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上兴起“复古潮”“慢电视”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也迎来了“慢综艺”的春天。但是很多所谓的“慢综艺”只是东施效颦的惯性复制,缺乏原创、质量粗糙,从而导致整个“慢综艺”市场鱼龙混杂。当此之际《国家宝藏》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国家宝藏》克服了“慢综艺”节目中存在的很多弊端,收视率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此类节目的典范。《国家宝藏》的成功为不甚乐观的“慢综艺”市场重新找到了发展方向: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慢综艺”节目想要行稳致远尚需“不忘本来”,既要坚持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也要勇于“吸收外来”,进一步创新节目表现形式,提升节目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2.
央视推出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和《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并称为三大"国宝"级电视节目,这些节目虽然聚焦的是颇为严肃、厚重的话题,但却都采用了年轻化的表达方式,用历史讲述文物,用文物追溯文明,用文明演绎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化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和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互联网的崛起,文化记忆在被不断地遗忘和解构.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重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认为《国家宝藏》从仪式化、符号化、娱乐化三个方面重构了文化记忆,用现代的方式激活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引导大众关注并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4.
近期,央视热播的节目《国家宝藏》,将历史文化与新奇的探索相结合,成为全新的文博探索类节目,极大的满足了观众不断提高的文化追求与艺术体验方面的需求,为该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该思路主要从创造及转化全新的文化愿景、多维度拓宽语言类节目的发展空间、叙事类节目中巧妙融入艺术特色等三方面进行展现。这档全新的文化类节目,通过推陈出新的方式,融合多个行业及领域,大胆运用探索性思维为综艺类节的创新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项闪珊 《声屏世界》2021,(13):54-55
随着《国家宝藏》的热播,引起了观众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广大关注.《国家宝藏》打破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刻板印象,探索出新的节目模式,将记录、文化和综艺融为一体,讲述国宝的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唤起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记忆.阔别两载,《国家宝藏》第三季强势回归.作为承载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该节目从情景性、互动性、参...  相似文献   

6.
舒竞 《东南传播》2021,(2):140-142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内,视觉修辞是指借助图像和影像符号向受众传递劝服性信息和话语,以达到心理认知层面上意义的生产与建构的传播行为。本文以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为研究对象,采用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认同观"理论,从舞美设计、视觉符号和影像叙事的三个维度来探讨视觉景观上的创新性表现,以及对受众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姚璇 《出版广角》2018,(4):53-5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面临新的任务.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精准对接当下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建立起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体系,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时代命题.《国家宝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艺术结合起来,独辟蹊径、开拓创新,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8.
《国家宝藏》是央视总台打造的一档国产文化综艺节目,自开播以来广受赞誉,最近开播的第三季在传播主体、形式、内容和宣发等传播要素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再度收获超高口碑,成为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现象级文化亮点.通过传播学角度对该节目进行剖析,特别是对运用新媒体技术赋能、挖掘文化内核、营造综艺网感、关注年轻受众等方面的创新传播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郑科  黄敏 《传媒》2019,(8):69-72
在当今泛娱乐时代,文化快餐俨然已成为受众的一种习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常常被忽视,但《国家宝藏》的成功再次证明,不是只有娱乐化的内容才能获得受众的喜爱,严肃节目同样可以具有趣味性。本文从符号理论出发,探究《国家宝藏》如何以文物作为载体,借助文字、影像、声音、镜头等多种符号"活"化历史文物,向观众展现国宝文物及其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实现发送者与接收者的互动传播,达到形神合一的主题升华。  相似文献   

10.
当下对于机械复制理论中文艺作品"光韵"的研究、分析和运用适应了新时代关于文化发展的要求。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视媒介转播升级,更是彰显了人们对文艺作品中"光韵"解读的多元化。《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化综艺类栏目,以综艺+记录的新形式展示了历史文物本身的"光韵",以别具一格的方式挖掘着历史文物所包含的内在价值,也为新时代下其他文艺作品"光韵"重塑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舒楠 《视听》2021,(3):131-13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以创造性的叙事手法、创新性的视听体验、全媒体的传播形式填补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市场的空白,具有呼唤现代人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培育广大受众爱国情怀的独特价值.《国家宝藏》的成功与节目中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的语言风格是分不开的.本文对张国立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为文化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器物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的特征,透过中国器物发展,可以看到一部完整的中华文明史。《国家宝藏》以国宝重器为载体,讲述器物从"有器之用"到"器以藏礼"内涵演进的过程;以文化传播为核心,追溯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等国宝发展历史,通过一件件文物展现中华文明的进程;以承继弘扬为目的,透过器物表达"守护"主题,展现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涵。从器物自身到器物、文化、国运相结合的形式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成功策划《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优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之后,央视历时两年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坚持创新意识,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从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通过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国宝活起来",形成了现象级传播话题.《国家宝藏》从节目形式的编排、节目风格的定位到节目角色的设置,都力图推陈出新,分析其创新之处,对中国原创文化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伴随新媒体兴起、舆论场的不断变化,传统媒体面临主流话语权边缘化危机。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有所发展,就要重拾话语权,并牢牢掌握话语权,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产启东 《东南传播》2018,(5):107-109
作为央视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文博类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很高的口碑与人气。《国家宝藏》将文物与综艺联系起来,融明星与情景剧、舞台剧及现代化的舞美设计于一体,将中华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完美的凸显出来,让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电视舞台上大放异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既让观众学习了知识,也使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新的认知,不仅服务了大众,还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6.
在新技术发展今天,无论国内外,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纸质媒体都颇受打击。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纸媒的现状及其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壮大的今天,纸质媒体无疑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以《人民日报》与《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为例,详细介绍这三大报纸如何应对新媒体化趋势的,并且提出了一些对于中外传统媒体新媒体转型的思考。了解《人民日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这些具有代表性质的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进程,对于传媒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已经出现让人始料不及的变化,新闻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互联网在传播速度以其纸媒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后来者居上,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沟壑,如何应对挑战,谋求全媒体发展之路?传统媒体和新...  相似文献   

18.
19.
无论是小说文本还是影视艺术,都需要通过叙述来传递某种思想情感,综艺节目作为视听结合的电视艺术,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更包含了丰富的叙述视角和层次。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国家宝藏》,希望从不同视角更好地理解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20.
电视主题性报道,它主要是上情下达的一种报道形式,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种报道形式。面对新媒体时代,有一些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电视主题性报道正在失去观众,失去市场。然而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日渐激烈,我们发现,正是有了新媒体的出现,电视主题性报道也在悄然发生转变,他们正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那么,电视主题性报道如何引入新媒体思维来为己所用呢?本文以电视主题性报道栏目——《新闻启示录》为例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