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之际兴起的恣情任性、不拘礼俗的士风,时人及后世多名之以“达”。实际上儒家和道家,对“达”及“达人”有不同的理解。竹林名士基于道家思想的“达”,重在真率、淳至、因仍自然,是“玄心”的自然流露,才情的自胀表现,同时也是特定社会政治背景的产物,至两晋之际,“达”的内涵及其表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魏晋放达士风的基本方面,仍构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生境界中高远、浪漫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魏晋之际名教自然之争与诗人心态魏娟莉魏晋之际,伴随着司马氏的篡权及排除异己的政治活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了名教与自然的激烈争斗。此次斗争,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争议或意识形态的论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在思想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名教与自然之争从兴起...  相似文献   

3.
中国逻辑的独立发展和奠基时期(上)周文英中国逻辑的独立发展,开始于春秋战国,秦汉之际达于高峰,尔后绵延至魏晋。春秋战国阶段一、先驱人物:老子、孔子、墨子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东部的鹿邑)。河南是古代中国腹心之地。夏、商都是以河南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是魏晋名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汉魏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是形成魏晋名士的政治原因;与这种经济、政治形势相呼应,在学术思想界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广大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既追求人性自由,又恪守封建礼教。形成所谓双重人格。至曹魏,一批人的这种双重人格特征已十分明显,它标志着魏晋名士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5.
作为魏晋之际的一位大儒,王肃所为人注意的往往只是经学史上的“郑(玄)王之争”,其儒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却常被忽略,本通过对王注《孔子家语.致思篇》的研究发现,王肃的思想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具有援法入儒,德(礼)法兼备、顺时权变的特点,深刻地反映了魏晋之际复杂的社会和政法变革,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祥作为琅琊王氏再度崛起的奠基人物,因其不同寻常的孝行在魏晋易代之际屹立不倒。从王祥的孝行表现、孝行的渊源和时代背景、孝行所产生的结果诸方面,可以看出王祥行为中以孝行博取功名的功利性考量以及魏晋易代之际忠孝分途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贾充是魏晋之际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魏晋嬗变的焦点所在,而且在晋初政治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历来史家大多持否定态度。实际上,贾充远非正史所载的那样奸佞无比,罪大恶权;相反,贾充是一个在诸多方面都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物,缺点虽有,却是次要。  相似文献   

8.
论两晋之际的中原势族王大良中原地区素有多士之称。魏晋人常说:“豫州人士常半天下”①,“汝颖固多奇士”②。这些人依靠其才能入仕为官,大多通显于魏晋,子孙得其荫资,累世为官,成为世族。此外,另一部分人在政治上并不通显,但称雄乡里,世为地方豪强。为了行文方...  相似文献   

9.
儒道两家从创始之初就建立在同一个文本《易》基础之上,魏晋时期,儒道会通成为思想领域的主要课题。魏晋禅代之际,以嵇康和阮籍为代表的竹林名士"越名任心""任情越礼",表面言行彰显出"崇道反儒"的特性,但内在思想却潜在着儒道会通的本质,尤其是向秀的"儒道为一",则更加丰富了魏晋玄学儒道会通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朝奢侈之风述论高卫星魏晋南朝时期,随着士族制度的兴起与发展,奢侈之风在整个统治阶段中逐渐蔓延开来,以至相延成俗。东晋人王导说:“自魏氏以来,迄于太康之际,公卿世族,豪侈相高。《南齐书·高帝纪上》中也说:“大明泰始以来,相录奢侈,百姓成俗。”梁武...  相似文献   

11.
傅玄在魏晋之际儒学动摇,社会风气败坏的情况下,力陈时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教育及社会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汉后期,佛法东迁。魏晋之际,社会动荡。佛教思想进入东土后,首先得到了上层有教养文士的认同与肯定。在《世说新语》和《高僧传》中记载了诸多高僧与名士交往辩答的轶事。本文拟从这些轶事出发,来探讨魏晋之际士僧交往与融合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3.
尽管挽歌产生的确切时间和原因今天已很难说清,但到汉末魏晋时,葬礼中使用挽歌以助哀已成惯例,却是不争的事实。汉末魏晋人除了在葬礼中使用挽歌外,他们还喜欢在“宾婚嘉会”之际或日常生活中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但已明显不以助哀为目的,相反,崇尚“以悲为乐”的审美时尚,表达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于生命危浅的惶惑和忧惧,追求行为的放诞和风流,则成为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的原因和目的。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这实际上是以助哀实用为目的的葬礼挽歌在本时期产生的“变调“亦或说流变。  相似文献   

14.
魏晋之际,社会动荡,国家政治经济由士家大族把持,文化更由士族垄断。但士族地位随着权利争斗的胜负,地位也有所升降,士族文人命运也在这种动荡中“少有全者”,或者因不得志而一生压抑。  相似文献   

15.
库Ru官氏是魏晋时期北中国的一个小部。关于其族属,就有乌桓与徒何两种迥然不同的记载。笔者初做考订,其为乌桓殆可定论。但徒何库氏或之后出现的拓跋库氏,并不是史书记载的错误。只是进一步说明,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族名、族属和部众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也是魏晋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真书”起源问题,是文字学及中国书法学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传统既成的说法是“真书”源起于东汉魏晋之际。本文拟据文献书证及传世文物考辩,对这一陈说提出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可靠的文献资料和历史语言学资料,结合魏晋时代的世族文化,对《世说新语·贤媛》第26条进行了深入的考论,纠正了前人的种种失误,指出著名女诗人谢道韫所说的“阿大中郎”,“阿大”是她的父亲谢奕,“中郎”是她的叔父谢万,这种称谓的产生与魏晋时代的语言习俗和世族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谢道韫的这两句千古妙语乃是由大家闺秀的自然气质所造就的在灵光闪现之际生成的言语,而不是矫揉造作的由人工雕琢产生的语言。其名诗《泰山吟》足以和本则故事相印证。而就考察魏晋士人的清谈艺术和《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而言,这则故事也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8.
生处魏晋易代之际的阮籍,由于不肯与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司马氏政权合作.却无法躲避对方的拉拢,又要保全自身性命,于是做出种种有违礼法的行为来。但是,外在的越礼任诞并不意味着阮籍活得旷达自然,他内心其实一直在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19.
作为魏晋之际的玄学名士,山涛具有儒家兼济天下与道家全身避害的双重政治人格特征。体现在学术上,是儒家与道家两种思想的混合。山涛政治人格特征的形成与魏晋时期特定的政治环境有关,代表了当时玄学家的类型之一,值得予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荀彧在魏晋以来的史书中被置于曹魏开国功臣和东汉殉国忠臣之列进行评价,体现出史家对荀彧是魏臣还是汉臣的不同认识取向及其变化过程.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死后,曹魏政权建立后曾将其排除出魏臣之列.魏晋禅代之际,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出现了追认荀彧为魏巨的转变,晋宋更替时荀彧又被范晔和裴松之追认为汉臣,并给予极高的道德评价.王朝更替之际历史叙事表面的相似与相异体现出的历史脉络,为后世提供了追寻魏晋直到刘宋两百余年政治变革深层背景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