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情感来源于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对生活感悟,来源于对学生热爱。有人说,教师的激情是一种造作,我认为这样的认识不正确的。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学生所想,始终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更是无处不在。而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乐趣,更容易理解接受语文呢?这就需要语文课堂凸显人文关怀,让学生老师文本三者形成精神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3.
<正>情感是语文的底色,语文课往往是靠情感获得力量的。注重情感既是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促进手段。我认为,语文教学需要情感,语文教师要有情感,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应该是语文教师执著的追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激情走进学生的课堂,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在绽放着师生情感互动的火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加深感悟,张扬个性,升华思想,从而促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周小微 《成才之路》2014,(26):92-92
创新,来源于教师对语文和对生活的热爱,它是教师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元素的巧妙应用,是生命激情的一种表达,来自于一种信念:我要把我的语文课上得与众不同,上得充满瑰丽的想象与青春的激情,助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语文工具,又要接受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完成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也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完成作品思想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具有高尚的情趣。这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也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章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记人,都记录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文本所表达的情境中。1.范读——再现情感。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一定的感情,教师要通过范…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把激情的火"。教育需要情感,语文需要情感,阅读更需要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要重视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的生成点,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维度目标。一、从"文以载道"处悟"文道统一"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感动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灵感受,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创设充满激情的教学情感氛围寻找文本与情感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再将其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情感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说明了语文课程从内部结构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在总目标中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情感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文本的情感把握 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也是老师完成阅读教学 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文本语境在学生 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中的缺失,往往造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流 于言语层面,无法深入体会文本的意蕴,进而难以体会到文本 表达的情感。而小学生的语文经验大部分从生活经验中获得, 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文本创设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 契合的生活语境,必然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及其 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1.
沃棉云 《新疆教育》2013,(15):186-186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生活需要激情,语文教学尤其需要激情。它要求语文教师充满激情于生活,焕发激情于文本,渲染激情于语言,点燃激情于互动。只有当我们教师有了激情,才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放飞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相似文献   

12.
朱建华 《新疆教育》2013,(11):66-66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生活需要激情,语文教学尤其需要激情。它要求语文教师充满激情于生活,焕发激情于文本,渲染激情于语言,点燃激情于互动。只有当我们教师有了激情,才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放飞想象的翅膀,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相似文献   

13.
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语文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所以,教师要注意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素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的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用语文去帮助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人文性理解产生了误解。当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挖掘文本的人文价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基本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关注文本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文以载道"。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载体,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要联系统整、树立榜样、链接生活、观照自我等途径,使学生明确人生的价值,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再者,文本是由一个个传承中国文化的汉字,它不是“死板”,它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情感倾向等,都需要我们去解读,去品味,才能踏上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由此,笔者以为,不管语文教学理念如何翻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进行丰富、灵动、多元的文本解读,始终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要过的“铁门槛”。  相似文献   

17.
陆香 《语文天地》2014,(30):4-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来自教材、来自学习伙伴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基本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关注文本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中高年级的要求是:把握文本内容展开深度对话,情感渗透并升华达到心灵智能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感情人手,寻找共鸣点,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如何发展学生心灵共鸣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将构建生本情感磁场作为语文课堂的必要环节,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方互动交融,最终实现心灵颤动、真情感动的人文目标.在此,我以《生命的壮歌》阅读教学的处理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20.
情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无论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于漪说:“一个没有激情,缺乏冲动的人是不大适合当语文教师的。”教师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活蹦乱跳,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教师情感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