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藏汉籍《军林兵人宝鉴》近来经由李子雄、王茂华整理标点,公布于国内,但其对此书性质、作者与价值的判断,其实仍有可商榷之处。《军林兵人宝鉴》在性质上并非典型的军事理论著作,而是一部军事日用类书。此书成书年代虽与《施氏七书讲义》非常接近,且借用《施氏七书讲义》之序,但通过对两书版本源流的考辨和文本比对分析,可以判定该书作者并非施子美,而是由南宋至元代时期书坊商贾所编撰。该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为学界提供了宋元军事日用类书的珍贵范例,为研究宋元兵学思想对民间层面的影响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中日兵学交流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
糸,甲骨文作,小篆作,丝的象形。《说文》:“细丝也,象束丝之形。”徐锴系传:“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段玉裁注:“细丝日糸。”《管子·轻重丁》:“君以织籍籍于系。未为系……”戴望校:“安井衡云:系当为糸。五忽为糸,十糸为丝。”凡糸之属皆从糸,糸部之字多与丝麻绳索有关,今择其要而略说之。  相似文献   

3.
糸,甲骨文作,小篆作,丝的象形。《说文》:"细丝也,象束丝之形。"徐锴系传:"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段玉裁注:"细丝曰糸。"《管子·轻重丁》:"君以织籍籍于系。未为系……"戴望校:"安井衡云:系当为糸。五忽为糸,十糸为丝。"凡糸之属皆从糸,糸部之字多与丝麻绳索有关,今择其要而略说之。按词的类别意义,糸部字大  相似文献   

4.
《字说》一书为晚清古文字学家吴大激研究古文字的论文集。学者们对该书的文字考释多予以积极评价,事实上其文字考释中误说颇多。尽管如此,该书诸文以字形分析为基础,以文献材料为佐证,以推理论断为补充,溯造字之源,析文字之孳乳,考文字之义训,是目前已知的学术史上古文字研究论文集中最早的一部,对独立的古文字学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宋中期,王安石以无畏的气魄和顽强的毅力坚持变法斗争。为了给变法奠定理论基础,他向司马光和程颢、程颐的反动理学展开了毫不妥协的进攻。当时政治思想战线上的斗争触及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文字学方面的斗争也是极其激烈的。文字学上的斗争,集中表现在王安石的《字说》和杨时的《字说辨》的对立上。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考察这一斗争的实质,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在《说文》中,被解说的字有同一形体出现两次的情况,这种重出的同一形体我们称之为重出字。对于这些重出字,前人没有做过专门系统的研究,只是在对《说文》进行疏解的过程中有所涉及。然而,疏解者见仁见智,即使对一对重出字,有的从文字角度去分析,有的从校勘角度去解释,有的从训诂角度去说明。  相似文献   

7.
北宋杰出文学家王安石,学问渊博,满腹经纶。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对文字很有研究。身任宰相之职时,他时常访察民情。一次来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说文》中的指事字。 讨论《说文》指事字,应以《说文》所列字头为对象,同时参照甲、金文。这是因为: (1)《说文》所列字头,绝大部分是小篆。它与隶变以后以基本笔画为构件的今汉字比较,结构上根本不同。与甲、金文比较,它虽然在本质上同它们一脉相承,保持着由象形构件组成的结构特点,但是并没有字字沿袭甲、金文的形体结构,有些字已经发生了变化。如“箕”宇,甲文作“H”,系象形字;小篆作“箕”,从竹其声,系形声字。 (2)小篆由于“引长书写”的原因,同甲、金文比较,有些字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由于笔势变化较大而造字本意被湮没了。后人未见甲、金文,又据篆体臆说,难免错误。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牛”字说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结合“马”字说解,从《说文解字》全书体例、语言学基本常识、词语文化释义三方面可证明段氏说法较确。但段氏将“牛,事也,理也”中的“理”理解为“文理”则不够允洽,《说文解字》在此应是采用了文化说解,“理”当为顺从之意。  相似文献   

10.
《说文拈字》是清代安康学者王玉树撰述的一部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全书共七卷,除《序志篇》外,其余六卷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说文》进行了考订。虽然该书体微思疏、创见较少,但其在考经、订许、正字、审音等方面有颇多可取之处,因而研究此书具有一定的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是了解国学的一把钥匙,对于《说文》字据的分析是正确理解并运用《说文》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于《说文》字据的研究是今天《说文》学的基本研究任务之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整形推阐法和构件分析法,对指事字的构字理据进行分析,符合指事字自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日部70个字的考察,阐释了《说文解字》的解说体例,并从造字法和字义两个角度将日部字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日部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考察了日部字的编排情况,以便更好地解读《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日部字反映了先民的时间观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时间为轴,分别从字形演变、意义演变和活跃程度演变等几个角度对日部诸字进行考察,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开拓《说文解字》研究的新视角,以期引起学界对日部字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字出现的较早,在甲骨文中已有。后经过金文、小篆,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不仅衍生出一大批以目为部首的汉字,而且还与盾等部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目"的语义场,足见古时候人们对目的重视。但至今未有人对此详细研究整理,从文字文化学方面,并参照相关的甲骨文、现代汉语大字典目旁字,初步给予《说文.目部》字一个立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张宗祥辑录、曹锦炎点校的《王安石<字说>辑》为参考,对《字说》所有的字的说解进行考察,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字说》:首先,成就表现在说明语源,考证名物,注重经世致用。其次,缺陷表现在指导思想和释义方法上。如,在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宣扬个人政治主张,为政治服务,偏离了文字学的轨道。在释义时,否定许慎的"六书"理论,以"会意法"为中心来分析字形说解字义,对很多字形随意拆分,主观说解词义。从文字学的角度来分析王氏对汉字的解释,客观地认识《字说》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交代了《说文》以字头为经,以释义、析形、譬音、征引为纬的基本框架,集中证明了“据形释义”、“义傅于音”的训释原则;其次全面而又扼要地介绍了释义的体例、析形的术语、标音的方法、征引的条例。  相似文献   

17.
卢翠 《怀化师专学报》2010,(12):100-102
目字出现的较早,在甲骨文中已有。后经过金文、小篆,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不仅衍生出一大批以目为部首的汉字,而且还与盾等部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目"的语义场,足见古时候人们对目的重视。但至今未有人对此详细研究整理,从文字文化学方面,并参照相关的甲骨文、现代汉语大字典目旁字,初步给予《说文.目部》字一个立体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说文》省声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声字,清代已有人注目。如王筠在其《说文释例》中曾多次提及,但是比较零碎,结论多为“可怪”、“不可知也”之类。今人亦时有文章论及,而对省声字的特点、省声规律及《说文》省声字正误等重要问题,还未见有人作过全面细致的研究。据笔者统计,大徐本《说文》中注为“省声”者,凡326例(因受篇幅限制,例字未能尽收文中)。本文从分析省声的原字入手,发现两条规律。一是省作声的原字有独体的象形、指事字,也有合体的形声、会意字,但分布数量有别;二是省声时有的为规律省,有的为割裂省。同时,对大徐本的326例省声字进行了正误考辨,分出四种类型:一为完全可信例;二为基本可信例;三为错误例;四为存疑例。此外,对省声字的声符表意问题作了分析,认为同一般形声字声符表意情况同轨,有的兼表意,有的仅表声,异于王筠的“形声之省必兼意”之说。  相似文献   

19.
《说文》中一些字的说解,因在存世的先秦两汉文献中缺乏实例印证,历来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出土文献《张家山汉墓竹简》作为与《说文》同时期的珍贵语料,恰恰能够印证其中的一些说解,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说文》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翠鸟》(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鸟——翠鸟。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语词的运用非常准确、生动。笔者尝试引导学生用字理析解的方式进行词语的品味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