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小学由于经济的原因 ,有的地方还存在教学仪器设备不足 ,尚有影响自然教学效果的现象。其实不然 ,农村小学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大自然。自然界的浩瀚 ,自然物体的广博 ,自然现象的奇特 ,无一不吸引着小学生们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者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自然物体 ,了解自然现象。怎样结合教学实际走从大自然中学“自然”之路呢 ?一、启发学生善于观察 ,掌握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对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 ,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往往是有限的 ,有的只能看到物体的表面或局部。如何启发学生善于观…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儿童对周围自然界最普通的物体和现象获得必要的初步的具体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使儿童逐渐认识一些他们所能理解的自然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了解人能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过去,特别是就一年前的我校自然教学来看,仅仅只满足于使儿童对周围自然界最普通的物体和现象获得必要的初步的具体知识,对于要求儿童逐渐识识一些他们所能理解的自然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了解人能征服自然,使  相似文献   

3.
鄂教版小学自然第一册第12课《沉和浮》的内容是根据《自然教学大纲》总目标“使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认识事物的过程”而编排的。沉和浮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地认识与沉和浮有关系的自然事物 ,为学习水的浮力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打下基础。教材的编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清哪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其在水中的沉浮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是小船载重的选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是以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 ,小学一年…  相似文献   

4.
小学各门学科是—个综合的整体,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构成,一门学科的教学,常常会涉及到其它学科,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从整体观念把握教材,常常会收到“一箭多雕”的成果,仅以自然课“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使自然与数学巧妙地联系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怎样理解中心任务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说明部分指出自然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儿童对周围自然界最普通的物体和现象获得必要的、初步的具体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使儿童逐渐认识一些他们所能理解的自然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了解人能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为什么要这样规定?”第一、初步的自然知识,一方面是小学生继续升学所必需的,它们是在中学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他们高小毕业后参加工农业生产,走向生活准备条件。这也正是符合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 第三册自然教材,共22篇课文。涉及四季、动物、人体生理,力和运动、生态平衡五项内容。它是在前两册研究自然界单个物体的外部属性的基础上,过渡到研究自然状态下,大范围内众多物体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尤其是教材的重点单元《力和运动》,篇幅较多,教学内容广泛。 因而,教材重点设置了人为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影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二册·《影子》□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十校沈丽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挡光物体,并知道随着发光物体的移动,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发生变化。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影子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很感兴趣,影...  相似文献   

8.
教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时,当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自然物体”这个名词以后,让同学们举例说出一种自然物体。有的说山,有的说水,有的说月亮,有的说星星;还有一个同学说雷。这时我紧接着说:“你说雷,我也说雷。雷是不是一种自然物体呢?”同学们茫然。我说:“雷不是物体,它是大自然里发生的一种现象,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自然现象”。接着又把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进行上述转折,是随机的,但又不是盲目的,因为前头连续四个同学举出的例子都是正确的,第五介同学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没有明确“自然现象”,所以,只要向他们  相似文献   

9.
观察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获取丰富的、具体的自然知识,发展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和研究自然事物的方法的课型。小学自然教材中,《怎样认识物体——水》、《植物的叶》、《植物的茎》、《太阳和影子》、《我们来给大自然记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力和机械部分备课参考黑河市教育学院周国忠力和机械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系统性、综合性强。力是存在于儿童周围的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机械是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因此,让学生认识力,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作用、特点及其应用,激发他们的学...  相似文献   

11.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秒钟有100次闪电发生,它们经常有巨大的破坏力.如何防止雷电对人类的破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防雷的基本原理可从电荷和物体的导电性能说起.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所有物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可形成电流;另一类是绝缘体,内部没有自由电荷,不能形成电流.空气是绝缘体,不能导电.除非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人教版《正电和负电》这一课中,在做两个带电物体相互接近的实验中,我认为书中设计的实验装置有不妥之处,实际操作时,  相似文献   

13.
一、强化自然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常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从一些简单的物化现象入手 ,使学生认识自然。要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然 ,必须时时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只有学生充分感到自然的美 ,才能爱自然 ,才能对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 ,进而养成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小学常识教学内容有三个板块 ,一是家乡、祖国和世界的环境 ;二是自然现象 ;三是天体和地球上的生物。这三方面均有许多美育因素可挖掘和发挥。自然现象处处可结合美育 ,教育中入手的契机很多。我在《晴天、雨天、阴天》一课的教学时 ,首先充分运用教学挂…  相似文献   

14.
一、由自然到创造 教学《现代科技》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物体》单元中的《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时,要求能区分出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初步涉及“创造”产生新物体的概念。学生认识自然物体时,根据“地球上原本就有的,不是人们造出来的物体”是自然物体,像树、玉米、海鸥等植物和动物。但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与地理虽是两门不同学科,但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准确掌握自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恰当把握自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小学自然教学与小学地理教学的相互渗透,有助于使小学自然教学与中学地理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 一、小学自然与中学地理的纵向联系 从内容上分析,自然教材涉及到了中学地理宇宙、大气、地球构造、土壤、环境、水和能源等的部分,知识面较宽。因此,小学自然的部分知识就是中学地理的基础。但是,自然并没有把涉及到的地理知识作全面阐述和深入研究,只是“点到为止”即对许多具体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第4页的实验要让学生认识到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按教材介绍的方法,实验时是把一根摩擦后带电的玻棒(或胶棒)用细线拴在其中部并悬挂在支架上,再用另一根摩擦后的玻棒(或胶棒)去接近它。让学生观察两个带电物体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这样做存在几点缺陷:一是用细线把带电的玻棒(或胶棒)悬挂起来后它本身就已是摇摆不定,这时再作吸引或排斥的实验必定让学生难以信服;二是如果让悬挂起来的带电玻棒(或胶棒)…  相似文献   

17.
螺旋状光环UFO是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从秦末汉初到现代都有大量的报告,其力学性质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当运动方向与引力成一定角度时,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物体运动轨迹是一等角螺旋线,反映在人们的视觉范围内就是螺旋状光环。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课教学 ,要注意利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 ,为教学服务 ,本文拟就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利用电教手段 ,揭示自然现象成因自然教学中常常用到观察法 ,但有些自然现象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到的 ,这给我们教学带来了不便 ,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风的观察》一课 ,因天气的变化 ,我们不可能随时观察到风 ,即使有时观测到了风 ,也不可能将0~12级的风都观测到。若将每一级风的具体现象制成灯片 ,教师将每一级风的特点都逐个介绍 ,学生可以根据风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及人的感觉估计…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内容极为广泛,涉及物理、化学、植物、动物、天文、地理、地质、矿产、机械、人体、环保等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自然实验是自然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自然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自然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自然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水  相似文献   

20.
李娜 《华章》2011,(23)
追击问题是小学数学里的一种基本问题.从表面上看,它指的是与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有关的问题.其实不然,它是指包含有两个同向不同速的变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本文仅举几例做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