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咬文嚼字》杂志1998年8期31页《冯玉祥“戒毒”?》一文在指出《北京晚报》去年7月8日11版《冯玉祥常德戒毒》这一标题将冯将军在常德进行禁毒和办戒毒所的事迹概括为“戒毒”之谬时说:“况且文中还提到冯将军的缉毒销烟之举,那么这个‘戒’字就更有失偏颇了。”这里的“有失偏颇”,所表的意思恰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有失”改为“失之”就对了。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同志曾赞冯玉祥 :“先生好读书 ,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 ,即在治军作战之时 ,亦多手不释卷 ,在现在 ,更是好学不倦 ,永值得我们效法”。[1]冯玉祥家境贫寒 ,13岁入伍 ,只上过一年多私塾。他的学识完全是靠多年持之以恒的自学获得的。读书学习成为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说的 :“冯将军的一生 ,每天每时 ,都在学习 ,不断地学习 ,切切实实地学习。”[2 ]1 冯玉祥的两本读书札记 ,最能体现其读书的特点首先是《冯玉祥读〈春秋左传〉札记》。此书由上海军学社 1934年出版发行。除凡例和自序外 ,按照鲁国12个君主…  相似文献   

3.
抗战后期四川节约献金救国运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将军1943年冬至1944年秋发起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后期的一件大事。在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各种献金运动中,它的成效是最大的,而且运动完全在四川省范围内进行,突出地表现了四川人民表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1942年冬,冯玉祥途经成都,与当地基督教会的朋友举行谈话会,会后专门开会拟订章程,组成“中国基督徒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成都)分会”,意思是把总会留在重庆。冯玉祥回到重庆后,于1943年1月17日在重庆发起成立中华基督徒节约献金运动全国总会,冯玉祥为理事长。成立组织后,冯玉祥主要依靠自己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和“爱国将军…  相似文献   

4.
鸡蛋作稿酬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蒋介石邀冯玉祥将军乘飞机去南京.冯玉祥不肯自己飞走,而把许多朋友抛下,就问蒋要了一条船,同九百多朋友一起乘船返回南京. 冯玉祥在船上创办了一份报纸,名为《民联日报》,由他自任社长,谭平山为编辑,王宠惠为法律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四川内江的爱国热情同全国各地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节约献会运动中,内江人民积极献金抗日的爱斟热情达到了高潮。1944年初,冯玉祥将军亲赴川西、川南一带作动员工作,劝导节约献金。在此期间,冯玉祥到了隆昌、内江和威远三县,历时四十余天,为募集捐款改善前线将上的生活、武器装备等物质条件而不辞劳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给内江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内江各界民众“无论男女老幼,莫不热烈响应,人人自动争先献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牺牲小我伞大我”,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也给冯玉祥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冯玉祥将军不仅在众多的书信中大加赞扬内江人民的爱国热情,还激情满怀写下了《内江人颂》:“山有翠屏,水有沱汀。  相似文献   

6.
1948年初,毛泽东曾三次电示华南局护送李达去解放区,并通过党的“地下交通”带信给李达:“吾兄是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予经营。”李达心领神会,高兴得彻夜难眠,可他当时因严重的胃病,进食困难,一时难以成行。为了能及时听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声音,李达特托熟人装了一架收音机,夜深时秘密收听新华社的广播,充满了对解放区的向往之情。真是“好事多磨”,早在1939年,李达应冯玉祥将军之邀,在重庆为冯将军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曾托李达的学生吕振羽看望李达并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愿意去延安。李达当即表示…  相似文献   

7.
<正>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1882—1948),是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西北军领袖,也是一位军事体育爱好者。冯玉祥出身寒微,自幼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他从小非常爱好读书,一生都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积极接受一切新鲜事物和科学知识。正如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一书中所言:"我也酷好各种武术,自小勤奋练习,兴趣极浓。"这说明冯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将军,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军和民主人士。冯将军出身贫寒,自幼投淮军习武,可谓戎马一生,但是他一生从没有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可以说他一生与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冯将军从一个晚清的卫兵,北洋军的军官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与他孜孜不倦地读书是分不开的。正如已故周恩来总理在庆贺冯将  相似文献   

9.
《浙江档案》2005,(5):42-42
蒋介石次子蒋纬国1995年写给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次子冯洪志的亲笔信日前在重庆首次露面。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冯玉祥将军和《新华日报》的关系极为友好。早在1938年的武汉,他就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抗战文协),被该会推选为领导成员之一,和许多作家都有交往,而与总干事舒舍予(老舍)的私交尤为密切。他经常为我们报纸副刊写写丘八诗,鼓吹团结抗战,主张实行民主,也乐于接受记者采访,谈点真实情况。我记得1943年上半年,有一次我去访问。冯先生笑咪咪地对我说:“你写的《访张一麔先生谈袁世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讲述既是将军,又是诗人,身经百战,襟怀坦荡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一生传奇色彩。在抗战中,他创作了独具风格的“丘八诗”体的《抗战诗歌集》。旨在唤起民众的意识,一致抗日,收复失地。  相似文献   

12.
一些老苏州大概还能记得,50年前的苏州,曾有一张反映抗日战地消息的报纸,名叫《东战线阵中日报》。《东战线阵中日报》,是由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国民党三战区军委会主办的,委托当时在南京任《朝报》主编的张慧剑来苏州编发。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一天,张慧剑同《朝报》编辑人员施白芜一起,从南京风尘仆仆来到苏州,特意来找《吴县日报》总  相似文献   

13.
保林 《档案时空》2003,(5):11-13
曾有“山东王”之称的韩复榘,因死得秘密,在社会上引起了种种猜测,特别是经过电影电视不同角度的渲染,使他的死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笔者经过多方面查核史料和采访曾在国民党内部工作的中军统知情人士,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韩复榘,出生在河北霸县一个穷人家庭,从小喜爱舞棍挥棒,1910年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务农。后经人介绍到冯玉祥部当兵,由于打仗勇敢,敢于拼命,深受冯玉祥器重,随着冯的升迁而不断得到提拔。1929年5月,因一件小事与冯发生磨擦,受人挑拨,叛冯投蒋,1930年9月被蒋介石委任为山东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4.
叶挺将军,从我少年时代起,在我脑海里就一直镌刻着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他的事迹象神话,流传民间。叶将军冤狱五年,这不平常的岁月,丝毫没有减退他坚韧不拔的英雄性格。叶挺将军出狱第四天,我在笼罩着白色恐怖的重庆,会见了他。那天早晨——一九四六年三月八号,我遵照有关同志头天晚上的约定,来到重庆中三路二六三号中共代表团。我在门前停立片刻,便拾级而上。满墙红绿色的“欢迎叶挺将军出狱”的大字标语,多采多姿,使我分享了革命队伍中无限温暖和无限幸福! 登上台阶,往左一拐,约摸走过十五米左右的距离,就来至楼前。一位值勤同志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叶将军昨夜四点才睡,请等一会再来吧!”我连忙说:  相似文献   

15.
1937年秋,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从南京来到汉口。开始,军委会要把他安排在汉口中央银行大楼里住。冯玉祥先生觉得那地方太热闹繁华,不好办公,于是自己找到武昌千家街福音堂这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在福音堂里,还住着一批文化人。他们有老舍、老向、何容等,因住的较近,常来看望冯玉祥先生。来得最勤的要数老舍先生了。有一次,冯玉祥先生请老舍吃饭,问能否出一本抗日的文艺杂志?老舍风趣地回答说:“在下有人有笔,就是印不出来!”冯玉祥先生说:印刷和经费问题我来解决,文章由你们来写。没过多久,冯玉祥先生便在汉口办起了一个小型印刷社,并取名为“三户”。何为“三户”?原来冯玉祥先生喜读宋陆游的诗词。一天,他读陆游的《金错刀行》中“楚虽三户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将军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 ,他不仅以“倒戈将军”闻名于世 ,而且也以“基督将军”斐声海外。然而 ,人们却很少知道 ,他曾经还是一位帮会首领。在转战长城内外的戎马生涯中 ,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他与哥老会这一秘密社会组织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冯玉祥与哥老会最早的联系可追溯到 1915年。是年五月 ,正为复辟帝制而紧锣密鼓作准备的袁世凯调令其亲信陈宦督川。其时 ,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也随陈宦被调入川 ,驻扎在绵阳。四川是哥老会的发源地 ,同时也是匪患泛滥的地方 ,有…  相似文献   

17.
张鸣  肖蓝 《出版参考》2004,(10):37-37
王怀庆是北洋军中老资格的将军,当曹锟、吴佩孚等人还在家乡吃老米的时候,他已经是北洋军的协统(旅长)了。虽然此公位不过师长,但由于长期担任北京卫戌部队的首长,民国风云,什么事都赶上过,所以在民国史上还算有点知名度。北洋诸将很多有外号,有好听点的,像吴佩孚叫“秀才将军”、冯玉祥叫“基督将军”;也有难听的,比如唐生智叫“和尚将军”、  相似文献   

18.
在内江市档案馆的陈列室里,有几页书信和一本书尤为引人注目,那是冯玉祥将军就内江节约献金事宜致威远煤矿郭象豫的信和内江市档案馆主编的《内江抗日救亡运动档案史料选编》。值此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再次躬身阅卷,冯玉祥将军当年在内江三县倡导节约献金的情形历历在目:1943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第6个年头,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困难日益加重,致使抗战将士的生活待遇极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老新闻工作者徐铸成,早在20年代就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担任过《大公报》、《文汇报》的编辑、总编辑、总主笔等,撰写过不少有影响的新闻作品,算得上我国新闻界业绩卓著的老报人之一。1930年。在中国各派军事势力剑拔弩张的紧急时刻,他闻风而动,乘机跟踪,巧妙地采访了冯玉祥将军秘密离开太原的消  相似文献   

20.
我与将军相识是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明中将介绍的。那是1997年5月,我致信张明司令员,向他汇报海曙楼收藏馆进展情况,并提出要征集将军题词的想法。张司令员便为我推荐了陈靖将军,他在信中说:“有一位传奇老红军,他既会打仗杀敌,又会著书作诗,并进行了举世绝有的二次长征,是个文武全才,在红军将军中会书法能著书的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他是电影剧本《金沙江畔》、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纪实文学《贺龙毕生纪略》、《贺英》、《往事情深》以及大型话剧《贺龙前传》等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的作者,他性格坦诚,为人豪爽、热情,你可联系一试。”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