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巡按制度在中国古代监察史上具有鲜明特色,其组织设置、任官办法、巡按方式、巡按内容及立法等体现出当时巡视监察组织地位独立,巡按官员选任高标准、以小监大,监察立法周密细致等特点,给了当今巡视制度要注重立法、严格选人考核、保证巡视独立性、明确巡视内容、扩大监察对象、依靠群众、谨慎赋权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由于缺乏经济利润诱发的竞争刺激,"政治企业家"的选择性激励机制构建对于公共服务创新是相对更为重要的。"先驱者利润"驱动的创新机制有四个关键要素,即创新型企业家、"企业家利润机会"、可供企业家支配资源的存在、以及良好的创新产权保护制度。未来的国家政治机制设计,一要明确政治晋升作为"先驱者利润"的激励机制,以强化竞争刺激;二要调整官员绩效考核标准,加快实现从"经济绩效"到"社会绩效"指标的转移,以实现激励与政治目标的统一;三要通过制度化的中央巡视制度和居民主观评价及时认定已发生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行为,并将之与地方官员职务晋升相挂钩,以有效保护政治创新产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和中国当今共产党巡视制度大都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完善的历史阶段。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结合不同时期的国情和历史任务,不断规范完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巡视制度作为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和当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在反腐倡廉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今巡视制度在监督地方官员,促其廉洁从政;发现贪腐问题,及时惩恶扬善;防止地方集权,维护政令畅通等方面的作用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然而,由于中国古今国家政权性质的不同,中国古今巡视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也有着目的不同、性质不同、效果不同等许多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多次派钦差大臣对澳门进行巡视,体现了国家对澳门的统治权。1839年9月,林则徐巡阅澳门,把澳门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对英斗争的前沿阵地。林则徐巡澳对宣示中央政府在澳之主权与强化对澳门之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体现和反腐败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较大发展,巡视体系更加规范,巡视范围全覆盖,巡视方式不断创新,在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创新观念,不断完善巡视制度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巡视队伍建设,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合理利用巡视成果,推动巡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之后,党内监督尤其是党内巡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党内各方面的建设完善。但是,当前的巡视工作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如何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党内巡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娄敏 《山东教育》2012,(Z3):39-41
课程的实施最终落实在教师组织的"每日保教"的常规活动中,保教活动组织的质量如何、落实程度如何,需要园长做第一巡视人。所谓巡视,就是巡行视察,它是一种动态的直面现场的管理方式,具有"高效、省时,便于操作"等优势。巡视是较短的时间内走访许多活动场所,每个场所大约需时3~5分钟,无须一次听完一个活动。园长每天通过巡视全园,对一日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在扬弃与继承中与时俱进地实现属性功能变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巡视制度是党组织领导权的延伸,指导整顿党组织建设,实现上传下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巡视制度监督属性强化,指导下级党组织落实上级党组织具体任务,并成为干部监督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巡视制度直指腐败问题,逐步成为党内法规认可的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对下级党组织进行全方位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巡视制度成为反腐败的制度利器,政治巡视基本定位确立并不断深化,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中发挥纽带作用。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由领导制度的辅助安排发展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其根本政治任务始终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都属于监督制度的范畴,在监督主体、监督内容以及监督采取的方法与技术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两者的类型不同,所属社会性质不同,遵循的原则也不相同。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于推进巡视制度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反思有:监督权力的有效性来自授权的权威性,巡视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监督权力的实效性受制于权力的异质性,规避巡视与监督对象间的利益关系是做好巡视监督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监督权力的长效性取决于权力的合法性,巡视制度建设的合法性终究是建立在人民群众信任与支持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丁忧制度是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去官守孝的一种礼法制度。在极度提倡"孝"的宋代,丁忧制度对官员仕途有极大的影响。宋朝政府为确保丁忧制度的执行,在政策和法律方面都有相关的严格规定。在宋代,大多数官员能主动执行丁忧制度并完成3年守丧的期限,但政府在遇"金革之事"时对具有"捍卫封疆之能"的武官进行起复,对某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也会加以夺情、起复。对个别官员为了权位、利禄而"匿丧"或营求起复等有违孝道的行为,不仅社会舆论会进行谴责,而且朝廷也会给予处罚;而对于"孝感于天"的人朝廷则会授予官职或加官进爵。此外,在宋朝的党派政争中,丁忧制度还会成为打击政敌的利器。  相似文献   

11.
清廷为维护其封建统治,把终养制度作为恤老孝教的典范,以彰显先齐家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清廷对官员终养时间、待遇有明确的规定。清廷对终养官员管理的加强,充分表明终养制度对清廷统治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清代官员终养制度的研究可以发现清代官员终养制度,由清初的汉官终养发展到八旗官员的终养,这种范围的扩大从一个侧面很好地说明了清廷的汉化倾向。深入研究清代官员终养制度,可以加深我们对传统孝道观念的认识,并为如何使孝观念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巡视监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前代的基础上,汉代巡视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帝王亲自巡视、帝王遣使巡视和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及地方监察机构(包括地方行政长官等)对所属州县巡视等四种类型,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巡视系统。巡视制度起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有利的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以史为鉴,全面总结汉代巡视制度的经验教训,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当前的巡视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廷规定地方官员每三年上京一次,觐见皇帝并完成对前三年政绩的考察,谓之朝觐考察,并对各省官员的入觐时限进行规定。然而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地方官员却时常罔顾有关制度规定而提前启程入觐。作者结合《铜马编》这一官员入觐的纪行文本,对该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官员违背入觐程限而提前启程,"官利"与"国利"的冲突导致了朝觐程限这一合理的制度难以落实。  相似文献   

14.
在充斥着"草根英雄"和"人肉搜索"的互联网时代,官员和政务信息的透明和公开有助于建立多重评估体系下的政务绩效考核制度,如何对互联网时代下国内的政务绩效进行评估,如何让电子政务健康发展,是在这场问责风暴下着重探讨的.故本文就政务绩效评估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中现存的问题,最后从如何让绩效评估成为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动力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对互联网时代下国内官员的政务绩效进行评估、考核.  相似文献   

15.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巡视工作均成效明显。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巡视制度发展完善。文章就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升巡视工作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选官""如何管官"是我国古代吏治的两大主题,集中体现在官吏的选任、考核、监察三大制度上。其中,举荐制是一大历史进步,有利于激励官吏的进取精神,而科举取代荐举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官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亦有力遏制了在选人用人上的任人唯亲、贪污腐败之风,对古今中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原因在于不断加强党内监督,不断激发巡视巡察制度内生动力,提高执政党能力建设,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净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巡察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效。同时,在其具体落实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如巡视巡察干部对巡视巡察内涵理解不深、组织设置及体制机制不完善、巡视巡察队伍配备与任务要求不匹配、重巡视巡察轻整改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等。新时代,应进一步压实党委主体责任、整合监督力量、改进方式方法,以科技助推巡视巡察制度运行规范化、智能化,探索巡视巡察干部职业化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开展高校校内巡察工作,是巡视制度向纵向延伸和压力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招,对高校深入落实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高校内开展巡察工作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开展首轮校内巡察的一些实践经验,对如何开展高校政治巡察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代帝王为维护皇权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大多注重官僚体制建设,几千年的监察制度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在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上,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临时派员巡视地方,这就是巡视制度。与这种制度相似,西方国家普遍设立了相关机构,如监察特使、巡视官、督察专员等,并为此颁布了相关法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察特使制度。对中国古代监察巡视制度与国外监察特使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制度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立教育巡视制度是中华苏维埃政府重视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巡视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这一制度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两个时期的教育巡视制度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加强中央苏区等革命根据地教育巡视制度的研究,对填补我国教育督导史的研究空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