人效果,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我们的主要经验是:一、统一各方共识,上位至政府行为,覆盖到所有  相似文献   

9.
让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让读书通过校园、家庭,渗 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个人的心。  相似文献   

10.
田丽 《都江学刊》2001,13(4):46-48
贯彻“以德治国”思想,以德育人,全面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必须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德树人,体现教育方针的全面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深刻内涵;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传统为积淀,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精神明教育融合起来;以创新为契机,让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成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少做点题”“多读点书”,这种呼声很多也很久了,但是,很多学校好像往往做得相反。语文课堂基本上是“讲堂”,课内课外基本上是“题海”。据我了解,很多中学生一个学期都没有去过阅览室,甚至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很少去过。必修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有几个学校落实了,又有几个学生读了几本名著呢?更不要说新课标推荐的那一长串名著了。  相似文献   

12.
仲玲 《生活教育》2010,(3):57-61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曾经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是民族的灵魂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也只有在自己的语言之中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社会一种非常现实的实用主义起作用,汉语教育因为不那么“实用”越来越被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早在上个世纪,作家余光中就写下了“哀中文之式微”,感叹现代中国人汉语能力的下降。而如今的状况可能更糟,学习英语早已是从娃娃抓起,汉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路下滑。  相似文献   

13.
罗宏斌 《教育》2011,(9):52
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语文教材摆在面前时,笔者深深地被吸引了,漂亮的外形设计,精美的课文插图,丰富的选编内容,合理的编排体例,新颖的设计理念……驾着课程改革的小舟,北师大教材犹如一盏导航灯引领学生驶进了一片新的海洋。调整顺序《课标》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对这个"创造性",笔者的理解是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时,许多学生没有到过深圳,没有亲身感受过深圳的现代  相似文献   

14.
纵观历年中考文综试卷,不难发现,其内容偏爱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凸显出时政热点的统帅地位,热点资料与教材知识的点衔接是那么紧密而自然,这就说明,要答好中考文综试卷,首先必须关心时政,了解时政热点,并且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解决时政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做有德之人     
李天宜 《高中生》2010,(31):5-5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没有必要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  相似文献   

16.
辅导组“3+1”读书俱乐部经过一个时期紧张有序的筹备,终于迎来了首批80名会员。这批俱乐部成员是自愿申请、学校批准的。这个数字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我们为大家拥有这么高的读书热情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17.
18.
《基础教育论坛》2013,(9):62-64
正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释义: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释义: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论坛》2013,(12):62-64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共360句、1080字。除总叙外,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7个章节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涵养德行的优秀读物,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之作。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现在有些教师只读三本书:课本、教学参考书和练习册。课本是上课的剧本,自然离不开;参考书是教师的拐杖,也会用心去读;练习册是学生冲刺高分的法宝,教师更会花功夫去研究。应该说,用心钻研这三本书,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