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教材自然第九册《热空气》一课,其难点之一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教师教学用书》对该难点的处理太简单,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在教学中,我运用复合投影片对该难点进行了突破。这种教法不知是否可行?望同行们指教指教。下面,我谈谈我的教法。 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出“纸蛇转动、塑料袋上升与热空气有关”的结论后,教师提出“为什么热空气能使纸蛇转动、使塑料袋上升”?“热空气有什么性质?”这些问题,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山东省威海市长征路小学的刘昌晓老师,执教了《热空气》一课,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好评。现将该课作一些简要的评析,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热空气》是本册教材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在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导学生做“纸蛇实验”和“塑料袋升空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两个实  相似文献   

3.
教材:义务教育小学自然五年制第七册第五课(六年制第九册第五课)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课前准备: 1.分组材料:酒精灯、火柴、小塑料袋、小纸蛇。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九册第5课《热空气》一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即“纸蛇旋转”和“塑料袋上升”实验,说明了热空气可以上升。热空气为什么可以上升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本用语言叙述: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学生只能照本宣科熟记,并不能理解,因此,我这样设计实验:在天平左右托盘上分别放大小相同的烧杯各一个,使天平左右平衡,用铁丝穿上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到其中一个烧杯中(此烧杯中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上的《热空气教学的实验设计》一文后,我很感兴趣。于是,我也照样了做了一个支架和两个纸盒,打算以后上《热空气》一课时备用。 不久前,教学《热空气》一课,课前,我先照课本上的说明,把实验做了一遍。结果,实验2中的塑料袋就是上升不起来。上课时,我还不甘心,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把实验2又做了一遍,不知怎么的,塑料袋还是不上升。我们的实验与课本上得出的结论不符,学生们为此都大为扫兴。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一)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作用。《热空气》是义务教育小学自然六年制课本第九册第五课。本课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当炉火比较旺时 ,挂在炉子上面的手帕会不停地向上飘动 ,这是什么原因?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分三层 :1 观察纸蛇和热气球实验 ;2 启发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作出概括 ,进行解释 ;3 由教师讲解热空气的性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会上升 ,这是由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重量减轻的缘故。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应用的事例———我国古代的孔明灯和现代的热气球。在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把科学定义为“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重在体现把科学作为探究过程来传授。也就是说 ,自然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两点浅显的看法。a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的 ,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平时的自然教学中 ,我们发现一个小实验、一个小游戏 ,甚至是一句鼓励的话 ,就能把学生引入探索的情景。如教学《大气压力》时 ,教师拿出一只空杯子 ,装满水 ,然后盖上一张硬纸片 ,问学生 :“我把杯子倒过来会怎样 ?”学生回答 :“水会流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上《热空气》一课时,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非常明显。具体改进方法是:如图,在桌上放一盏酒精灯,在酒精灯的周围均匀摆放三个大小相同的木块用来支撑玻璃钟罩,便于空气从底下进入钟罩内,并用钟罩罩住酒精灯,再在钟罩口盖上一张边长为7厘米的正方形薄纸片纸要轻。在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点燃酒精灯前和点燃酒精灯后所发生的现象。学生通过实验,就会清楚地看到:点燃酒精灯前,纸片稳稳地盖住钟罩口;点燃酒精灯后,纸片“飞走了”。这一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热空气的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热空气会上升”实验的改进@陈…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冀人版《沉和浮》一课时,让各组学生把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放入水中,观察汇报现象,有的学生说木块和小纸片浮,石头和铁盖沉;有的学生说小纸片和石头沉,木块和铁盖浮。问题出现了,于是就有同学自然地提出疑问:小纸片和铁盖究竟是沉还是浮呢?教师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再进而逐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重视激情引趣 ,促求知欲变动手欲渴望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是儿童的天性 ,不断探索新奇的事物是儿童的本能。因此 ,自然教学应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地设计实验内容 ,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高涨时就会产生动手欲。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 ,教师先做演示实验 ,学生看到一杯水竟让一张小纸片挡住了 ,而水却流不出来 ,有的学生纷纷举手发问 :“是什么把纸片托住了呢?”教师告诉同学们 :“耳听不如眼见 ,眼见不如动手干 ,你们都动手做一做吧。”于是同学们都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成功者高高兴兴 ,失败者在教师的诱导下找出了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秀 《山东教育》2012,(Z1):103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核心课程。而科学课的探究活动离不开做实验。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因此设计可操作的、成功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改变现有条件下的实验教学是突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关键。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验改进。一、补充完善,易于操作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外衣》单元第7课《热空气》,有两个活动:"想办法让袋子飞上天"和"做个旋转的纸蛇"。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2.
《风》教案     
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理解风的成因。2 通过对风的成因的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解能力。3 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使学生理解风的成因。难点 :指导学生设计风形成的模拟实验。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可拆卸的空气对流箱、蜡烛、火柴、香、细线、纸条、小铁盘、保鲜膜、剪刀、双面胶、胶带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学生汇报。(热空气的知识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提问 :1 …  相似文献   

13.
在这次课改的浪潮中,《自然》课将更名为《科学》课,如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务必求真。 我曾在不同的地方讲过《保护大自然》一课:乡村学区小学讲过,镇驻地小学讲过,平度市实验小学讲过,奇怪的是地方不同出现的情况却相同。  相似文献   

14.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自然教师要上好实验课,与其他教师相比,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多一些。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教材为主,但不囿于教材。如“热空气会上升”的实验,照教材上的说明组装并实验,塑料袋不是被烧坏就是升不起来。我改用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课本中有很多实验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四年级《热空气》一课,课文安排一个热空气上升的实验,这个实验在以前的课堂中都做过,没有一次成功。这样失败的实验,不仅影响教学时间,而且影响教学效果,最主要是打击r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后,我对失畋的原因作了分析,共有两点:①塑料袋过小很容易被蜡烛烧燃(塑料是易燃物);②塑料袋大,又太重,升不起来,那么只有找到又大又轻的塑料袋,实验才有可能成功。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这种塑料袋。有一位  相似文献   

16.
自然教师应该怎样驾驭教材 ,如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 ,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呢 ?我认为 :1 以情激趣 ,以趣促学“兴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在自然教学中 ,只要学生对自然产生了兴趣 ,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会迎刃而解。例如《毛细现象》一课 ,教师拿出预先准备的白色吸水纸 ,对同学们说 :“谁能和‘变脸’一样 ,给这张吸水纸变个脸呢 ?”问题一出 ,同学们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 ,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用彩笔涂 ,有的补充说用毛笔快一些 ,还有的说给…  相似文献   

17.
热水在冷水中怎样跑?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热往哪里传》一课中的一个活动,教学时间分配上只有10分钟,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想办法看到热水在冷水中跑,再让学生实验、交流得出结论。课前学生围在讲台边,纷纷议论,“老师,我们今天学冷水和热水?”“老师,冷水中倒进热水会怎样?”……看着学生好奇的样子,我改变原来的引入方法,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启发:“如果热水倒进冷水会怎样?”学生的问题受到重视,因而兴致很高,大胆进行猜测,有的说:“热水在冷水中会散开”有的说:“热水会浮在水面上”有的说:“热水会变成温水”……他们急于想知道结  相似文献   

18.
1 演示实验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的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演示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我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人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水流下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学生因对这一问题的好奇,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这一堂课的有效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1999年4月,我有幸和其他3位广州的老师共赴武汉参加由《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自然教学研讨班。班上还有来自武汉和恩施市、建始县的自然老师,连同我们总共9位年青人。编辑部请来了武汉二师、水一小、水二小的自然教师和我们9人共同研究了4个课例,包括《凸透镜》、《昆虫》、《保护牙齿》、《热空气》。而这4个课例的研究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过程、教学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 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我与武汉市的樊军老师,建始的张爱民老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共同研究《热空气》一课,令我获益良多。其中最深刻的应该是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这一教学环节,下面我想谈谈我对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自然教材第九册《热空气》介绍了“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实验装置,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按此装置实验很难做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1.学生很难调平衡;2.加热时由于热空气具有上升的性质,易拉罐容易左右摆动,给加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3.给易拉罐加热时,易拉罐周围的空气受热带动易拉罐上升,给学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