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凡 《早期教育》2000,(6):36-36
一般来说,孩子在两三岁时吮手指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到了四五岁甚至更大时还吮的话,。就有些不正常了。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家长可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过多构注意、纠正、指责,就会促使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也更紧张,反而强化了这一行为。有时侯孩子吮手指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家长应反省一下,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是否足够。  相似文献   

2.
一位智者说过,人的一生只在做着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在我看来,人的一生只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做事也是做人。作家长的都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能有所作为。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个人认识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如何培养孩子成人的认识上,不少人还存在着一个误区,他们往往只盯住孩子的分数,忽视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目前,不少人对一个孩子的评价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个好孩子,将来也会有出息。人们总是对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另眼相看,认为他们要么努力不够,要么资质先天不足;对他们的未来要么信心不足,要么忧心忡忡。学校里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作昕 《山东教育》2005,(21):126-127
一位智者说过,人的一生只在做着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在我看来,人的一生只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做事也是做人。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能有所作为。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个人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如何培养孩子成人的认识上,不少人还存在着一个误区,他们往往只盯住孩子的分数,忽视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众挨批,高二女生服毒自杀,家长、学校监护不力》这是2007年6月13日千龙网的一则新闻标题。花季的生命因老师的当众批评便服毒自尽。我在为之痛心的同时,呼吁家长重视孩子的生命教育,在进行德育、智育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坚强。否则,我们的宝贝不知在什么时候就会因为什么挫折起了自杀的念头,采取自杀的行动。老师和家长是监管不住的,因为我们不能时时陪在他们身边,只有在孩子的心灵中筑起一道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防线,我们才可以安心地期待孩子的长大成人成材。  相似文献   

5.
戴红 《宁夏教育》2009,(5):78-78
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家长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这样对孩子心理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首先,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的是“实际负担”过重,作业太多;有的是“实际负担”并不太重,而是心理上的压力太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何方?当然与学校有关,比如为了保证、提高升学率而任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我以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主要来自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7.
身为母亲,我们总在以家长的身份教育孩子,希望我们的人生经验能够让他们受益,使他们不走弯路,有一个更好、更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陆士桢  何欣 《家庭教育》2014,(10):32-33
毛毛是一个喜欢挑战自己,不服输的孩子。每次考试之前,他总会给自己订一个目标,一定要考前几名。老师家长劝他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更容易实现,他却说:“目标高才好呢,这样可以让我更努力。”但是他一次也没有实现过,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只放空炮”。  相似文献   

9.
10.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这个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是难以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或者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冲突,会使教师产生焦虑、不安的紧张状态,给教师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在巨大沉重的心理压力面前,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小学教学中,许多的老师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教育了.而现实中学生在学校有哪些表现呢?近五年来笔者根据我校每学期的进行两次的学情调查情况和网络反映的信息进行了总结,发现以下共性问题: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看问题存在偏执现象;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出了问题要么靠父母解决要么凭一时的冲动解决;同学关系差;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容易导致发生口角、打架、逃学;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前途缺乏自信或者悲观失望等.  相似文献   

1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孩子与人正常交往也是一种能力,家长应该懂得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帮助孩子掌握交往技巧,家长自身要克服交友的一些思想误区,共同构筑起与人交往的桥梁,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
方水 《家教指南》2005,(8):42-43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各地气显又反复无常,乍冷还热,因此,很多孩子受了风寒,儿童医院、各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室里的患儿较往日增加很多。  相似文献   

15.
16.
通常我们会觉得孩子任性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娇纵出来的,而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任性其实是儿童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儿子期末考试成绩揭晓的日子,我在家里忐忑不安。心想这些日子我是辛辛苦苦地赔上了,定期说教,晚上陪读,考试前千叮咛万嘱咐。我知道现在我和很多的家长一样望子成龙——爱分没商量。  相似文献   

18.
在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深感家长与孩子的紧张关系也是影响考生成绩的重要因素。当问到“你们与父母之间有矛盾吗?”有一个班中竞有一半学生举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紧张的亲子关系呢?难道家长做得不够好?恰恰相反,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关心,引发孩子反感。  相似文献   

19.
儿子8岁,性情比较急躁,脾气大,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哭闹,什么都想马上得到,而且在跟保姆或奶奶在一起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需求都可以被马上满足。当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希望慢慢通过延迟满足来锻炼他,但感觉很困难,孩子的任性和哭闹经常让我很烦躁、苦恼。应该用什么方法才会使他改变?蔡建新:哭闹是孩子向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一同事的父母带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从遥远的农村老家赶来看望他们一家三口。而他女儿亚男对“土气”的爷爷奶奶却“敬而远之”:奶奶要抱她,不依;爷爷抓花生给她吃,不要;吃饭也不愿与二老同桌。晚上就寝前,他宣布:“您二老住亚男的房间,她跟我们睡。”话音刚落,6岁的小亚男居然问:“爷奶那么脏,能在我床上睡?”结果,两位老人只好在客厅的沙发上凑合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匆回老家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