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新闻界》2009,(6):87-90
  相似文献   

2.
杨婧岚 《现代传播》2002,(1):111-113
本文从广告意识形态化的现象出发 ,初步研究了这种意识形态的价值内容、结构形态 ,发现它是一个由表层、深层意识形态组构而成的二元复合结构 ,并对这个二元结构的特性和负面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广告传播与意识形态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与文化日趋一体化的当代社会中,广告已成为大众生活空间具有影响力的话语传播场域之一。也就是说,当代广告已不只是公共空间一种独立的商业促销行为,其影响已超出经济领域。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商场橱窗、街市路牌处等无所不在的当代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沟通社会交往、促进产销发展、提供文化艺术享受、引领个人和社会多种需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中介或桥梁作用。文化视域中的广告使我们更瞩目  相似文献   

4.
麦克卢汉基于最广义的媒介观,从"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角度来考察媒介,对于"媒介"概念作出了一种极为宽泛的理解。基于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观点,本文主要分析人与媒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认为,任何媒介都是对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本文是在"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的基础上,初探现代传媒对人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西安房地产广告文本的系统考察,总结出中国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趋向,并将这一趋向放在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过程中考察,旨在勾勒出此类房地产广告所集中反映的意识形态的源和流。  相似文献   

7.
王洁 《当代传播》2005,(2):50-51
本文探讨了广告意识形态策略的两种主要方式:广告言说的意识形态化和广告受众的假想主体化,剖了广告的意识形态作用机理:如何使广告角色的利益(广告主的利益)等同于广告受众的利益乃至社会或人类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分析是传播批判学派中的重要一支力量。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研究构想和研究方法,而意识形态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研究现代广告的视角,同时也为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媒介与人的关系由简单的“感官延伸”迈向感官、思维和人际关系的“全面延伸”。与此同时,这种延伸也带来了沉浸式体验与“媒介依存症”的失衡、思维方式全球多元化与浅层碎片化的悖论、线上人际高效化与线下人际疏离化的博弈等双向效应,需要我们辩证审慎看待。  相似文献   

10.
宋翠君  陆晓云 《传媒》2015,(8):72-73
本文以热播剧《生活启示录》为例,总结了目前我国电视剧植入广告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要实现电视剧植入广告的情感正迁移,需要在选择与品牌契合度高的电视剧的同时,把握好“隐性”和“显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正广告的天然功能是促进商品的销售。在建构广告文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能否有效劝服消费者作为文本符号选择的标准;它紧紧抓住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依靠物(功能性价值)而存在,人通过物的符号意义(象征性价值)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它不断激起消费者的各种欲望(当然,这种欲望只有通过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满足)。人与物的关系、人们追求欲望满足的心理,是广告构建商品符号意义、创造劝服说辞的起点。同时,广告是一种文化,它在实现其  相似文献   

12.
叶俊 《青年记者》2022,(5):80-82
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观点.本文基于对马克思报刊的有机运动思想的解读,提出了媒介的有机性观点,并以此入手,从新闻传播、媒体融合、互联网生态三个角度剖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有机性,从而揭示从有机报刊到有机互联网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伍慧琼 《新闻世界》2012,(6):151-152
传统广告媒介的困境和社会、营销、传播领域人本化的兴起促成了广告业对自身的反思,并开始了广告内容人本化的尝试。在此背景下,自行车广告在全国兴起,自行车广告信息传达的平等性、强渗透性、生活化等特点体现了广告行业为广告媒介人本化所做的努力。传统媒介同样在广告媒介人本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改进,但是只有新媒体,或者说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才能最终承担起广告媒介人本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消费已超越了基本生理需要,更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不断被刺激出来的精神欲望.人们追求和崇尚高度的物质占有或将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意识形态.而广告意识形态就是消费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反过来还充当消费意识形态的培育者.但是广告意识形态与新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广告意识形态更为软性、隐蔽,它主要是对消费者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告意识形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引导和更新消费观念、塑造和培育价值取向以及反映和构建消费关系.  相似文献   

15.
羊小于 《新闻界》2003,(4):41-42
现代社会的实践证明,人们消费某种产品,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物质特性和实用功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还会因其广告所张扬的抽象的、非实用的精神因素能够使人们产生兴趣和认同。于是,形形色色的广告无不包裹以千奇百怪的观点、价值与精神取向,广告中充斥的与其说是对产品的推销,不如说横流着种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哲学和意识形态。有人说,广告能改变大众文化,能转变我们的语言,能开创一项事业或挽救一家企业,广告甚至能彻底改变世界……这个说法虽然夸张,然而广告的确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美国广告学学者朱丽安·西沃卡在对美国广告史进…  相似文献   

16.
唐英 《当代传播》2003,(6):69-70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意识的累积性、普遍性及共鸣性。大多数人都力图避免因单独持有某些态度而造成的孤立。一个人一旦了解哪些观点是占优势的或普遍得到支持,会调整自己的看法与优势意见保持一致,这样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区隔是“沉默的螺旋”现象在广告传播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曾经提出利用人体五官感觉所提供的丰富情趣知觉进行创意的五感设计,并应用这一理念设计出将音乐像风一样吹送入耳的电风扇音箱。今天,数字技术高度融入生活,五感设计理念也延伸至数字终端领域,人机之间开始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动作、认知等高等动物才具备的交流能力进行沟通。在这些精彩纷呈的五感应用背后,则隐含着当今及未来,电子产品最为重要的几项应用技术:触控技术、语音技术、显示技术、传感技术、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电商直播兴起于2016年并快速繁荣,成为重要的经济现象.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虚假宣传、伪劣产品、违法产品、虚假流量等问题频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电商直播是技术变迁环境下出现的新事物,其是否属于广告这一核心问题未达成共识,导致其处于法律监管的模糊地带.面对一日千里的新事物和新现象,广告观念仍停留在传统大众媒介时期的框架内,需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扬弃.电商直播与广告的分歧是,电商直播兼具人格性和媒介性,而传统观念中广告具有非人格性,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媒介技术对时空的颠覆,这导致电商直播中时空消融、媒介属性与人格属性交叠、营销广告售卖浓缩.从发生学来看,非人格性是广告观念中的不确定性内容,将广告观念中的非人格属性更新为媒介属性,是更符合新媒介环境且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广告观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