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有比热容和质量均不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液体,甲液体温度是44℃,乙液体温度是32℃,丙液体温度是24℃.如果将甲、乙液体相混合,温度为36℃,如果将乙、丙液体相混合,温度为30℃,求甲、乙、丙三种液体相混合,温度变为多少?(设混合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分析本题涉及液体间三次热平衡.题中各种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均未知,由于提供了甲乙混合、乙丙混合后的末温,可以列出二个热平衡方程.虽  相似文献   

2.
在解热学计算题中,如何正确地建立热平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所谓热平衡方程,就是Q吸=Q放.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热量就要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并且一直持续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在这一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那么,在建立热平衡方程解题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呢?第一、用热平衡方程可以计算热量、温度、质量等物理量,此方程也是测定物质比热的依据.但应用时应注意它成立的条件,就是参与热交换的物体对外界应是绝热的,即对外界不放出热量也不从外界吸收热量.第二、解题时应分清哪些…  相似文献   

3.
把高温的水和低温的冰混和后,求系统热平衡时的温度,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只需用热平衡方程Q_吸=Q_放就可求出系统热平衡时的物理量。比如: 例1、把质量为0.5千克、-5℃的冰放到质量为5千克、80℃的水中,若不计容器的吸热,求系统平衡时的温度,由热平衡方程Q_吸=Q_放,计算出系统平衡时的温度是65.23℃。但是对于另一些问题计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而且常常会发生错误。例2、把质量为3千克、-40℃的冰块放入质量为2  相似文献   

4.
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后,混合后物体的温度如何求?温度高的一定吸热,温度低的一定放热,而处在中间温度的物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就难以确定,因而就难以建立热平衡方程,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假设法”来处理,假设这几种物质都放热,根据吸热放热相等,则它们总放热必定为零(放热时假设放出的是“负热量”),据此建立方程解决问题,无需判断到底谁吸热谁放热。  相似文献   

5.
在热传递问题中,不计热损失时,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通常称为热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中有关热学的计算问题,主要是应用热平衡方程进行求解,中考试题中的热学计算题也是如此.为使热学计算题准确。迅速地得以解决,一般应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1)分清放热过程,写出放热表达式;(2)明确吸热过程,写出吸热表达式;()在不计热量损失时,有Q。一Q。对该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结果.例1有IOO克煤油,测得它的温度是ZO℃,把60克的铁块加热到IOOC后,投进煤油里,测得混合后的温度是30“C,铁的比热为0.462X10’焦/(千克·C),求煤油的比热.(宁夏题)解铁块放出的热量为:Q*=elm/tol-t).煤jdr…  相似文献   

7.
关于热量计算,有以下几种类型,熟悉它们是很必要的. 1.基础型例1 质量为5千克的砂石,吸收4.6×105焦的热量,它的温度升高多少?[砂石的比热为0.92×103焦/(千克·℃)] 解由Q吸=cm(t-t0)得砂石升高的温度 t-t0=Q吸/cm =(4.6×105焦)/(0.92×103焦/千克·℃)×5千克=100℃.  相似文献   

8.
初三物理课本有一道例题“把100克、80℃的热水跟300克、20℃的室温水相混合,经测量,混合后的共同温度为35℃。试计算热水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和室温水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把这两个热量加以比较。”利用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基本公式Q_吸=cm(t-t_0)、Q_放=cm(t_0一t),求得Q_吸=4500卡,Q_放=4500卡,经分析比较得到热平衡方程Q_吸=Q_放(过程详见课本)。这节课结束,学生对这公式只是从形式上记住了,而没真正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以及未掌握题目包含的物理过程。在后面的习题课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1年3月所刊《热量引入正负号更巧妙》一文,主要思想是温差Δt均用末温t减去初温t0,即Δt=t-t0,而热量公式仅用公式Q=cmΔt即可.具体物理意义是:当Δt>0时,Q>0,表示升温吸热;当Δt<0时,Q<0,表示降温放热.下面我们利用这一思想,推出求液体混合后到达热平衡时的共同温度t.现有n种液体,比热分别为c1、c2…、cn,质量分别为m1、m2…、mn,初温分别为to1、to2…、ton,不计热损失,求混合后的温度.解析:设n种液体混合后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t,n种液体各自吸热分别为Q1、Q2…、Qn,由于热量无损失,所以由n种液体组成的整个系统既无吸热,也无放…  相似文献   

10.
热学综合题的题型较多,其中一类重要题型是:几个初温不同的物体接触时发生热传递,其中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若不计热损失,则有高温物体放出的总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总热量.即Q吸=Q放。通常把“Q吸=Q放”叫做热平衡方程.要快速运用热平衡方程解答这类综合题,必须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彼此发生热传递的几个物体的末温度相同.请看下面的例题.  相似文献   

11.
适当举述一点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例题,一则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再则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例 1〕向一大桶温度为 t1的冷水中倒入一小筒温度为 t2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 t,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t=, B t C t>, D t=。 学生能利用热平衡方程列出 cm热 (t2- t)=cm冷 (t- t1),但不知如何处理该式。这时教师可由 m热 t- t1,解得 t 〔例 2〕比热是 2 4× 103焦 /千克·℃的酒精 和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液体比热是 2 94× 103焦 /千克·℃,求混合液体中酒精和水的质量之比。…  相似文献   

12.
温度不同的物质混合,确定混合后的温度类题,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常见题型,其遵循的规律是热平衡方程.如果是两种物质的混合,则肯定是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可根据热平衡方程求解.但如果是3种或3种以上温度不同物质的混合,则温度最高的一种肯定放热,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温度不同的物质混合,确定其混合后的温度之类题型屡见不鲜.如果是只有两种物质的混合,则肯定是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从而可根据热平衡方程确定混合后的状态.例1已知质量分别为m1、m2的甲、乙两种液体,其比热分别为C1、C2,初...  相似文献   

14.
温度、热量与内能是物理学中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基本物理量。初学者往往将它们相互混淆,下面就一些常见的错误说法进行分析。例1“一个物体具有50J的热量”,“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这两种说法对吗?分析:热量不是一个描述状态的物理量,而是一个和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例如,100g10℃的水跟50g55℃的水混合后的温度为25℃。在此过程中,原来质量为100g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25℃,根据Q=cm△t算出,它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了6300J的热量,即内能增加了6300J。原来质量为50g的水,温度从55℃降低到25℃,在热传递过程中放出了6300J的热…  相似文献   

15.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混合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通常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用公式Q—l,,l凸t来计算.1.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和单位,,l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干克”.凸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单位是“”C”.当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凸t—tZ-t;(ti为物体的初温,t;为物体的未温);当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时,乙t一2;一Z。…  相似文献   

16.
在运用热量公式Q吸=cm(t-t0)和Q放=cmt0-t)解题时,同学们要明确以下四点:1.明确与热量Q有关的因素物体吸热升高的温度,物体放热降低的温度,若将和降都用面来表示,则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两个公式可写为在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题时,同学们应明确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的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c、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凸t三者所决定的.对同一物体而言,热量Q仅由温度的变化量t来决定.2.明确t在公式中的整体性在热量的计算公式中,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即物体变化的温度.同一物体,无论初温t0和末温t大小如何…  相似文献   

17.
例1 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大容器中,使得大容器中的冷水温度升高10℃.然后又向大容器中倒入同样的一杯热水,大容器中的水温又升高6℃.如果再向大容器中倒入同样的5杯热水,则大容器中的水温再升高多少?(不计热量损失)解:这显然是一道冷热物体混合的热平衡习题.初读的感觉是过程复杂,已知条件太少,特点是三次倒入相同质量和相同初温的热水.对于这类看似很难求解的习题,大家不要心急,“硬着头皮做”、“摸着石头过河”,不仅能解出,还能总结出解题思路. 既然我们的“工具”只有热平衡方程,我们就按热平衡方程的各…  相似文献   

18.
一、比热人们取各种不同物质1千克,使其温度升高1℃,测量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表现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它的符号是C,单位为焦/(千克·C).实验证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对例如水的尸h热是4.2X103焦/(十克·℃),这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19.
1.热t计算的类型 (l)已知燃料的质量.公式是Q一mq,式中q 为燃料的热值.~例11千克的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是 解Q二mq二1千克·3.0·107焦/千克 一3 .0·107焦. (2)利用公式Q一溯△t.(升温时吸热,降温时放热,) .例2一铁块的质量为1千克,当它的温度从SC升高到10℃所吸收的热量是_. 解Q吸二溯(t一t。)一0.46·1护焦/(千克·‘C)·1千克.(10‘C一5刃)~2 .3 0 103焦.例3用铝壶烧水时,铝壶的质量为0.5千克,水的质量为5千克,把它们从20℃烧开,共要吸收多少热量? 解Q总吸一Q铝吸+Q水吸 =c铝,n倪、(t一to)+c水),2水(t一to) 二0.88·l沪焦/(…  相似文献   

20.
一、一种求混合物体温度的简单方法——加权平均法 这里将提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加权平均法,用这种方法求解热学中混合物体的末温,只需一步就可求解。尤其是对于三种以上不同温度物体混合的问题,这种方法显得特别简便。而对于此类问题,一般常用的解题方法是:第一步:先假定一个末温范围;第二步:计算各物体混合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第三步:利用热平衡方程求解。如果第一次所假定的末温范围不合理,致使最后的答案不合实际,还必须重新假定一个末温范围,再求解一次。这样的解题过程显得比较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