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比赛回合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参加第八届世界杯女排赛中国女排进行的 11场比赛为统计样本 ,分析新规则下女排比赛的回合特点 ,以及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在不同回合比赛所表现出的实力及存在的问题 ,以期增强排球比赛的精彩性和提高中国女排不同回合比赛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第9届世界杯女排前六强队网上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健辉 《体育与科学》2004,25(4):56-58,6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国队与前六强队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主要是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心理素质稳定、失误少的结果。但是,中国女排网上实力与世界强队相比没有绝对优势。提示现代世界女排比赛朝着女子排球男子化和“速度排球”的方向发展。指出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接发球的训练,以保证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运用,对拦网的判断和移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强训练,不断提高拦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女排综合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排在200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上以四胜一负的佳绩获得了亚军。以2007年世界杯女排大奖赛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的几场重要比赛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中国女排最主要的制胜因素是稳定的一传和优秀的防守。  相似文献   

4.
新规则实施后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得失分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最新排球竞赛规则为依据,运用录像观察法,对’99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得失分情况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了新规则实施后中国女排和世界强队的技战术表现特点,重点剖析了中国女排适应新规则过程中的滞后因素和环节,旨在为中国女排克服薄弱环节,提高训练针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在3场11局比赛中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及参赛队员基本情况等,探讨我国女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参赛队员的基本情况较为理想;在胜负场比率、胜负局比率和得失分比率三方面表现令人满意;在发球技术、扣球技术、拦网技术和传球技术等进攻技术以及在接发球技术、拦网技术和后排防守技术等防守技术方面都好于其他11支世界女排强队.依据本次女排的技战术发挥状态,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希望为提高我国女排的竞技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古女排进攻战术运用特征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第八届世界杯女排中国同古巴队的比赛进行录像统计,分析了中、古女排在进攻技、战术方面的特征规律,并找出中国队存在的差距,为中国女排跻身于世界强队之旅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2011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国队与对手在非技术、技术方面进行了比较,中国女排在身高及年龄方面与世界强队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技术方面与国外优秀的队伍有一定的差距,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球队的训练水平,为中国女排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5,(12):1084-1087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日本女排比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MB1战术、超强的防守能力、个人和集体配合能力是日本女排夺取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亚军的关键,然而日本女排仍在网上实力、身高、力量等方面与世界其它强队存在明显差距。通过分析日本女排技战术的得失优劣,旨在为中国女排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和2007年世界杯前三名女排队伍的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等非技术因素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女排队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身高指标与其他强队相差不大,但在体重指标上中国女排存在一定差距;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上已达到世界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日本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输给了美国女排、巴西女排、意大利女排。通过对中国队与这3支世界强队比赛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及分析,研究表明:在发球技战术的运用、一攻技战术的运用、以及防守反击技战术运用方面,中国女排与3支世界强队存在差距。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从实战出发,多采用跳发球技术,积累大赛经验,坚持全面、快速多变的进攻技战术,同时在执行防守反击与一攻两大战术体系的质量上,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全部6场比赛进行分析,并与竞争对手攻防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与强队间存在较大差距。进攻能力上,差距主要体现在场均总投篮命中次数、场均总投篮数、2分球投篮命中次数及命中率、前场篮板球、助攻等方面,其中,场均总投篮命中次数、2分球投篮命中次数、前场篮板及助攻与对手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防守能力上,中国队与对手存在差距较大的是后场篮板球和抢断2个指标上,尤其是在与强队的比赛中,差距更是明显,犯规与盖帽2个指标差距较小,但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第14届世锦赛中国女篮投篮技术运用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第14届女篮世锦赛45场比赛中投篮技术运用能力进行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篮的罚球技术强于俄罗斯、澳大利亚,但2分球和3分球的命中率与世界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ATP官方网站所公布的世界排名前100名的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术数据及总积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建立积分回归方程,研究世界优秀网球男子单打比赛制胜技术因素。研究表明,反映发球局的指标:平均每场比赛ACE个数、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挽救破发点、发球局胜率成非常显著性相关;反映接发球局的指标:接一发得分率、接二发得分率、成功破发率也成显著性相关。反映发球局与接发球局的指标成显著性相关的均为负相关。影响世界优秀男子网球单打比赛总积分的制胜技术因素是平均每场ACE球个数、二发得分率、接一发得分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世界羽坛格局的新趋势,从第26届汤杯和第23届尤杯的比赛入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从地区分布、赛前排名、八强晋级、四强队小组赛数据统计及中国队全部比赛数据统计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对北京奥运会女子沙滩排球比赛中,中国队与前四名之间比赛进行录像统计,对她们的发球、扣球、拦网等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选手在发球、拦网、一攻均已接近世界水平,同时找出进攻手段和防守反击与世界强队存在的差距,为我国女子沙滩排球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与对手和世界强队存在着多方位的差距,其中在进攻上与对手的差距主要表现在:2分投篮能力和助攻能力明显弱于对手和强队,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防守能力上与对手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抢断能力明显弱于对手,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中国男篮应着重提高进攻配合的默契性、传接球的技巧性和突破分球的能力,增强适应凶狠防守的能力、投篮时的抗干扰能力和防守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7.
王维 《湖北体育科技》2014,(3):244-245,259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3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第12届全运会、2013年世界皮划艇锦标赛和第30届奥运会皮划艇200m项目比赛成绩进行了归纳、统计与比较分析,认为该项目世界大赛竞争激烈程度高于国内,金牌奖牌分布更广,200mWK1中国与世界水平差距相对较小,200mK2中国与世界水平差距相对较大,对中国该项目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为例,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队比赛的技术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了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比赛经验、战术运用、控制球权、得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实力差距,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赶超世界强队的若干对策,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成绩提升找到突破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德国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时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统计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的进球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时间段都有进球,比赛下半时的后15min为进球的高峰期,上半时前10min进球也较多。反映出了足球比赛进球时间的特点,为足球教学和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08年奥运会前8名球队女排队员与中国俱乐部女排队员的年龄、身高、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等非技术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俱乐部女排队员的平均身高和扣球高度已达到世界强队的平均水平,拦网高度明显高于世界强队平均水平,队员比较年轻,结构合理,克托莱指数明显低于世界强队的平均水平。各俱乐部之间队员的非技术性指标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