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盛宇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4):62-66
微博具有更新快、双向交流方便等传统交流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以新浪微博为例,提出基于微博的学术交流过程模型,并分别从信息发布者和使用者角度对模型各部分进行详细介绍,主要包括微博学术交流主体、微博学术信息内容、微博学术信息获取以及微博学术信息的评价和利用。最后,对微博学术交流进行总结,提出几点建议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学术信息交流体系的重组与大学信息服务模式的再造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从现代学术信息交流体系在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上的重组趋势出发 ,探讨了逐步出现的虚拟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和相应的虚拟系统、获取管理、权益管理和全面信息服务模式 ,并简要分析了这种趋势下再造大学信息服务模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将个人学术信息组织行为看作整体来测量其行为能力和行为结果,开发出大学生学术信息组织水平量表,并应用该量表简要分析北京大学本科生的个人学术信息组织行为的特征,以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改进建议.[方法/过程]在开发量表时,首先在文献调研、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初始量表,然后运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进行量表纯化,...  相似文献   

4.
1998-2008年国内学术信息交流研究之文献与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8年以来,对学术信息交流研究的文章日渐增多.本文利用相应的检索工具,对其间研究该主题的文献,从其发表年份、著者、引文、主题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简述了信息交流的概念并强调其在非正式信息交流的现实意义,然后以北大中文论坛的汉语言文学版块为例,借助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分析了该论坛参与者的中间中心性以得出核心发帖群体;同时,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法来发现该论坛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意义]研究开放获取背景下学术信息交流的场域变化与价值链重构,以优化学术信息交流生态、提高学术信息交流效率.[方法/过程]运用场域理论,分析开放获取背景下学术信息交流主体间的关系变化,并探讨上述变化对学术信息交流价值链的影响.[结果/结论]开放获取背景下,学术信息交流场域呈现多主体趋势,并基于彼此整合协同空间,...  相似文献   

7.
明年,我国将迎来为全世界人民所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为了奥运的成功举办,国人都在各自的范围内做着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了国内各行各业人士的流行词语。那么,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如何与国际接轨,体育电视传播怎样与国际接轨?《广电沙龙》栏目中的三篇论文,就体育电视如何国际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篇是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钟新的文章,标题是:《北京奥运与中国体育电视的国际化》。 在《地方台论坛》栏目中发表的几篇文章,尽管篇幅不长,但是话题挺有意思,它们是:受众角色的转换与广电媒体的对策、DV给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泛都市化冲击着对农节目、电视节目的标题设计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分析高校科研人员社交网络学术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社交网络学术信息交流行为活跃度,拓宽群体知识面,实现组织内部工作模式创新。文章首先借鉴卢因行为理论构建高校科研人员社交网络学术信息交流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合理性行为理论、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等提出八个假设,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然后对测量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并验证假设;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建议。通过分析得出行为意向、机会和激励对学术信息交流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并从学术社交平台建设、组织内部支持、加强个体学术信息交流意识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李明华先生的<信息交流与现代图书馆系统>一书进行评价.认为在信息交流与现代图书馆系统建设方面颇多供宏观决策参考的建设性观点,颇富时代感.在网络化建设体制改革和人员素质提高方面亦多有益见解,同时存在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陆洁 《编辑学刊》2007,(5):63-64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不裁>的装帧设计在2006被评为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之一.同时这本由朱赢椿设计装帧的诗集参加德国莱比锡"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荣获铜奖.著名学者陈子善教授对<不裁>的获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代表着我国图书设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5数字学术资源的种类 虽然许多学术资源是由几种类型的正式和非正式内容组合而成,我们发现在所选取的样本中大多数原创的学术资源以一种主要类型为主。为了进行分析,我们逐一把206种资源划归到8种内容类别中。对于资源包含多种内容类型的情况(如包含博客的Eonly期刊),我们根据研究人员列出的使用该内容的网站的元素将其归类,或者根据看上去占主导地位的内容类型将其归类。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了解用户非正式信息行为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服务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引入"型人"的概念,建立四类虚构人物,并且针对六种新型服务提出二十四项建议.研究表明,创建与使用具有行为特征的型人,对于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的数字环境使得许多新类型的信息资源能够直接被终端用户获取,其中很多资源已成为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究、建立学术网络、传播科学思想和成果的必备工具。这些新形式的资源常分散分布,甚至了解各学科有价值资源的图书馆也很难充分了解这些新资源的规模和数量。2008年春,ARL聘请Ithaka对研究人员重视的在线资源开展了一项调查,特别关注那些非传统格式的、被使用者视为具有创新性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张学斌 《档案》2014,(6):53-55
信息交流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中美档案部门与外部利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广度与深度上均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运用Web 2.0技术的档案部门数量及主要类型上。目前国内档案部门在新技术运用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需继续加大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力度,充分发挥档案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双方的积极性,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信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5.
尤建忠 《出版广角》2014,(17):14-17
正理论上编校人员必须保证出版规范的学习时间,不能借各种理由放松业务学习,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编辑和校对来说,图书品种数高比例增长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编校图书工作量急剧增加,这大大减少了编辑和校对用来学习出版规范的时间。最近几年,国内图书年出版品种数高比例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出版管理部门取消了对出版社的书号使用  相似文献   

16.
周小娟 《新闻战线》2015,(5):151-152
微博不仅提供了一个自媒体平台,也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而网络界面的信息传播,更多的是视觉获取,色彩是作用于视觉最首要的因素,和谐恰当的色彩设计能够更好地凸显信息主体,使其被受众注意并且成功获取。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色彩设计对于信息主体的立体深化作用。2009年,新浪微博以140字的文本发布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凭借自身快捷、直观、真实的特点迅速抢占了受众眼球。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不少传媒集团、报业都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中,因其所载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技术成果的可重复性及可查考性等特殊性质而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研究和探索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是当代档案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字、数据、图表等档案信息,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金融业务以及管理工作的过程。这些档案信息不仅有潜在的使用价值,还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特色数据库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少数民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应用平台建设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文章界定了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特色数据库应用平台有关的概念,研究了其建设的目标、原则和架构,分析了用户需求、相关软硬件设备和技术以及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特色数据库应用平台的前台网站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大学生的网络团购活动为研究对象,选取北大未名BBS的团购版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使用观察法参与到团购活动之中,识别了团长、团员、版务组和智囊团四类团购活动主体,描述了团购的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主体进行分析.主体分析所用数据通过在线访谈的方法采集,共得到1位版务、1位团长和8位团员的访谈数据,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后,得出了团购的优势:价格和便利,团购的主要信息交流与利用渠道:团员对版务组信息、团员对版面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以及其中潜在的风险和信任问题.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年第十二期本期话题"虚拟社会"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准确有效传达信息对个体和组织进行行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危机传播的关键环节。新冠肺炎是一场遍及全球的公共健康危机,如何有效传递疫情信息、并处理好信息传播中的问题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以往文献,并分析近年健康危机事件,认为传播疫情信息要考虑真实、科学和充分性,以及表达内容和形式的清晰度,并且还要体现持续性和差异化,以及可能造成的伤害等原则。本文按照疫情发展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性特征,从疫情信息设计和传播效果两方面,提出信息传播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