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紧随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变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从综合到细分的成长历程。目前作为最主要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综艺节目的发展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大阶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电视节目内容的信息量也大大提升。目前各类型综艺也在我国遍地开花,以真人秀为例,其源点就是2004年的《超级女声》,随后此类真人选秀节目就成为电视中最被人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我国的综艺类节目也随即进入到黄金时代。2020年,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传统媒体到网络平台的转变,类型和展现形式发生了多元的变化,尤其是年初的《青春有你2》以及年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女团选秀,作为综艺类节目的全新模式开创了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新风潮。本文将以《青春有你2》(以下简称《青你2》)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为例,分析其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和手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我国综艺节目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呈现出了爆发式井喷的景观,这也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以展示软性欢愉的综艺节目之林中,最近两年,三类别样的"硬"主题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不少代表性节目颇具现象级节目的资质,这不仅使得中国电视综艺的性格更为完整,也深刻地建构了社会文化生态。由是,呈现强健的军旅类综艺节目、探问神性的科学类综艺节目、记录现实的医患类综艺节目,成为中国电视综艺大时代的注脚。  相似文献   

4.
邹欢芳 《出版广角》2016,(19):85-87
从2014年开始,电视喜剧综艺就成为电视节目创作以及喜剧创作的新常态.喜剧综艺作为喜剧艺术与综艺节目相结合的产物,其首要特性是电视性,当下综艺节目中所广泛使用的制作模式、纪实片的拍摄方法以及与观众互动等因素都体现了这种电视性.与电视媒介的结合促使多种喜剧类型得以展现,使创作力量多元化,并推动了喜剧艺术商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吕一丹 《视听界》2010,(2):73-75
近二十年来,内地综艺节目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从综合到细分。从主要综艺节目的流行趋势上看,大致可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大阶段。  相似文献   

6.
徐良 《采.写.编》2023,(9):183-185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综艺节目不断涌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需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迅速发展,其内容的多样性对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会。电视和网络综艺完成融合,对我国电视和网络综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融合媒体环境下的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宋蕾  王天盈 《视听界》2006,(5):45-49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的恢复性增长引人瞩目。在2004年评选的以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百佳优秀电视栏目》中,综艺节目占到三十多席。《幸运52》、《非常6 1》等优秀综艺栏目的实践证明,提升综艺节目的市场表现,可以减少电视台对于单一节目类型(电视剧)的倚重,丰富观众的选择,增加电视节目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播出和收视现状,并从行业层面出发,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份额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线索。一、综艺节目的现状(一)播出比例、收视比例和资源使用率近几年,不同电视节目类型按收视份额的多少可以…  相似文献   

8.
石丹 《传媒》2018,(9):41-42
近几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数量全面爆发,传媒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唱衰电视"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国电视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做了强有力的回应,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同步发力,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制作无论在体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骄人成绩,制作出了一批具有"综艺+"模式的优秀节目,并且在慢综艺、文化类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承担起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下,梳理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并分析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与引导过程中的文化转向,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笔者通过对天津地方台播出的地域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以及我国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办好电视综艺节目得出一些启示,仅供同行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0.
陈宜芳 《东南传播》2015,(6):98-100
近年来,国内对于韩国电视综艺的热度持续走高,我国也已成为了韩产综艺节目的进口大国。历经了"模仿—引进—共同制作"的三个阶段,韩国综艺的确给予了国产综艺制作众多启示。而本文就以韩国名品综艺《Running Man》为例,基于游戏、出演者、剧情、文化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综艺节目的可借鉴之处。并试图从韩国电视综艺的发展趋势出发探析中国综艺节目的走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18,(10):6-7
李冬梅:就目前来看,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节目在客观上存在着竞合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茁壮成长的网络综艺不断争夺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各种资源,由此形成的"鲶鱼效应"更是使电视人不得不寻求创新的路径;另一方面,两者的合作互补可以促进电视综艺节目整体的良性发展.节目内容资源领域的竞合带来节目类型的多样性,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竞合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受众资源领域的竞合满足了用户的多元需求,广告资源领域的竞合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选择.较之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更加重视细分受众市场,注重实时、垂直、体验和交互,可以凭借可观的资金投入和创新研发获得高人气和高关注.这背后离不开网络综艺节目在媒介技术领域、人力资源领域、受众市场领域等的深耕细作与创新实践.在"溢出效应"的带动下,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不可避免地获得了创新驱动,在借鉴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综艺节目的类型演变及其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近20年电视综艺节目的演进轨迹进行历时性考察的基础上,对综艺晚会、游戏娱乐、竞猜博彩和普众选秀节目分别进行了描述与阐释,包括其标志性的综艺事件、代表性的综艺栏目及其对电视的影响。同时,从社会经济的、文化的、心理的三个层面,对综艺节目类型演变的外部语境和深层动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21,(23):8-8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电视晚会"开始,我国内地的综艺节目逐渐发展起来,不同类型的优秀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带来阵阵新风;互联网普及后,网络综艺的加入搅动新的发展格局,激发了电视艺术互联网化的新理念。但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资本化、消费化、饭圈化等不良倾向越来越显露。当前,重新认识综艺节目的内涵与功能,更好地平衡节目中娱乐与文化及其他因素的关系,引领综艺节目新风尚,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自《综艺大观》开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先后经历了综艺晚会时期、游戏娱乐时期、益智博彩时期并迈入了如今的真人秀时期。从草根狂欢的素人选秀到群星闪耀的明星竞技,真人秀时期的电视综艺节目力图运用"真人"、"真事"来向公众兜售"真情",其中最直接的当属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5.
杜铃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07-108
近年来,"韩流"从四面八方来袭。从对韩国明星的着迷到韩国电视剧在我国掀起热潮,再到现在韩国的综艺节目受到我国年轻人的追捧。韩国电视综艺节目在整个亚洲受到关注,自有其研究价值,对于我国的综艺节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将以韩国典型的综艺游戏节目入手分析其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经历了一个被归纳为“晚会时代”、“游戏时代”、“益智时代”、“选秀时代”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浮浮沉沉,一些曾经特别欢迎的综艺节目,如《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也消失了.之后,新媒体的出现,国内外各种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国电视综艺行业首先要看清楚自身存在的缺陷,其次要善于发现和借鉴国外同行业节目的优点.本文以浙江卫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看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7.
刘俊  江玮 《青年记者》2021,(23):15-17
网络综艺搅动了电视综艺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了综艺领域的竞争格局,有助于提升综艺节目整体品质,深度激发电视艺术互联网化的新理念,更好地吸引年轻人,拥抱媒介发展的未来。但是,网络综艺也需要从整体上警惕、自省过度娱乐化、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徐桐 《东南传播》2022,(3):123-126
我国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在节目数量日趋饱和、节目模式日趋固化、受众注意力稀缺的情形下,如何在内容、形式与传播等方面推陈出新成为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既有研究多从节目形式、叙事策略、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等方面对某个或某类观察类网络综艺进行个案分析,对观察类网络综艺这一节目类型的创新研究关注较少。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归纳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特征、探讨创新发展趋势,以期为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电视综艺节目掀起了一次次收视浪潮,创造了一个个电视品牌。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着革新与突破。以下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当下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分析其问题表现、背后成因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2012年至2016年,我国电视综艺市场发展迅猛,快速增长的综艺内容、大量涌入的资本、天价的明星及节目强烈的感官体验,形成了当下综艺市场的奇观.本文首先从资本与明星的催化、电视台与电视消费者共谋、新技术与新媒体助推三个方面,对电视综艺奇观现象做出归因;其次,指出电视综艺狂欢式跃进背后遭遇的资本危机、原创危机和合法性危机;最后,根据2017年综艺市场呈现的新特点,提出从小处着眼,即从大题材中提取小题材,寻找垂直细分领域,从美中发力,提高综艺节目的营养与能量,促进中国综艺的精品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