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近期,央视热播的节目《国家宝藏》,将历史文化与新奇的探索相结合,成为全新的文博探索类节目,极大的满足了观众不断提高的文化追求与艺术体验方面的需求,为该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该思路主要从创造及转化全新的文化愿景、多维度拓宽语言类节目的发展空间、叙事类节目中巧妙融入艺术特色等三方面进行展现。这档全新的文化类节目,通过推陈出新的方式,融合多个行业及领域,大胆运用探索性思维为综艺类节的创新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文物保护研究的热门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文物的活化也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本文以文化类综艺《国家宝藏》为例,探析“媒体+文物”的文物传播路径。《国家宝藏》的文物活化是时间、空间和人三者的整合与互动:节目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再媒介化文物形象的平衡点,通过仪式化传播,横向扩张文物的传播范围,整个过程“落脚”于人与文物,通过人与文物的交流,文物在生活中“活化”。  相似文献   

3.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赞许,其大胆创新节目叙事艺术使"文物活起来",用"记录式综艺"的叙事模式讲述文物的前生今世,用多元叙述者表达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忆,用丰富的叙事技巧强化视听感受,带给观众全新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体验.  相似文献   

4.
文博类综艺节目在普及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宝藏》《我们的宝藏》等文博类综艺的涌现和火热,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形态在不断改变,社会功能更加多元。本文以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我们的宝藏》为例,通过分析节目的社会功能,以期为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上兴起“复古潮”“慢电视”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也迎来了“慢综艺”的春天。但是很多所谓的“慢综艺”只是东施效颦的惯性复制,缺乏原创、质量粗糙,从而导致整个“慢综艺”市场鱼龙混杂。当此之际《国家宝藏》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国家宝藏》克服了“慢综艺”节目中存在的很多弊端,收视率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此类节目的典范。《国家宝藏》的成功为不甚乐观的“慢综艺”市场重新找到了发展方向: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慢综艺”节目想要行稳致远尚需“不忘本来”,既要坚持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也要勇于“吸收外来”,进一步创新节目表现形式,提升节目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6.
阴旭宏  张胜洋 《新闻战线》2022,(15):106-107
文化类综艺节目应以舞台演绎为手段,以情感共鸣为纽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渗以文化精神之核心,将历史文物与当代生活深刻联系在一起,提高普通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潜移默化中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中国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相似文献   

7.
于蕾 《新闻战线》2022,(13):107-10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解读好国宝的文化密码、沧桑身世和现实意义,《国家宝藏》集结了一大批权威的文博领域专家学者,邀请来自各个领域的人士,通过讲述文物的创造者、守护者和传承者的故事,把仿佛模糊了的历史关联重新连接上,让国宝“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视觉文化的核心在于影像,影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呈现的最佳方式,具有其他传播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影像的生产地点、自身的地点和被受众观看的地点为路径,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视觉化建构与表达的探讨发现,《中国考古大会》作为文博类电视节目的 代表,依托视觉化的技术表现进行文化符号的建构,塑造了文物物像符号、空间遗址符号、考古行为...  相似文献   

9.
项闪珊 《声屏世界》2021,(13):54-55
随着《国家宝藏》的热播,引起了观众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广大关注.《国家宝藏》打破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刻板印象,探索出新的节目模式,将记录、文化和综艺融为一体,讲述国宝的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唤起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记忆.阔别两载,《国家宝藏》第三季强势回归.作为承载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该节目从情景性、互动性、参...  相似文献   

10.
在成功策划《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优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之后,央视历时两年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坚持创新意识,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从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通过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国宝活起来",形成了现象级传播话题.《国家宝藏》从节目形式的编排、节目风格的定位到节目角色的设置,都力图推陈出新,分析其创新之处,对中国原创文化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舒竞 《东南传播》2021,(2):140-142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内,视觉修辞是指借助图像和影像符号向受众传递劝服性信息和话语,以达到心理认知层面上意义的生产与建构的传播行为。本文以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为研究对象,采用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认同观"理论,从舞美设计、视觉符号和影像叙事的三个维度来探讨视觉景观上的创新性表现,以及对受众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姚璇 《出版广角》2018,(4):53-5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面临新的任务.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精准对接当下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建立起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体系,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时代命题.《国家宝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艺术结合起来,独辟蹊径、开拓创新,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下对于机械复制理论中文艺作品"光韵"的研究、分析和运用适应了新时代关于文化发展的要求。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视媒介转播升级,更是彰显了人们对文艺作品中"光韵"解读的多元化。《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化综艺类栏目,以综艺+记录的新形式展示了历史文物本身的"光韵",以别具一格的方式挖掘着历史文物所包含的内在价值,也为新时代下其他文艺作品"光韵"重塑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田毅 《声屏世界》2021,(5):21-22
山西作为一个文物大省,拥有众多顶级文化遗存,为更好地展示山西璀璨的文明,加大文物活化利用,山西广播电视台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新打造了一档文博类节目——《文明守望》.该节目以全新的视角带领观众了解文物知识,开拓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表达,同时以守护之名延续传统文化的薪火,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瑰宝之美,让感人肺腑的文化故...  相似文献   

15.
宛茹 《东南传播》2018,(5):24-26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文化方式记载和传承的共同记忆.《国家宝藏》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载体,通过对文化记忆从选择、激活到再生产的联动机制,创新了文化类电视节目重塑文化记忆的手段,在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凝聚民族共识、建构民族身份认同、提升国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资讯的快速传播,访谈类电视栏目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观众的收视需求及同类节目急剧增多,曾热闹喧嚣一时的访谈类节目遇到了瓶颈。本文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例,通过对其表现形式、选材、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当前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并探讨此类节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包振宇  方芳 《新闻爱好者》2011,(18):116-117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相似文献   

19.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相似文献   

20.
闫春慧  姚丹 《新闻世界》2023,(11):83-85
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视听作品如何提高传播力,如何突破文化价值理念的差异,向外输出优秀的视听作品;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国外民众全方位了解中国等一系列课题值得探讨。我国现有的一些综艺节目初衷是向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但在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偏差,打破了其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之间的平衡。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中餐厅》,试探究节目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