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杰 《传媒》2024,(4):75-77
全媒体时代,在技术与平台的赋能下,传统村落文化正在形成一种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传播图景,并对受众的乡土记忆、群体认知乃至社会价值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但由于思想、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村落文化传播在主体建设、内容优化、形式革新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境,需要相关主体及时转变思维,采取相应对策进行优化改进,以充分发挥村落文化传播优势效能,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深层落地。  相似文献   

2.
耿蕊  刘静 《当代传播》2021,(6):94-96
微传播的出现改变了媒介生态格局和受众触媒习惯,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度体现,也是建立国人文化共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符号.微传播的碎片化内容、裂变式传播、深层次互动等特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再现与重塑的新介质;短视频、微动画、超文本、游戏以及直播等微传播形态,进一步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媒介中再现文化内核、在他文化中创造文化生机以及在丰富文化功能的作用.新传播形态的介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微传播语境中的碎片化与本质化、娱乐化与本色化、商品化与本位化、传递观与仪式观、民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成为当下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燕京 《传媒》2023,(5):55-57
近年来,传统文化纪录片不断发展创新,将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文物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了国家正面形象的树立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本文从叙事和传播两个角度,对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和创新传播进行分析,提出在叙事层面要倾向于微观视角和多元化叙事;在传播层面要以微传播和数字化传播为载体,不断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从而为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介的传播特征对于今天青年亚文化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微传播是新媒介最重要的表现,它带来一个微传播时代.本文论述了微传播时代的文化特质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手机"两微一端",现代传播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大众传播模式,完全没有了时空的界限,让同样碎片化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关注度和到达率,这就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传播形态。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也迎来了传播的黄金期,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结合,优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模式、提升传播效果,可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本文将以福建省极力打造的传统文化第一品牌——朱子文化的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建构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全新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6.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媒介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然而,微媒介语境下的文化传播存在文化传播自由与消极文化流行、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与内容碎片化、文化传播的技术主导性与人的主体性缺失三大矛盾,为了调适这些矛盾,在运用微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时,相关部门和传播主体应该占领移动社交制高点,塑造微媒介舆论领袖,把握好一个"微"字,突出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高常 《新闻世界》2016,(1):58-60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媒介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然而,微媒介语境下的文化传播存在文化传播自由与消极文化流行、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与内容碎片化、文化传播的技术主导性与人的主体性缺失三大矛盾,为了调适这些矛盾,在运用微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时,相关部门和传播主体应该占领移动社交制高点,塑造微媒介舆论领袖,把握好一个"微"字,突出人...  相似文献   

8.
任越 《档案学研究》2018,32(2):79-84
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源,面对传统村落逐渐消失,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被破坏殆尽的文化困境,为传统村落文化建档成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梳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源起的现实诉求,并结合目前国内相关文化机构开展的传统村落建档工作面临的问题,指出今后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在档案传播、信息关联、文化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微传播,颠覆了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实现了广告传播的“微”范式转型.以微信、微博引领的微媒介,为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在微环境下的广告宣传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但也导致虚假信息、抄袭创意、盗版内容等废弃文化现象传播得更快更广.本文拟以“废弃论”来观察与分析微文化与微媒介现状,以期助力当下微广告的良性传播.  相似文献   

10.
当下,传统村落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存在宣传不足、同质化严重、深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传统村落只能是躺在名录上的名字.在文创视域下,对传统村落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考虑新媒体受众需求,开发力求新意;借鉴文创的成功经验,发掘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时政类微视频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现在其产生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中国传统微文化、当代互联网微文化对微视频与政治传播的适配性展开分析,并对时政微视频呈现出的官方话语的民间表达、政治话语的文化表达、公共话语的情感表达、传统话语的当代表达、民族话语的国际表达等传播语态变迁和其面对传播困境的谋变之路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绿色传播策略的提出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思维。将绿色传播策略与传统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将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时空,麦克卢汉勾勒的"内爆"的村落,似乎变得越来越"小",国家、民族、群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互联网的特点以及整合这些特点发展的媒体,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格局,也带来了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新时期,媒体在互联网思维下进行跨文化传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意义深远,为后世人们研究中原文化提供了宝贵史料依据,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分析河洛文化人文传播、商业传播、文娱传播的传统路径,探寻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河洛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从而探析河洛文化利用融媒体优势、强化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使河洛文化传播更具时代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文献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传播载体、传播方式,还是受众构成、接收方式等,均与传统传播方式迥异,形成了新的特征。这使其具有快捷性、大众性和自由性特点,也导致其碎片化、庸俗化和专制化。微时代,文献信息传播要借微信传播的东风,才能够使其文化价值更加凸显、社会效应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16.
对于原创传统文化节目来说,传播力既包含了其作为传播媒体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也体现为其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所具备的能力与影响力,同时,还反映出中国媒体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实施过程中所具备的实力。提升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传播能力与传播影响力,需要把握专业性、持续创新,提升节目的原创力;开发出有价值的内容,实现传统经典的当代呈现与传统文化的增值效应;以差异化定位实现品牌化发展和提升人员传统文化素养等综合实力的提高;同时,还应重视受众的传统文化需求与参与创造,通过整合传播渠道与内容,提升节目的整合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战略赋予新闻传播新的内涵。随着媒体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微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探索“文化+微媒体传播”的转型之路已迫在眉睫。基于“文化+”背景,通过详细分析提升微媒体传播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归纳总结微媒体传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化战略,针对提升微媒体传播力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20):42-46
本文从传播角度,深入分析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反馈等现状,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传播主体缺乏主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项目流失、信息资源的流失、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不断被消解;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渠道不通畅;缺乏对受众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有效传播。据此,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几点建议: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建立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专业传播队伍;细分受众,进行针对性传播;坚持走奥运之路。  相似文献   

19.
“议程设置”理论在微博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呈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的浪潮改变着人们的传播方式和信息接触习惯,微博环境下的传播模式既是传统传播理论传承,也在一些方面对传统传播理论进行了拓展、补充和一定程度的修正。本文研究了在微博城市形象传播中,议程设置理论呈现出的特征和传播方式,并试图从传播理论的呈现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微博城市形象的传播模式。在理清微博城市形象传播中"议程设置"理论运行规律的同时,寻求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城市形象传播的共同规律,为城市形象塑造、微博舆论引导力的提升带来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孙志伟  郑琨 《今传媒》2013,(5):63-64
在"微时代",城市文化传播应依据微传播的种种特征,依托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介,探索符合"美丽中国"发展方向的微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