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6,(6):48-52
以小麦麦麸为原料,采用黑曲霉进行连续7 d的固态发酵,在培养过程中研究麦麸酚酸(总酚及阿魏酸)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和总还原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曲霉发酵过程中,麦麸中总酚和阿魏酸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发酵至第3 d时,麦麸中总酚及阿魏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 400μg·g-1和260.869μg·g-1,比发酵前的麦麸总酚和阿魏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4倍和3.9倍,抗氧化活性与麦麸中总酚及阿魏酸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3种共25株酵母菌进行了富铁能力的筛选,经过抗性筛选和摇瓶发酵培养筛选到一株生物量及细胞铁含量均较高的酵母菌株R4-5,该菌株能以甘蔗糖蜜作为唯一碳源发酵培养富铁酵母,在培养条件下,生物量为8.78 g/L发酵液,细胞铁含量为5.45 mg/g干菌体,总铁含量达47.851 mg/L发酵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澄清型桑果汁贮藏期间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明确沉淀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创新点:首次研究了桑果汁贮藏期间上清和沉淀中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阐明了酚类物质参与桑果汁沉淀形成的机制,明确了花色苷是沉淀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对贮藏期间桑果汁的上清和沉淀进行了分离,提取了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对总酚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酚类化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桑果汁的沉淀量逐渐增加(图1),果汁上清液和沉淀游离酚的总酚含量逐渐下降,而沉淀结合酚则呈现上升趋势(图2)。上清液和沉淀中游离态花色苷分别从938.60和235.60 mg/L下降到2.30和1.74 mg/L(表2),上清中黄酮类物质也有所下降,而沉淀中结合态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咖啡酸和芦丁的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表2)。桑果汁贮藏8周后,沉淀中的花色苷占酚类物质总量的67.2%(表2)。综上所述,酚类物质参与了桑果汁沉淀的形成,其中花色苷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稀硫酸预处理的麦秆为底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底物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条件的主次顺序为底物质量浓度、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0.25 g/L、酶质量浓度2 g/L、酶解时间36 h、酶解温度45℃和pH为5.0,此时总还原糖含量最大为707.07 mg/g,糖含量显著增加.酶解对于提高麦秆的糖化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红薯馒头的营养价值,测定并比较了红薯馒头和普通馒头的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普通馒头的蛋白质含量为0.85 mg/100g,总糖为17.5 g/100g,还原糖含量为25.38%,水分含量为15.1%,多酚含量为0.295 g/100g。红薯馒头的蛋白质含量为3.75 mg/100g,总糖含量为38.1 g/100g,还原糖含量为31.25%,水分含量为17.2%,多酚含量为0.310 g/100g。红薯馒头中比普通馒头还原糖含量增加了23%,总糖含量增加了118%,蛋白质含量增加了341%,多酚含量增加了5%。由此可见,红薯馒头的制作不仅提高了普通馒头的营养价值,而且改善了馒头的风味和质构。  相似文献   

7.
分析测定了三叶木通果中Vitamin C,精蛋白质,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以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100g鲜果肉中Vitamin C,粗蛋白质,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108mg,1.07g,10.2g和14.9g;所测17种氨基酸总量为818.5mg/100g,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为298.4mg/100g,占氨基酸总量的36.5%。  相似文献   

8.
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对黄秋葵果皮和根进行回流提取,以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测定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秋葵果皮和根的EA层萃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为55.411、45.845 mg没食子酸/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293、12.177 mg槲皮素/g,对应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64.02、96.67μg/m L.还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黄秋葵果皮和根在质量浓度1 000μg/m L时吸光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28和0.156.相比较来说黄秋葵果皮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灵芝胞外多糖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灵芝胞外多糖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麦芽糖2%,黄豆粉1%,Fe SO4·7H2O0.02%,KH2PO40.1%,土豆汁30%,pH自然,产量可达到86.36mg/mL(湿重)。灵芝胞外多糖产量受发酵过程各因素的影响,发酵过程中pH、总糖、还原糖和氨基氮有一定的相关性。灵芝多糖整个发酵过程需要144h左右,第6天达到发酵终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定期取样杀青烘干化验分析的方法,探索在不同N,P,K营养条件下白肋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糖、氮、烟碱等化学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随生长期推进呈增加趋势,而总氮、蛋白质呈下降趋势;随施N量增加各生长期的总氮、蛋白质、烟碱增加,而旺长、成熟期总糖和伸根、旺长前期、成熟期的还原糖下降;随施P量增加各生长期的总氮和伸根、旺长前期、成熟期的蛋白质、烟碱增加,而旺长期的总糖、旺长前期的还原糖和旺长后期的蛋白质、烟碱下降;随施K量增加各生长期的总氮、烟碱、蛋白质下降;N,K对总糖和还原糖,N,P对烟碱、总氛、蛋白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营养液栽培模式比较了几种营养液配方在无土栽培西葫芦过程中营养液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性质有较大变化.无土栽培西葫芦各处理营养液的pH值在一日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pH6.5上升至pH7.2以上;营养液的溶解氧显著降低,一日内迅速由6mg/L降至4mg/L以下;营养液的EC值在一个营养周期内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营养液的EC值与营养液中NO3-N、P、K的含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残次婆枣的总糖、黄铜、多酚、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枣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残次枣水分18.7%,蛋白质2.06%,多酚1.39%,总糖4.25%,还原糖15.21%,黄酮3.481mg/g,维生素C89.1mg/100g,铁86.9ug/g,与正常枣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残次枣依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铅处理对桐花树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植物桐花树2a生龄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淡水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2+(0 mg/L(对照组)、10mg/L、25 mg/L、50 mg/L、100 mg/L、300mg/L、500 mg/L)对桐花树叶片的超氧负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总糖量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桐花树叶片中O2-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最高值范围是在Pb2+浓度100~500mg/L;而蛋白质含量和POD的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SOD活性在铅胁迫浓度为10 mg/L时达到最大,当高于10mg/L时,则随Pb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Pb2+浓度为0~300 mg/L时,随Pb2+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试验表明:桐花树叶片在浓度为10~100mg/L铅处理下,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在调控抵御铅污染,即轻度的铅污染有利于桐花树的生长;在300~500mg/L高浓度铅胁迫下,各种生理指标出现衰减,显示高浓度铅胁迫的抑制效应,不利于桐花树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山楂和葡萄为原料,生产纯果汁高档果酒。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适宜山楂葡萄酒发酵的配比、发酵温度、糖度和pH值。采用山楂与葡萄的比例为1:2的配比,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最终得出最佳酿造工艺为:初始p H值为3.5,糖度为24%,主发酵7d ,添加红砂糖,在20℃的温度下发酵1个月后陈酿,陈酿两个月,澄清过滤后得到酒精度为15.5% vol ,残糖4.8%,总酸4.1g/L的清澈透明、具有浓郁的山楂葡萄混合果香,酒香浓郁,口味柔和的宝石红色果酒。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纤维素酶对蓝莓果渣进行糖化水解,以增加料液中还原糖和花青素的含量,进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试验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初始pH、酶解温度及时间4个因素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先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经验证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40FPU/g果渣、初始pH4.8、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持续24h,此条件下蓝莓果渣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达14.21 g/L,花青素浓度为0.35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工厂化沼气发酵装置中的沼液,在不同发酵时间内的酚、挥发酸、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在沼气发酵装置中的发酵罐(样Ⅰ)、湿式沼气柜(样Ⅱ)、预沉淀池(样Ⅲ)和一体化氧化沟(样Ⅳ)四处采取沼液,分别于发酵的第0d、7d、14d、21d和28d,测定酚(羧甲基纤维素法)、挥发酸(氢氧化钠滴定法)、亚硝酸盐(α-萘胺法)和硫化氢(碘量法)含量.结果:各组沼液酚含量均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挥发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均≦0.335g/L(28d);亚硝酸盐含量,样Ⅰ显著升高(p﹤0.05), 样Ⅱ有升高趋势,样Ⅲ和样Ⅳ有降低趋势,差异均不显著(p﹥0.05);硫化氢含量,样Ⅰ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p﹤0.01);样Ⅱ和样Ⅲ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样Ⅳ硫化氢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沼液发酵21-28d,选择样Ⅱ和样Ⅲ饲喂动物是安全的,不会引起酚、挥发酸、亚硝酸盐和硫化氢中毒.  相似文献   

17.
采用营养液栽培模式比较了几种营养液配方在无土栽培西葫芦过程中营养液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性质有较大变化。无土栽培西葫芦各处理营养液的pH值在一日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pH6.5上升至pH7.2以上;营养液的溶解氧显著降低,一日内迅速由6mg/L降至4mg/L以下;营养液的EC值在一个营养周期内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营养液的EC值与营养液中NO3^--N、P、K的含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后续处理,考察了曝气时间、污泥浓度、沉降时间和pH对SBR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0 d污泥培养驯化,测得SVIvi=80~100,SV30<0.3,MLSS=2.8~3.0/L,镜检可见大量钟虫、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在曝气时间8h,污泥浓度3.5g/L,沉降时间2.5h,pH=7的条件下使垃圾渗滤液中COD由1600 g/L下降到 352mg/L,NH3-N由485mg/L下降到86.8mg/L,SS由260mg/L下降到52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78%,82.1%和80%.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铅对小麦叶绿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完全营养液培养的小麦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铅处理,并研究了处理5d后小麦生长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在高于500mg/L的铅胁迫下,出现叶片失绿症。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小麦叶绿素合成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在铅浓度较低(≤200mg/L)时,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递增,但当铅浓度高于300mg/L时,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递减。对叶绿素a/b值而言,随铅处理浓度的上升呈有规律的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法对产几丁质酶Bt-016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几丁质、氮源、碳源、pH和接种量为影响发酵条件的显著影响因子,采用U9(95)水平对5个影响因子进行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蔗糖2g/L、蛋白胨20g/L、初始pH值为8、接种量1. 572%、几丁质含量2. 5%为最适发酵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Bt-016发酵液OD600值为3. 864 5,较优化前提高了21%;产几丁质酶活力为2. 796 1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33%。研究结果为杀虫防病Bt菌株的开发提供了菌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