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可以被理解为生活的可见性,现实的物质存在、符号、声音、社会活动等都可以以影像的方式得以展示和显现。自拍行为的自我展示及表演性构建出来了关于用户的个人生活景观。景观的社会功能包括展示、分离、否定和重构,其社会功能就是异化的具体生产。批判现代社会的景观文化对个体的异化,主要是从景观的社会功能方面来展开批判。自拍行为中存在的"景观剥夺",主要包括景观对于人的真实性、个性、主体性和生活私密性等权利的剥夺。我们要努力摆脱这种异化和剥夺,学会批判性地表达与思考,实现从自恋到赋权的跨越,才能真正把我们从欲望和幻象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8,(3):61-67
智能手机的出现与进化,改变了自拍图像的拍摄、观看、处理方式,使得自拍由"平庸图像"转化为"视觉奇观"成为可能。在"呈现"自拍景观之时,自我的身体图像具有审美、叙事、交际等功能。而在对景观的"凝视"与"消费"之中,自拍图像的功能逐渐被异化,进而自拍实践沦为景观资本赖以压榨的数字劳动。面对自拍景观的权力宰制,个体可以将自拍图像作为图像政治的工具,以期通过自拍实践实现自我赋权,进而促进主体的自我反思与认同,呈现主体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们已步入一个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大行其道,图像传播是视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网络自拍也作为图像传播的一部分成为流行,各种自拍照片充斥在社交网络之中。网络自拍现象的盛行有多种原因,这一现象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时代,也是一个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自拍现象盛行,通过网络自拍展现自我价值观念,成为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本文通过对自拍现象的解读,探究自拍文化盛行的原因,并对其折射的形象重构,公私领域的交融,商业气息的交汇等文化内涵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思想解放和传媒技术的发展,自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文章采取正反透视的写作思路,以绘画艺术史和视觉文化两条路径,从自拍的发展脉络、自拍的社交展演以及自拍的文化形态、商业化表达等方面探析了自拍背后的权力转移和文化意涵。文章提出,作为一种身份和权力的表征,自拍虽然使个体获得了巨大的个人权力和表达自由,但在消费社会,自拍同样存在被商业利益绑架、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以及个体权力被滥用的风险,需要引起应有的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当下十分流行的"网络自拍"现象进行剖析。首先对"网络文化"和"网络自拍"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从技术革新、人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心理诉求等方面分析它出现的原因,然后从隐私暴露、色情化倾向等方面分析潜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要通过不断引导来推动网络自拍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这一新兴形式在社会生活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4年12月20日,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开始在网上引发热议,之后的网络舆情发生巨大转变,从"一边倒"的谴责医生到对该行为进行理性评价。通过分析此事件的传播过程及凤城医院的相关回应,找出其在应对危机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社交媒体对组织机构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对危机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我们应引起重视并找到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郭肖 《东南传播》2015,(6):51-53
自媒体时代,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应用的不断提高,自拍现象在广大网民中蔓延开来,人人都有摄像头,人人都是传播者,当自拍邂逅网络,无数个体的影像在网络上被展现,它承载着网民全新的表达内心和展示自我的方式。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下,解读网络自拍的大众心理,主要以女性为主,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2014年12月的"手术室自拍事件"曾掀起一场舆论风波,在这一事件中出现了典型的舆论反转现象。分析这一事例对媒介如何避免报道中的伦理失范现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瑞玥 《东南传播》2023,(11):126-129
AR自拍滤镜作为AR技术的新兴应用是现代科技发展对认知有深度影响的事件之一。为探讨AR自拍滤镜下,用户自我认知的差异及其差异维度,基于镜像理论,依托半开放式的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开展研究。研究发现AR自拍滤镜用户和非AR自拍滤镜用户的自我认知具有差异性,且差异性凸显于社交能力和外貌条件两个维度。研究认为AR自拍滤镜的用户应培养自我接纳能力、理性对待社会比较、提升社交自然性。  相似文献   

11.
韩芸婷 《东南传播》2016,(10):72-75
微信在大众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朋友圈自拍"现象也时下流行,"自拍族"的自我展现、谋求互动等心理需求为人们探究和热议,而看图者这一群体却得到鲜少关注。从传播学角度来说,看图者作为"朋友圈自拍"的受众,其具有主动选择权利,直接影响着一个传播活动的顺利完成,即传播的终端。本文基于受众本位意识论,运用焦点小组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力图发现"朋友圈自拍"对看图人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颜值"、发图频率、照片类型等因素对观图情绪和社交态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就心理学而言,人类原本就具有自我欣赏的喜好,并且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展示出来加以炫耀,以获得他人的好评、接受和认同,从而对他人实施影响,无疑,拍照是一种合适的途径和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自拍成为一种时尚,而网络自拍图片往往反映带有某些情绪或情感的自我,同人的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呈现井喷式状态,2014年底发生的"手术室自拍"事件引发了媒体争相报道的热潮。媒体的报道主体和主题均发生极大变化,从指责医方转变为揭示真相、同情医方,最终纷纷发布反思媒体责任的评论。在媒体报道的引导下,大众舆论也随之一波三折。本文以百度新闻中"手术室自拍"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剖析媒体的报道特点和发展态势。由此总结媒体在该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媒体应遵循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4.
周雨欣 《视听》2022,(10):145-149
依赖性自拍整饰行为的背后是自我呈现中个人对理想自我形象的建构,以此提高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但由于现实和理想自我形象的差距,可能会导致个体的美颜依赖,甚至极端性身体实践。在此行为背后是身体美化景观堆砌的影响,身体成为一种社会资本。在算法与消费主义的凝视与规训下,受同质化审美标准的规制,浸润在社交媒体环境中的年轻女性群体会加深自我客体化,进而加重外貌焦虑。  相似文献   

15.
在数码摄影和移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利用智能手机或移动设备为自己拍照并上传社交网络,变得极为简单随意,这极大地激发了个体在一系列社会关系背景中的潜在心理:自恋,自卑,人格特质,自我感觉和意识,女性归属感以及女权主义。自拍因此混合了消极与积极、虚假与真实、个性化与大众审美。它不仅是一种观看自我的方式和载体,更是人们对自身复杂人性的又一次挖掘和呈现,这不禁引发了自拍对人行为意义异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自拍遭遇网络,无数个体的影像在网络上被展现,创造着"网络自拍亚文化",承载着网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网络自拍文化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发展,草根对抗精英,女性主义对抗传统男性主流文化,网络自拍文化解构主流文化,还是被主流文化所收编?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解读网络自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剖析其中各种力量的博弈和对抗,展望网络自拍文化的前景和未来。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13年11月,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将2013年度热词的头衔授予了“自拍(Selfie)”。牛津词典对该词的解释是:“人们为自己拍的照片,通常指人们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摄像头拍摄,然后上传到社交网站上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路雪珂 《新闻世界》2014,(3):114-115
微博和微信的火爆使人们开始关注自媒体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自媒体商业化现象的研究,分析自媒体的盈利模式和自媒体商业化发展策略,以及自媒体商业化面,临的障碍和前景,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